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常识文/高四海图/GC
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滩挑战赛进行到第八届,“戈”后面的那个数字也像是时钟一样,自然地跳跃成“8”。上年“戈七”刚刚结束,热情似乎还弥漫在戈壁和城市
之间,记者采访赛事组委会主席曲向东时,曾经“不怀好意”地提了这样一个问
题:“戈七算是历年来最盛大的一次比赛,这是否意味着,这场赛事已经到达顶点,未来的
趋势会是如何呢?”
曲向东沉吟了一下,像是自言自语地反问道:“明年,也许我们会看到另一个顶点?”
652名正式参赛者,597名亲友团体验者,333人的保障团队,144台车辆,冠军成绩比上年提高1个多小时,19所商学院获得“沙克尔顿”奖,这些数字都刷新了历届纪录;第一天瞬间8级的沙尘暴,接下来的三天又是高温酷热,整个赛事却没有任何大的意外发生。
曲向东说得对,“戈八”又是一个顶点。站在又一个顶点上,戈友们会想些什么呢?每年的戈壁都很相似,飘扬的旗帜、纵情的欢呼、坚毅的面容、深刻的感悟、生动的表达、永不止歇的脚步永远向着前方;每年的戈壁又有所不同,尽管这种不同并没有像“相同”那样,让人一望便知,并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它有点沉默、有点淡定、有点潜移默化、又有点……“不知所云”。如果一定要给它一个描述,那应该是“丰富”。
report是什么意思“戈八”显得安静了,像是一个慢慢长大的孩子,在无畏的经历过后,显得若有所思。
观察8年来一直参加戈壁挑战赛的队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我们可以获得一个有趣的视角:它就像一个人一样,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诉求,表达不同的自己,用来标记流淌不断的时间。玄奘之路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点将台上,曲向东谈起了“常识”,他说,你是否珍爱自己的生命?面对这样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有肯定的回答,但是,在一些户外运动中,高级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却容易让一个人在相对安全的情境里,忽略基本常识——为自己作最基本的准备,当危险来临时,能起到最大作用的,恰恰是这些东
西:一块干粮、半瓶水、GPS、跟踪器等等。
曲向东说:“我的女儿四岁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生存就是你在不在,生活就是你好不好。另一个走过戈壁的孩子也说:疼痛可让我真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为什么在单纯的孩子那里,我们总是能发现简单却深刻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走上戈壁,选择这样一种生活而不是生存来验证自己的存在?心无挂碍是一种追求,更重要的是发心,希望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到自己的心,一个真正强大的自我。”
常识意味普通,但永远有效,正因为普通,它才容易被忽略,一旦被忽略,它就会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刻骨的疼痛。常识也意味着深刻,我们经常发现,自己在经历过艰难困苦,突破各种障碍之后,悟到的,却是简单的道理。这些道理,就是常识,它总是在那里,却未必和我们的心,相遇。
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自我丰富的过程,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也是如此。无论多么宏大无垠的场域,只有认定自己的发心,到属于自己的强大自我,它才具有意义。当戈壁上的尘埃落定,人们激情渐渐冷却,在理性和反思的凝固下,转换为持续输出的能量时,我们回
归发心,来谈一谈常识,谈一谈那些经常在我们眼前,却未必看得
见、想得通的“简单道理”。
 关于荣耀
“我的心还逗留在这里,我能够就这样掉头离去吗?回去吧,无知的飞蛾,重新扑向光明的火焰。”罗密欧说。他潜入凯普莱特家族的舞会,与朱丽叶一见钟情,舞会结束后,他爬上围墙,想回去再见她一面,即使仇恨的深渊,也无法阻挡他的内心。(《罗密欧与朱丽叶》)
2011年5月19日,“戈六”最后一天,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体验组队员董静遭遇困境。
中欧实力最强的人不是他,而是游爱军。为了支持游爱军冲击个人体验组第一名,中欧体验组不仅把最好的装备都给了他,而且要承担另一个重要任务:干扰台湾大学的陈基国。陈基国当时48岁,第二次参加戈壁赛,同游爱军一样,也是体验组队员,有着相同的目标,冲击个人体验组第一。
陈基国追上来了,董静和他的队友商量
出一个车轮战术:先派一个人盯住陈基国,在他身边做变速跑,打乱他的节奏,等他体力不支时,再由另一个人做相同的事。陈基国并没有中计,这位经验丰富的“马拉松”爱好者气定神闲,丝毫不为干扰所动。很快,中欧的两个队员就被自己拖垮了。
第三个就是董静。为了让后面的队友保存体力,他要尽量坚持更多的时间,跑着跑着,他也到了极限,回头示意队友换人,这才发现,所有人都被远远甩开,了无踪影,董静有点发慌,为了轻装,他只有一台对讲机,没带GPS,面对起伏不定的戈壁丘陵,如果跟不上陈基国,他根本无法到达终点。
比赛已经被抛到脑后,干扰陈基国的任务也顾不上了,仅凭求生的本能,他艰难地支撑自己跟在陈基国的后面,这位实力强大的对手,似乎有源源不断的动力,而董静已经是体力不支。“老陈,等等我,我们一起走几步吧,不要跑了。”董静几乎是哀求他。陈基国说:“小董,你跟得很好,肯定没问题的。”
看着陈基国的背影越来越远,董静越来越害怕。因为体力的耗散,他渐渐失去了方向感,产生原地绕圈的幻觉,双腿像灌铅一样沉重,心肺像要爆掉般疼痛。他几乎是边跑边哭地一次次冲锋,全力与陈基国保持能看到的距离。
两年后,在“戈八”的营地里,夜幕渐渐降临,四周安静下来,一轮弯月挂在夜空,陈基国回想起当年的情景,面带微笑。他无法感知董静的痛苦,即使当时也是如此,在他看来,董静比他年轻10岁,体能也好,可以坚持到底。陈基国一直鼓励他:你要加油,一定要跟上我,你可以的。
沙石场到了,距离终点已经不远,陈基国顺利通过一道铁丝网,渐渐跑远,跟在后面的董静,再没有多余的力气穿越它。陈基国回头看到董静几近绝望地徘徊在那里,又折回来,帮他拉起铁丝网,说:“这里距离终点只有一公里了,再往前走,你就可以看到终点,我要冲刺,不等你了。”
就像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同样也无法改变过去,如果没有这一次帮助,陈基国也许可以成为第一名,但那只是假设,再没有机会验证。只有三个结果是确定的:第一,陈基国那天第一个到达终点,总成
绩只比游爱军多了9分钟,成为亚军。第二,董静过了铁丝网,也开始加速,这一天的成绩,让他自己也难以置信,最终他取得了体验组第三名的成绩。
手,都在用超越向自己致敬,用优秀向彼此致敬,如果抛弃这条曲折、丰富的道路,无视他们之间互相赞许又含义深刻的凝视,谁能说,哪一个孤立的数字和冷漠的排名,就一定代表了一个超的“冠军”呢?
各种形式的比赛,都是对现实的“仿真游戏”。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为每一个参与者标记一个数字,但这些数字的真正意义并非用于排序,而是让人们获取更多的能量和更丰富的心灵。就像人们总是高声赞美牺牲,却不是因为热爱死亡,而是在悲壮中吸取力量。
现实也许没有比赛残酷,却有着同构的特征。做企业的人应该对此非常熟悉,我们在商业竞争中希望打败对手,以为这就是坚持自己、做到最好的最佳途径,却不想经常遭遇两败俱伤的后果,背离利润和创业的发心,在战斗后的废墟上,茫然四顾。
合作比竞争好,双赢比战胜更高一筹,这正是竞争的丰富性,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从“对手”那里获取力量,在自己追寻光明的道路上,克服平淡忧郁,冲破艰难险阻。
沟通、合作、共赢不仅在现实之中,也在比赛之外。每个人需求不同,擅长同样迥异,也许各商学院这些学员,在经营企业方面都是精英,却未必是户外的行家,体能和技巧的翘楚。对于我们不了解的场域,只有遵守常识和规律,确认自己,与常识、他人合作,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荣耀的周围,总是簇拥着鲜花、掌声、赞美甚至崇拜。这些东西既是荣耀的光环,也是刺眼的干扰,当我们向往荣耀时,如果只看到这些光环,忽略了荣耀的内核,便会滑进欲望的狭隘,与真实的自己渐行渐远。
 关于存在
“真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忧郁,这真叫我厌烦。”善良、重信、有理想的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说。 (《威尼斯商人》)
2013年5月25日,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第四天,终点。
休息帐内尽管只有一个人,却并不安静,外面是欢呼的人。复旦大学团队竞赛组队员黄春华手里捧着一碗面,一碗弯曲的泡面,里面有几朵黑木耳,几根黄花菜,几片肉,一根火腿肠。卤汁已经渗入面条,黄
第三,陈基国和董静成为好朋友,同在上海的他们,经常约个时间,一起跑上20公里。
冠军意味着桂冠和荣耀,也意味着一个数字标记,对手可以是一个人,一支队伍,更高、更快、更强的记录,更应该是自己。对手是自我的镜像,战胜对手,其实意味着战胜自己,对手既不是冠军的第一个坐标,也不是唯一一个,自我发现和超越,才是最大的荣耀。从这个角度看,那一年的体验组冠
军,不是游爱军,也不是陈基国,更像是陈基国与董静之间,被拉起的那道铁丝网。
从这个角度观察“戈八”比赛的一组数据,也许会更有意思,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结束了四连冠的生涯,成为了亚军,长江商学院最终以9小时1分49秒的团队总成绩摘得“戈八”赛事桂冠—自第一届和第三届夺冠以来,时隔四年,他们再次将“玄奘大师像”捧回手中。
中欧以9小时14分11秒的成绩,仅比长江延时13分37秒,相比去年的自身成绩,却提升了1小时7分钟。即使季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10小时19分31秒的总成绩,也完全可与上年冠军成绩媲美。
几年来,这些在戈壁上缠斗不休的对
春华挑了几下,还是干巴巴的,他举起一柱塞进嘴里,大口嚼几下,再喝一口凉茶,一起咽进去。
第二天开始的竞赛日,实力并不弱的黄春华第二个到达终点,第三天他就不行了,连续两次拉肚子,一天下来没怎么吃东西,膝盖的旧伤也复发了,他被队友拖到终点时,几乎崩溃。黄春华不能放弃,他在队里很重要,按照竞赛规则,队里排名第六的选手,将作为全队的成绩。黄春华恰好是复旦大学的“第六人”,没人能替代他的位置。
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公里,黄春华真的走不动了,身上没劲,每迈一小步,膝盖就钻心地疼。他饿了,
饿得心里发慌,终点在起伏的丘陵之后,根本看不到,对手一个个走远,队友就在身边,他都视而不见,本来满心对成绩的渴望也消失了。
他只想吃一碗面,终点就在前面。他挣扎着走到终点,队友在对手那里要了一碗泡面,他抱着它,走进休息帐,大口地吃起来:“最后这一公里,我只有一个感觉,好饿、好饿!我从没有过这样的真诚:必须往前走,不走就没有这碗面,什么理想、追求,就是这一碗面,最值得奋斗。”
存在这个话题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可以是一个社会,也可以是一个人,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问题。有一位走过玄奘之路的人说,在茫茫戈壁上,人就像桌子上的一只蚂蚁,前后左右都看不到尽头,渺小得令人生畏,可他还是想来,想离开喧嚣、浮躁的都市,到戈壁上寻自己。
这是一个奇怪的“两难”情景,假使我们不认识路,也没有GPS,仍然能在戈壁这个巨大无垠的空间中,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在人口密布的城市,我们扮演着各种清晰的角,像一张庞大而事无巨细的网,可以通过任何形式的坐标,迅速到某一个人,我们却总是看不到自己。
城市通过一种精密的机制,通过规定我们的行为来为我们提供保护,即使我们像“受害者”一样抱怨城市的喧嚣和浮躁,却没人真正离得开城市。在这样的保护之下,我们的肉体通常没有可预期的痛感和风险,却在规范化的生存中,迷失自己的心灵。
这是一个内外双向的过程:当我们吃喝不愁,可以通过成本极低的交易,获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