湖湘红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路径及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中国革命老区,湖南是全国重要的红旅游区域之一。湖湘红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极高的收藏价值,是湖南旅游业的重要资源。本文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湖湘地区红文化旅游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在不同角度上探讨了红旅游的开发,提出了开发湖湘红文化旅游的路径与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红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湖湘红文化 旅游扩融开发 路径研究
一、湖湘红文化概述
湖南地区因伟人诞生、将领涌现、红革命史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资源,成为重要的红旅游胜地。全省拥有94个红旅游经典景区、342个革命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现出浓厚的革命气息和优秀的红文化特征。湖南的红文化不仅具有显著的革命性和进步性,还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是湖南地区的文化宝藏。同时,湖湘红文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地方,而是波及全国,构成了中国革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中国革命精神文化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湖湘红文化旅游发展状况及前景分析
1.红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红旅游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在建国初期,红旅游只是萌芽状态,主要目的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缺乏旅游属性。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众旅游兴起,一些革命纪念地开始逐步市场化开发,红旅游进入了起步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红主题的重大节庆和纪念活动大量开展,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民俗风情等特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这一时期红旅游迎来了快速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省份将红旅游资源作为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特,红旅游迎来了全面发展阶段。[6]
2.湖湘红旅游的现状和问题
湖湘红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但目前的开发状况并不十分理想,存在诸多问题。当前湖南旅游业的发展使湖湘红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但是总体上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想的效果,存在着红旅游产品以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缺少参与性的项目,部分红旅游
景区尚未被开发或知名度不高,对景点的介绍也普遍停留在表层的阶段,红旅游文创产品同质化、单一性严重,讲解方式也较为僵硬老套,传播内容的单一性、表层性导致了受众兴趣的降低等问题。[1]
3.湖湘红文化旅游的发展前景
据相关数据显示,红旅游趋于年轻化趋势,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借助湖湘丰厚的红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研学旅游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新媒体传播方式将成为未来景区开展多元化红旅游宣传的重要方式;区域联动发展,全域旅游成为新发展模式;科学技术的兴起,使得展现方式有了多种可能性;多个行业相互交叉与融合将成为旅游业的主要发展趋势,红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不断时俱进,融合其他产业以得到更好发展。
三、湖湘红文化旅游开发路径及策略
1.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和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 
为了促进湖湘红文化旅游的发展,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该领域的支持力度,并
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方面的政策,以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红文化旅游项目,如郴州市人民政府针对沙洲村“半条被子”景区就引进湖南零级有机生态农业、深圳我在旅行国际旅行社等企业,村民可以通过种植、制作、销售特水果、农副产品,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方式致富增收;同时,政府还应强化对湖湘红文化旅游的管理和规划,有效保护和利用好红文化遗产,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湖湘红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将有助于推动湖南地区红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并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红文化爱好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3]
2.推进全域合作协同发展,多产业融合
通过对不同资源的整合,优化红文化特质、丰富红文化类型,将红文化与新兴产业进行结合,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资源传播和保护的效果[2]。同时,要结合时代特点和人民众的文化需求,整合保护与开发创意,丰富文化类型,形成独具湖湘特的红文化产业链[4]。推动红旅游发展,需要紧扣“红文化”主题,采用“红+N”的融合发展策略,如郴州沙洲村“半条被子”景区,景区以打造红文旅项目为目标,完成了田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整合红文化、绿生态、古乡风、特水果等“多彩”资源,形成了
以沙洲核心景区、田园综合体为主,四季果园采摘区、生态垂钓休闲区、田园生活体验区、红传统教育区以及生态农业景观观光带等“四区一带”为辅的发展格局[3][3]精心策划红教育、休闲观光、水果采摘、农事体验的精品路线,不出户就能实现商品交易。[3]引爆县域高潮。加强与全县热门景点和重走长征路旅游路线对接,与热水温泉、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理学古镇、金山古村、白云仙航空基地等景点强强联合,合力打造汝城县红旅游精品路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3]
3.创新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红历史已经成为了静态存在,只有在记忆中才能触摸到,而高科技、娱乐方式可以让静态的历史变成动态的展示,将想象的记忆变成“虚拟”的真实存在。我们现在处于新媒体时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社会的红文化需求,精心设置湖南红文化传播内容,结合湖南自身的特,推出一批具有时代表现形式的红文艺作品,如花鼓戏《老表轶事》、湘剧《李贞回乡》《忠诚之路》、民族舞剧《热血当歌》、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等红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红故事被富有时代感的方式重新讲述,红人物形象被以新的艺术手法鲜活再现,在观众心中泛起涟漪。也可
以将新技术、新形式应用于红场馆建设等;同时,继续用好节日仪式与活动仪式的开展,推介和传播好湖湘红文化,如郴州半条被子景区先后承办了湖南丰收节分会场、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重走长征路徒步等重大节会活动;通过加强红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可以使得红资源得到永久保存。[3]数字科技助力“半条被子的故事”深入人心,进而吸引了海量游客前往沙洲村——可见,对湖南众多红故事进行“数字化”再造大有可为。强化“红+”的策略,采用影视、实景演出、互动体验以及线上线下的多元互动方式,如湖南首部大型红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将山水实景与科技特效完美结合,成为韶山及湖南红旅游的新名片,在确保安全和庄严氛围的基础上,提升观众参与度,加深其体验感受,让游客在多层次的空间体验中更全面地领悟红文化的魅力以及振奋人心的革命精神。
4.技术助力发展,多向传播营销
通过将数字技术和红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实现更加有效地宣传和推广红文化,创造“线上+线下”互动式的宣传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红文创“数字藏品”,不仅销售数字化红旅游文创产品,还为传播湖湘红文化提供了新路径。如湖南省博物馆、蚂蚁链联合发
布的文物数字藏品,发售的短短几分钟就一抢而空,博物馆的IP授权为创作者提供了素材及灵感,同时也可通过动态的立体展示,让文物“活起来”。
特效资源网
借助新媒体矩阵,搭建红旅游多维传播平台当今城市红旅游形象视觉设计需要紧扣新媒体传播特征,充分发挥各种新媒体平台的强大传播功能,不断拓宽城市红旅游的传播渠道,持续增强城市红旅游的知名度、吸引力与影响力[5]。例如依托“潇湘红”APP创建小程序,通过数字化技术创建湖湘红文化库,对红文化资源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在此基础上,对该APP进行创新化设计,比如界面设计创新,添加湖南红旅游地图,增加“打卡式”“电子文旅护照”设计,以及在账号元素设计上添加“电子勋章”等级制,添加学习交流平台。再如,结合抖音、快手、、微博等媒体形式特点,提炼城市红旅游的精华所在,并以此为基础设计精悍的短视频、精简的小短文等,定期在这些新媒体平台推出专门介绍红旅游资源的视频或文章,引发受众的高度关注与话题讨论,扩大城市红旅游形象的传播范围与宣传效果。
5.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环境建设
要推动湖湘红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注重产品的创新和提升。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红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推出更多富有红文化特的旅游产品,如红文化主题公园、红文化博物馆以及红文化教育基地等。另一方面,我们应注重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加强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红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游览体验。对于景区的开发、保护和周边环境治理,我们应以政治为引领,凸显红元素,营造红氛围。如在交通基础设施上进行车体设计,以及红景区交通公交站台充分发挥宣传价值,建立符合各景区特的公交站台作为景区名片,对景区文化进行宣传,以及在车体内部设计上将充分发挥车体空间,营造沉浸式体验。
6.强化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
在推进红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必须注重环保和保护,并加强文化传承意识。红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使产品不仅具有文化价值,同时也有实用价值,对红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这对于传承和弘扬文化内涵、形式表现,开发文化创意设计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