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单位:揭东一中
姓名:吴标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 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 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 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 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 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 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息系统的威胁;
3、 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
1、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 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 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手段
1、 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带音响设备和无线话筒);
2、 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 web服务器(支持ASP);
4、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学习资源网;
5、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一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伪装成游戏的演示程序,吸引学生点击,造成学生机中毒现象的方式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活动
时间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问题引入
3
分钟
  体验导入:把伪装成游戏的演示程序发送至学生机,吸引学生点击,引起学生机出现“中毒”现象。
    引导讨论问题:
  1、大家此时的心情?
2、大家是否惧怕计算机病毒?
    教师引出:生活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在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面临着计算机病毒威胁等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
学生纷纷点击,然后引起一阵哗然。
大家热烈回答
认真听
通过利用模拟“病毒”发作来引入课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震撼学生,让他们对病毒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2
分钟
讲述小黑与小白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
小黑买电脑一年多,不见他使用,小白深感奇怪,就问他:“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开电脑呢?”
小黑垂头丧气地答:“真倒霉,电脑买来第二天就中毒了,我一年不开电脑,就是想把病毒饿死再说!”
  设问: 那么,计算机病毒究竟是什么呢?
  教师介绍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就是能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计算机程序。
  小组讨论:根据老师介绍的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各小组讨论大家刚才所点击的“帝国时代”程序是不是计算机病毒,统一意见后由组长将结论提交到评价系统。
  教师利用评价系统展示各小组结论的对错情况(评价系统能显示各小组结果是对是错),并分析:这段程序不是病毒,因为病毒必须能自我复制,且具有破坏功能。
  教师介绍:除了从病毒的定义来判断一段程序是不是病毒外,还可以从病毒的特性来分析。那计算机病毒有那些特性呢?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教师展示熊猫烧香病毒的案例,并和学生一起分析病毒的特征: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触发性。
    教师把“拼图游戏”发至学生机,让学生完成拼图。
(游戏简介:该游戏将熊猫烧香病毒的图标按照病毒的特征分成七个板块,每个板块对应一个病毒的特征并标明,然后打乱。当图片拼接完整时,熊猫胸前出现“我是病毒”的牌子。)
总结:从病毒的特性看,计算机病毒是来者不善的,它是躲在计算机里的破坏者,那么,计算机感染病毒后,会出现哪些故障呢?
  调查:请大家登录评价系统,点击“课堂调查”进行“计算机病毒引发故障情况调查”。
    教师总结并介绍几个案例分析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会心地笑了
认真思考
认真听讲
it课程资源
热烈讨论
认真听讲
和老师一起分析案例,提炼病毒的特征。
学生玩游戏
积极参与调查
认真听讲
以一个小笑话,引起学生对病毒定义的思考。
通过讨论加深对病毒的定义的理解
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病毒特征的记忆。
(三)分组讨论对策,填写表格提交。
10
分钟
共商对策:为了应对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同学们分组讨论对策,如有需要可以上网查相关资料。并按组提交对策(在班级讨论区里提交)。
讨论并完成调查
以开展讨论合作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四)教师总结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知识
5
分钟
总结分析各小组的对策,加以完善并形成病毒防治的方法:
1、 树立高度防范意识;
2、 不轻易打开来路不明的文件,尤其是邮件附件;
3、 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查杀病毒;
4、 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5、 关注病毒流行情况。
那么掌握了这些方法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面对病毒,最重要的是树立高度警惕的防范意识。
检验:教师发送伪装成“跑跑卡丁车”的模拟“病毒”发作的程序到学生机,并观察有多少学生会打开。
    情况a:若运行程序的学生较多,教师再次提醒大家要树立防范意识,不随意打开来路不明的软件。
情况b:若运行程序的学生较少或者没有,教师对学生进行称赞,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持高度警惕的防范意识。
学生
认真
听讲
学生对老师发送的程序作出反应
通过教师总结,理顺和归纳病毒的防治方法,消除学生对病毒的恐惧感。
(五)
练习
5
分钟
练习:请同学们利用杀毒软件对教师发过来的两个程序进行杀毒。
小结:从练习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树立警惕的防范意识,并安装使用杀毒软件,是可以把病毒拒之门外的。
通过练习,检验学生的防范意识,通过实践掌握查毒杀毒的技能。
(六)
在线
评价
4
分钟
评价:打开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完成本节课学习情况调查评价。
打开评价系统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了解学习情况
(七)
总结
1
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都体会到,只要我们在心里构筑一道防火墙――树立高度警惕的防范意识,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我们就能把计算机病毒挡在我们计算机之外,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防范意识薄弱。
十、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采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来进行,包括学生自主学习评价及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评价的详细描述如下表: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表
项目
优秀
良好
一般
自我
评价
同伴
评价
教师
评价
确定学习目标(20%
能根据自己的基础及所学的内容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在教师的点拨下结合自身的实际确定学习目标
在教师的详细指导下确定学习的目标
提问质疑(20%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未能主动提出与别人不同的问题,未能主动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交流分享(15%
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有参与讨论和交流,能分享部分信息
极少参与讨论和交流,没能分享信息
思考探究(20%
能独立阅读、理解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助资源,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基本能独立阅读、理解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助资源,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完成任务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理解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教学辅助资源,能模仿教师的操作完成任务
评价
15%
能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对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有清晰的认识,能对同伴的观点和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
能评价自己的表现,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对同伴的观点基本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能准确评价自己或不愿意评价自己的表现,对同伴的表现缺乏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帮助
10%
经常热情地帮助其他同学
有时会帮助同学
未能帮助其他同学
我对自己的评价:
同伴眼里的我:
老师寄语: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表现评价表(组内)
     
组员一
组员二
组员三
……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他(她)经常鼓励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合作。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他(她)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帮助遇到困难的其他同学。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表现评价表(教师)
组别
分工是否明确
合作是否和谐
建议
评价
第一组
第二组
……

十一、教学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我把“凸显学生主体”作为核心理念,整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课还以培养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及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为核心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有几方面的体会较为深刻:
1、体验引入部分,通过利用模拟“病毒”发作来引入课题,起到震撼教育的效果,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他们对病毒的危害有深刻的认识。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加深学生对病毒的特征的认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准确理解所学的知识。
3、本节课仍存在不少问题:
1)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距较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同学还不能熟练地在评价系统上进行操作。
2)学生总结出来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有的并不正确,需要教师加以指正与引导。
3)本节课学生自主活动比较多,但仍有一小部分同学没有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作者简介
吴标,20046月毕业于韩汕师范学院,现为揭东一中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吴标老师充满激情及从教热情,参加工作4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成绩。
2006年,其优质课《让机器人学会判断——if语句的应用》获得揭阳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选活动一等奖和广东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优秀课例、教学资源交流评选活动二等奖;2007年,其优质课《我的博客――信息的发布与交流》荣获广东省第四届普通高中信
息技术优质课评选交流活动二等奖。20065月以来,吴标老师参与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并主持了其中的子课题——《基于网络的互动式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该系统拟于20091月向全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推广。2007年,吴标老师的论文《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荣获揭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除了致力于教学,吴标老师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竞赛,连续三年被揭阳市教育局授予“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吴标老师所指导的学生,多次获得省级大奖:2006年,在广东省第四届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中,学生谢钟伟、吴涣荣获高中足球竞赛第四名,吴树涛、张嘉燕获得高中足球竞赛第六名,徐杨锐获得机器人擂台赛第7名;2007年,在第七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吴树涛、谢钟伟在高中组2vs2足球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008年,在第五届广东省电脑机器人活动中,学生黄涌诚、徐银鹏获得高中足球竞赛二等奖;在第八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蔡源楠、黄佳喜获得高中组单项竞技福娃登长城项目一等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