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名词解释
1. 数据库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2.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3. 数据库系统3级模式体系结构
外模式又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
概念模式又称模式或者逻辑模式,它是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与结构数据模型对应,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各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即数据库的“内部视图”。
4.数据库系统两级映射功能
1)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
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2)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
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意义上来理解数据库系统,它一般由支持数据库的硬件环境数据库软件支持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放工具软件,应用程
序等)数据库、开发、使用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人员组成。
6.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初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设计数据库的整体概念结构,也就是把需求分析结果抽象为反映用户需求信息和信息处理需求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师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可由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是针对一个给定的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一个可实现的,有效的物理数据库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的方法。
5)实施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是根据物理结构设计阶段的结果,建立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将原始数据载入到数据库中,并编写应用系统程序,对数据库进行试运行操作。
6)使用与维护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的任务完成后,数据库应用系统将投入使用。为了保
证数据库的性能良好,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也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调整,修改和扩充。
7.码:如果某个属性或某个属性集的值能够唯一的标识出实体集中的每一个实体,该属性或属性集就可称为码(关键字)。
主码:在一个关系模式中,正在使用的候选码或由用户特别指定的某一候选码,可称为关系模式的主码。
外码:如果关系R中某个属性或属性集是其他关系模式的主码,那么该属性或属性集是R的外码。
8.实体集联系模型
1)一对一联系 eg:(1:1)
2)一对多联系 eg:(1:n
3)多对多联系 eg:(m:n
数据库属性的概念9.实体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是对关系中元组的唯一性约束,也就是主键的约束,既关系(表)的主键不能是空值(Null且不能有相同值。
10.参照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是对关系数据库中建立关联关系的关系间数据参照引用的约束,也就是对外键的约束。准确的说,参照完整性是指关系中的外键必须是另一个关系的主键有效值,或者是Nul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