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窈窕淑女》
作者:王茜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1期
作者:王茜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1期
摘 ;要:电影《窈窕淑女》讲述了一个贫穷的下层卖花姑娘伊莱莎在著名语言学家希金斯的帮助下,通过改变语言,成为一个优雅的淑女。本文从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性别差异,语言与权力这四个方面分析《窈窕淑女》,目的是帮助那些虽然已经熟悉语言本身,但仍在使用上存在困惑的学习者提供一个新的角度看待语言。
关键词:《窈窕淑女》;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性别差异;语言与权力
作者简介:王茜(1993.12-),女,汉族,万荣县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7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威尔士足球分析]:1002-2139(2019)-21--02
引言:
1964年,电影《窈窕淑女》上映,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还展示了社会因素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其实,语言是社会习得的,是社会因素限制了人们对语言的使用。
一、社会语言学概论
1952年,美国语言学家Hurrie首次提出了“社会语言学”的概念。然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社会语言学才得到广泛的普及和研究。Hudson(2000)认为,社会语言学可以被定义为“语言的研究与社会”,也就是说,存在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社会语言学的目的是要消除语言和社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以及语言与社会相互影响。语言被看作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社会的社会活动。(Hu,2015)参与社会,我们理解社会规范,社会意识形态、社会道德和一些更喜歡这样的社会因素。正如Lakoff所说的“you are what you say”(引用于Hu, 2015),也就是说一个人说的话能反映其年龄、阶级、性别、民族认同、教育背景、职业和宗教信仰。《窈窕淑女》是一部反映地域方言、社会方言、性别差异、语言和权力的电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