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ASCII )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在存储和运算时都要使用二进制数表示(因为计算机用高电平和低电平分别表示1和0),例如,象a、b、c、d这样的52个字母(包括大写)、以及0、1等数字还有一些常用的符号(例如*、#、@等)在计算机中存储时也要使用二进制数来表示,而具体用哪些二进制数字表示哪个符号,当然每个人都可以约定自己的一套(这就叫编码),而大家如果要想互相通信而不造成混乱,那么大家就必须使用相同的编码规则,于是美国有关的标准化组织就出台了所谓的ASCII编码,统一规定了上述常用符号用哪些二进制数来表示。
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 ANSI )制定的,标准的单字节字符编码方案,用于基于文本的数据。起始于50年代后期,在1967年定案。它最初是美国国家标准,供不同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用作共同遵守的西文字符编码标准,它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定为国际标准,称为ISO 646标准。适用于所有拉丁文字字母。
ASCII 码使用指定的 7 位或 8 位二进制数组合来表示 128 或 256 种可能的字符。标准 ASC
II 码也叫基础ASCII码,使用 7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所有的大写和小写字母,数字 0 到 9、标点符号, 以及在美式英语中使用的特殊控制字符。其中:
0~31及127(共33个)是控制字符或通信专用字符(其余为可显示字符),如控制符:LF(换行)、CR(回车)、FF(换页)、DEL(删除)、BS(退格)、BEL(振铃)等;通信专用字符:SOH(文头)、EOT(文尾)、ACK(确认)等;ASCII值为 8、9、10 和 13 分别转换为退格、制表、换行和回车字符。它们并没有特定的图形显示,但会依不同的应用程序,而对文本显示有不同的影响。
32~126(共95个)是字符(32sp是空格),其中48~57为0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
65~90为26个大写英文字母,97~122号为26个小写英文字母,其余为一些标点符号、运算符号等。
同时还要注意,在标准ASCII中,其最高位(b7)用作奇偶校验位。所谓奇偶校验,是指在代码传送过程中用来检验是否出现错误的一种方法,一般分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奇校验规定:正确的代码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必须是奇数,若非奇数,则在最高位b7添1;偶校验规定:正确的代码一个字节中1的个数必须是偶数,若非偶数,则在最高位b7添1。
后128个称为扩展ASCII码,目前许多基于x86的系统都支持使用扩展(或“高”)ASCII。扩展 ASCII 码允许将每个字符的第 8 位用于确定附加的 128 个特殊符号字符、外来语字母和图形符号。以下为标准ASCII表:
Bin | Dec | Hex | 缩写/字符 | 解释 |
00000000 | 0 | 00 | NUL(null) | 空字符 |
00000001 | 1 | 01 | SOH(start of handling) | 标题开始 |
00000010 | 2 | 02 | STX (start of text) | 正文开始 |
00000011 | 3 | 03 | ETX (end of text) | 正文结束 |
00000100 | 4 | 04 | EOT (end of transm-ission) | 传输结束 |
00000101 | 5 | 05 | ENQ (enquiry) | 请求 |
00000110 | 6 | 06 | ACK (acknow-ledge) | 收到通知 |
00000111 | 7 | 07 | BEL (bell) | 响铃 |
00001000 | 8 | 08 | BS (backsp-ace) | 退格 |
00001001 | 9 | 09 | HT (horizon-tal tab) | 水平制表符 |
00001010 | 10 | 0A | LF (NL line feed, new line) | 换行键 |
00001011 | 11 | 0B | VT (vertical tab) | 垂直制表符 |
00001100 | 12 | 0C | FF (NP form feed, new page) | 换页键 |
00001101 | 13 | 0D | CR (carriage return) | 回车键 |
00001110 | 14 | 0E | SO (shift out) | 不用切换 |
00001111 | 15 | 0F | SI (shift in) | 启用切换 |
00010000 | 16 | 10 | DLE (data link escape) | 数据链路转义 |
00010001 | 17 | 11 | DC1 (device control 1) | 设备控制1 |
00010010 | 18 | 12 | DC2 (device control 2) | 设备控制2 |
00010011 | 19 | 13 | DC3 (device control 3) | 设备控制3 |
00010100 | 20 | 14 | DC4 (device control 4) | 设备控制4 |
00010101 | 21 | 15 | NAK (negati-ve acknowl-edge) | 拒绝接收 |
00010110 | 22 | 16 | SYN (synchr-onous idle) | 同步空闲 |
00010111 | 23 | 17 | ETB (end of trans. block) | 传输块结束 |
00011000 | 24 | 18 | CAN (cancel) | 取消 |
00011001 | 25 | 19 | EM (end of medium) | 介质中断 |
00011010 | 26 | 1A | SUB (substit-ute) | 替补 |
00011011 | 27 | 1B | ESC (escape) | 溢出 |
00011100 | 28 | 1C | FS (file separat-or) | 文件分割符 |
00011101 | 29 | 1D | GS (group separat-or) | 分组符 |
00011110 | 30 | 1E | RS (record separat-or) | 记录分离符 |
00011111 | 31 | 1F | US (unit separat-or) | 单元分隔符 |
00100000 | 32 | 20 | 空格 | |
00100001 | 33 | 21 | ! | |
00100010 | 34 | 22 | " | |
00100011 | 35 | 23 | # | |
00100100 | 36 | 24 | $ | |
00100101 | 37 | 25 | % | |
00100110 | 38 | 26 | & | |
00100111 | 39 | 27 | ' | |
00101000 | 40 | 28 | ( | |
00101001 | 41 | 29 | ) | |
00101010 | 42 | 2A | * | |
00101011 | 43 | 2B | + | |
00101100 | 44 | 2C | , | |
00101101 | 45 | 2D | - | |
00101110 | 46 | 2E | . | |
00101111 | 47 | 2F | / | |
00110000 | 48 | 30 | 0 | |
续表
00110001 | 49 | 31 | 1 | |
00110010 | 50 | 32 | 2 | |
00110011 | 51 | 33 | 3 | |
00110100 | 52 | 34 | 4 | |
00110101 | 53 | 35 | 5 | |
00110110 | 54 | 36 | 6 | |
00110111 | 55 | 37 | 7 | |
00111000 | 56 | 38 | 8 | |
00111001 | 57 | 39 | 9 | |
00111010 | 58 | 3A | : | |
00111011 | 59 | 3B | ; | |
00111100 | 60 | 3C | < | |
00111101 | 61 | 3D | = | |
00111110 | 62 | 3E | > | |
00111111 | 63 | 3F | ? | |
01000000 | 64 | 40 | @ | |
01000001 | 65 | 41 | A | |
01000010 | 66 | 42 | B | |
01000011 | 67 | 43 | C | |
01000100 | 68 | 44 | D | |
01000101 | 69 | 45 | E | |
01000110 | 70 | 46 | F | |
01000111 | 71 | 47 | G | |
01001000 | 72 | 48 | H | |
01001001 | 73 | 49 | I | |
01001010 | 74 | 4A | J | |
01001011 | 75 | 4B | K | |
01001100 | 76 | 4C | L | |
01001101 | 77 | 4D | M | |
01001110 | 78 | 4E | N | |
01001111 | 79 | 4F | O | |
01010000 | 80 | 50 | P | |
01010001 | 81 | 51 | Q | |
01010010 | 82 | 52 | R | |
01010011 | 83 | 53 | S | |
01010100 | 84 | 54 | T | |
01010101 | 85 | 55 | U | |
01010110 | 86 | 56 | V | |
01010111 | 87 | 57 | W | |
01011000 | 88 | 58 | X | |
01011001 | 89 | 59 | Y | |
01011010 | 90 | 5A | Z | |
01011011 | 91 | 5B | [ | |
01011100 | 92 | 5C | \ | |
01011101 | 93 | 5D | ] | |
01011110 | 94 | 5E | ^ | |
01011111 | 95 | 5F | _ | |
01100000 | 96 | 60 | ` | |
01100001 | 97 | 61 | a | |
01100010 | 98 | 62 | b | |
续表
01100011 | 99 | 63 | c | |
01100100 | 100 | 64 | d | |
01100101 | 101 | 65 | e | |
01100110 | 102 | 66 | f | |
01100111 | 103 | 67 | g | |
01101000 | 104 | 68 | h | |
01101001 | 105 | 69 | i | |
01101010 | 106 | 6A | j | |
01101011 | 107 | 6B | k | |
01101100 | 108 | 6C | l | |
01101101 | 109 | 6D | m | |
01101110 | 110 | 6E | n | |
01101111 | 111 | 6F | o | |
01110000 | 112 | 70 | p | |
01110001 | 113 | 71 | q | |
01110010 | 114 | 72 | r | |
01110011 | 115 | 73 | s | |
01110100 | 116 | 74 | t | |
01110101 | 117 | 75 | u | |
01110110 | 118 | 76 | v | |
01110111 | 119 | 77 | w | |
01111000 | 120 | 78 | x | |
01111001 | 121 | 79 | y | |
01111010 | 122 | 7A | z | |
01111011 | 123 | 7B | { | |
01111100 | 124 | 7C | | | |
01111101 | 125 | 7D | } | |
01111110 | 126 | 7E | ~ | |
01111111 | 127 | 7F | DEL (delete) | 删除 |
常见ASCII码的大小规则:0~9<A~Z<a~z
1)数字比字母要小。如 “7”<“F”;
2)数字0比数字9要小,并按0到9顺序递增。如 “3”<“8” ;
3)字母A比字母Z要小,并按A到Z顺序递增。如“A”<“Z” ;
4)同个字母的大写字母比小写字母要小32。如“A”<“a” 。
记住几个常见字母的ASCII码大小: “A”为65;“a”为97;“0”为 48。 另外还有128-255的ASCII字符
字符集简史
6000年前 象形文字
3000年前 字母表
1838年到1854年 Samuel F. B. Morse发明了电报,字母表中的每个字符对应于一系列短的
和长的脉冲
1821年到1824年 Louis Braille发明盲文,6位代码,它把字符、常用字母组合、常用单字和标点进行编码。
一个特殊的escape代码表示后续的字符代码应解释为大写。一个特殊的shift代码允许后续代码被解释为数字。
1931年 CCITT标准化Telex代码,包括Baudot #2的代码,都是包括字符和数字的5位代码。
1890年 早期计算机的字符码是从Hollerith卡片,6位字符码系统BCDIC(Binary-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二进制编码十进制交换编码)
60年代 扩展为8位EBCDIC,IBM大型主机的标准
1967年 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
在字符长度是6位、7位还是8位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从可靠性的观点来看不应使用替换字符,
因此ASCII不能是6位编码,但由于费用的原因也排除了8位版本的方案(当时每位的储存空间成本仍很昂贵)。
这样,最终的字符码就有26个小写字母、26个大写字母、10个数字、32个符号、33个句柄和一个空格,总共128个字符码。
ASCII现在记录在ANSI X3.4-1986字符集-用于信息交换的7位美国国家标准码(7-Bit ASCII:7-Bit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发布。
图2-1中所示的ASCII字符码与ANSI文件中的格式相似。
[编辑本段]
ASCII国际问题
ASCII是美国标准,所以它不能良好满足其它讲英语国家的需要。例如英国的英镑符号(£)在哪里?
拉丁语字母表重音符号
使用斯拉夫字母表的希腊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俄语。
汉字系统的中国象形汉字,日本和朝鲜。
196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推荐一个ASCII的变种,
代码0x40、0x5B、0x5C、0x5D、0x7B、0x7C和0x7D“为国家使用保留”,而代码0x5E、0x60和0x7E标为
“当国内要求的特殊字符需要8、9或10个空间位置时,可用于其它图形符号”。这显然不是一个最佳的国际解决方案,
因为这并不能保证一致性。但这却显示了人们如何想尽办法为不同的语言来编码的。
[编辑本段]
扩展ASCII
1981年 IBM PC ROM256个字符的字符集,即IBM扩展字符集
1985年11 Windows字符集被称作“ANSI字符集”,遵循了ANSI草案和ISO标准(ANSI/ISO 8859-1-1987,简“Latin 1”。
ANSI字符集的最初版本:
1987年4月代码页437,字符的映像代码,出现在MS-DOS 3.3
双字节字符集
双字节字符集(DBCS:double-byte character set),解决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象形文字符和ASCII的某种兼容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