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人的学习方法论(全)
学习的方向
07年的时候曾经讲过一节Webcast,名叫《使您成为Windows专家的一些学习习 惯 》。直到最近,还经常收到听众关于这一节课反馈和心得的,可见学习方法论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我的Blog就从讨论学习开始 吧。
IT是一个需要活到老,学到老的行当。在摩尔定律的推动下,技术领域的革新和提高每天都在发生,这使得IT领域的工作者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紧 跟技术的脚步。与此同时,IT人大多都是“热爱学习”的好同志,IT的细分领域非常广泛,从CPU电路设计到PhotoShop磨皮大法,无一不是IT人 感兴趣而希望学习的东西。在外部“摩尔定律”和内心“求知欲望”的双重推动下,IT人在学习之路“上下而求索”。然而,我们仍旧面临很多困惑,“学什 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不断的陷入一些学习误区,感觉学习的非常辛苦,但是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却提高的非常有限。在“IT人的学习方法论”这 个Blog系列中,我会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些技术学习方面的误区,IT知识学习的要点和建议。
 
心法与招式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庄老先生的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必 定会把自己给累死。有人说这句话是读书无用论的经典诠释,而我觉得,针对IT领域知识的学习,这个描述再恰当不过了。我们需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选择,绝对 不能采取“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死磕到底态度,而是要选择去学那些比较用得上的,而放弃那些不太可能用上的。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讨论的是关于“学 什么” 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工作的领域,需要的知识结构也不一样,但是事情总是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对于IT的学习来说,把握“心法与招式 ” 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心法 ,就是理论基础知识,是底层的原理性知识,是那些跟特定的厂家无关的跨平台共性知识;所谓招 式 ,就是应用层面的技能,配置、操作和调试的步骤,跟具体的软件或者硬件紧密关联的特殊知识。IT行业的工作领域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在 知识的学习上,都存在心法与招式的区别,比如说:
IT工作领域
心法
招式
系统管理员
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程序的结构和执行原理 
目录服务,Web,邮件等系统 的基本知识 
纠错排错的思路和技能
活动目录下DNS的配置 
SendMail系统的架设和管理 
用PHP与 MySQL架设电子商务网站 
Windows的集配置
网络管理员
TCP/IP;RFC 
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网络设计和规划能力
路由器的具体配置命令 
特定网管软件的使用 
一些网络诊断工具
数据库管理员
关系型数据库的原理和设计 
SQL查询语句和编程 
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平台的 结合
SQL Server或者MySQL的操作 
与特定编程平台相关的数据库指令 
特 定数据库产品的维护或者调优
图形美工设计人员
彩的原理 
颜搭配的技巧 
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
“PhotoShop”磨皮大法等 
Flash动画制作或者编程 
DreamWaver 网页设计
可能大家已经应注意到了,我之前说的是“把握心法与招式的平衡” ,其实关键一点在于平衡 。 IT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当,既没有独立于应用的理论,也没有缺乏理论支持的应用。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支持。如何做到平衡?我尝 试从一个IT人的成长和学习路径说起:
1)菜鸟上路。
这是在校学生和刚毕业1-2年的IT人所经历的一个阶段。概括地说,就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想学,精力旺盛,求知欲超强”的一个阶段。在这个 阶段,需要牢记这两句话:“学以致用”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校学生往往对老师讲授的“心法”类基础知识毫无兴趣(过不了多久就会后悔,没办法,人总 是在不断后悔中成长的),而对书店中诸如“21天精通XXX技术”这一类的“招式”充满激情。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需要把握一个度,切忌在应用层面涉 猎过多,浅尝辄止。可以在兴趣的导向下涉足一些领域,做一些“招式”的学习和实践,但是需要时刻牢记,不要为“招式”上的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和止步不前, 而是需要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实践来明确自己擅长的方向和领域。菜鸟上路以“招式”的学习为主 ,通过学习、收获、反馈和思 考,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为自己出擅长的方向。到方向了,菜鸟才真的上路了。
2)初出茅庐。
在开始工作的头两三年,处在一个初出茅庐的阶段。不同于学校的象牙塔环境,在工作中,有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有实际操作中的磨练,也有来自同事 及“师傅”的指导。对于所从事的工作,往往会经历新奇-〉挑战-〉得心应手-〉逐渐厌倦这样的一个“心路历程”。在公司里,“三人心,必有我师”,跟周围 同事和资深员工的交流,会使“招式”方面的应用技能快速提高,甚至在某各领域达到独当一面的成果。某各领域应用和操作水平的独当一面,并不代表整体技术能 力的综合水平。这个阶段的学习,要在联系到实际应用的前提下,对所工作领域的“心法”类知识做一个深入的理论学习甚至是补课。系统管理员这时应该把《操作 系统原理》翻出来仔细的读一读,网络管理员应该看《TCP/IP协议》,这样才能触类旁通,对具体工作有更好的指导。初出茅庐阶段以“心 法”的学习为主 ,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技术道路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小试牛刀。
再工作几年,你的名片上可能已经印着“高级工程师”甚至“技术主管”的头衔,此时切忌在你熟悉的领域“自扫门前雪”,“坐井观天”。IT是一个 需要综合知识的领域,此时不妨学些一些
自己不熟悉,但是却跟自己目前或者未来的工作有关的平台或者系统,多做一些实践操作,做一些试验,动动手。论语上 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IT人也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工作小有成就后,要学习一些新的“招式” ,让自 己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坚决避免思路和操作能力的僵化。
4)游刃有余。
此时你可能已经是“首席工程师”,“技术总监”或“架构师”。对于技术方面的问题,往往在公司内有着“一语定乾坤”的决定性能力。而这一阶段的 学习要求往往也更高,不仅要打破平台的限制,也要站在更高的高度,从“集成”的角度出发,把各个IT领域联系在一起,需要有总揽全局的能力和视野。此时, 初出茅庐时学习的“心法”(提高你的能力),和小试牛刀阶段不断补充的“招式”(开阔你的视野),都将在这个阶段厚积薄发。此时的学习, 不仅仅局限在特定领域的一招一式,而是要融会贯通 ,把“各门各派”的心法为我所用,总结提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决断能力。
5)手中无剑。
it课程资源
这是一个你我都在追求的状态。金庸笔下的独孤求败,一生用过五种不同的 剑,分别为无名利剑、紫薇软剑、玄铁重剑、木剑乃至无剑。这五种不同的剑,事实上代表了独孤求败剑学的五个不同境界。“自此精修,渐进于无剑胜有剑之 境”,说的是在积累、经验和知识上的深度达到一定境界后的自如应对。
从这个简单的成长学习路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IT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辅相承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很好的平衡。这样才能把握好学习 的“度”,不再只是的汪洋大海迷失方向。
 
学习的误区
昨天我们讨论了“学什么”的问题,今天我们来谈一谈“怎么学”的问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需要到自己学习方法上的误 区。
 
一些常见的学习方法误区
1)资料导向型
现在就停止阅读这篇文章,打开“你的电脑”,看看一你的硬盘上是否一个名为“XX资料”的文件夹,我相信,这里面一定保存着大量你精心收集的电 脑教程、电子书、培训材料、课程视频等等。我敢打赌,绝大多数的IT人都会在自己的电脑上保存一个或者几个这样的文件夹,其中内容往往经过精心分类,数量 在几GB甚至几十GB之巨。请再扭头看一看你的书架,你所购买的各类计算机书籍、杂志,是否已经把书架堆满了?你买的书籍种类,是否已经涵盖了从编程、 Windows管理、Unix/Linux一直到美工和PhotoShop?
这是很多人都会经历的一个“资料导向型”的学习误区。你现在可以仔细统计一下,你电脑中的资料和书架上的书籍,有多少是从来没有看过的?有多少 是看过超过1/3的?又有多少是真正看完并且对你的技术和工作产生了实质性帮助的?
我这里想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有效学习时间 ”,意思是说在学 习所花费的所有时间中,对自己掌握新知识、大脑思考和学习新技术、动手操作并且积累经验直接有关的时间 。回顾我们的学习习惯,当开始一项新 知识或者新技术的学习时,我们往往是从买书和在网上收集资料开始,据我统计,在学习时,我们有50%时间在 收集资料、30%时间在整理资料、
20%时间在翻看资料 !也许这样的数字有些夸张,但是你可以回顾一些自己最近的学习过程,看一看是否满足 这样的80/20分布,统计一下自己的“有效学习时间”是多少。
“有效学习时间”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你的学习结果和效率。有的人在IT行业沉浮多年,涉猎领域广泛,电子版的资料和各类的图书“汗牛充栋”,但 是常常觉得自己非常迷茫,很多技术都不够精通和深入。这时,需要从学习的基本效率和学习的有效时间上反思一下了。保存在硬盘和书架上的并不能直接成为你的 能力,不是硬盘有多大,知识就有多丰富;也不是书架有多高,技术就有多牛 。你需要大量的“有 效学习时间”,把这些转化为自己的积累。我说的语言可能非常直白,甚至不给人留面子,但却说的是一个朴实的道理。
2)似懂非懂型
这种类型,换句话说,就是不求甚解。一些IT的概念和产品,往往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粗略的翻译一下书,心里也许就知道个十之八九了。可是,IT 技术和产品往往是跟特殊的环境和场景相关联的,懂得概念,并不见得能够在应用上融会贯通。有些朋友看书非常快,不留意书中的细节,只是圂囵吞枣,一目十 行,把一些大概的知识点和概念记住了,就以为已经掌握了。
我写的这些误区,其实很多都是自己经历过的。以“似懂非懂型”这个举个例子,我讲一个我自己经历过的故事。刚毕业的时候在微软的技术支持部门工 作,起初是负责Office/Outlook产品的支持,后来逐渐开始接触Exchange Server。当时书看了不少,各种试验没少做,客户的问题也能大概的解决。后来曾经有一个机会,去面试Exchange产品的高端技术职位,本以为自己 对这个产品已经非常熟悉,可是没想到被真正的专家一再考问,很多细节立刻变得模糊,对一些自己以为非常清楚的模块也没有办法说的太深入。我想大家也许都有 这样的经历,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或者觉得这些不太重要,但是就是这些似懂非懂,或者你忽略的地方,在某个特 殊时候会跳出来你的麻烦。“出来混得,迟早要还”,这真是至理名言阿。似懂非懂,归根结底还是不懂。
因此,如果你认定要学好一门技术,就要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决心,不给自己的知识结构上留下漏洞。 资料导向型这个误区说的是学习要有足够的效率,要把握“有效学习时间”,似懂非懂型这个误区,就是说学习的结果和质量,花费了足够的有效学习时间,必须保 证产出的结果是一个过硬的,经得住检验的知识结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