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初中学段第一次学习几何内容的第三课时。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要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形成过程,要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的内容,呈现应注意层次性。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验证的活动过程。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层层深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简单的几何图形》 中第三节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2、教材分析
数和形是现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阶段,虽然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图形,但为了便于系统地研究诸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图形的性质,我们还需要把小学学过的简单图形加以整理,因此教材中增加了“简单的几何图形”这一章。其中“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这一节内容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使学生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在纸上画出的图形都是平面的,这是一类很重要的抽象。特别是把物体表面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初中学段重要内容之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了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通过本章第一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学习,
对简单几何体的立体图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了解了几何体与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由于几何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联系十分紧密,所以学生对于几何的学习本身就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正处于空间想象能力的构建时期,所以必须要通过实物辅助,不能仅依靠图形。同时,在学习中加入动手操作的实践过程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部分知识运用的小学基础知识不多,所以基础差的学生通过努力也可以听得懂,学得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能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根据课标要求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一些简单几何体或它们的组合得到平面图形.
五、教学难点
    通过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抽象出平面图形是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此节课是学生接触几何体抽象过程的起点,是学生建立几何直观的起始,所谓“万事开头难”,因此我确定的教学难点为:准确画出观察立体图形所得的平面图形.
六、教法措施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先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几何体的实物,小组合作画出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然后通过观察初步建立空间想象,最后在已构建的空间想象基础之上,按照立体图形画出不同方向的平面图形。为日后几何体、平面、点等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画图的规范性,画图要用铅笔、立体图形不同方向的视图大小、被遮挡的部分画成虚线都需要强调并落实,使学生从一开始画图就养成规范性的习惯,避免学生画
随意性草图的坏习惯。
七、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准备生活中常见基本几何体的实物与专业模型。(照片展示)
1、课堂引入
    以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优美诗句作为本节课的引入,用语文知识引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向学生提问“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道理?引出质疑: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相同吗?进而进行探究。
2、新知探究
例1:分别从不同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学案当中给出长方体图形,并提问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长方体,看一看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引发学生思考,在上一节”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中,学生对几何体的表面图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不排除个别学生还是有困难,教师拿出教具——生活中的长方体模型发到每个学习小组,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得出结论。观察后引导学生并解释只从三个方向观察的原因是从六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由于透视现象(有重复),所以我们规定只从正面、上面、左面进行观察即可。
例2: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球,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再通过第二个问题“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圆柱、圆锥、球,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观察实物,验证结论。
    最后小结,确定结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并且通过对球型的观察,得到不是所有立体图形的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都不相同,强调结论
中“往往”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再举一例,学生很容易想到正方体,从而全面阐释此结论。
    练习:如图,右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这个棱柱得到的?
此练习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几何体的立体图形对照不同方向观察的平面图形进行对照,判断是哪个方向看到的,而不是直接要求画出,为画出三视图铺设了台阶,也使学生通过观察,自学画三视图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降低教学难点的难度。
3、探究应用
    例3、画出下列图形从正面,从左面,从上面分别看到的平面图形。
此例题的设置是本节难点的突破。
在稍复杂的立体图形和组合图形上某一面画出条纹,可以辅助学生更好的观察图形,区分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左侧图由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完成。学生先思考,然后尝试自己画出三视图,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互相挑选画得清楚而且能清晰表示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然后小组派代表说一说挑出来的这位同学画得好在哪。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初步得出画图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作图要用尺子、三幅图要大小一致。最后教师进行板演,板演过程中要强调作图的规范性,要用尺子、铅笔,不可徒手、随意作图;三幅图的大小要一至;启发被遮挡部分要与在表面的线区别开,因此用虚线表示。
通过例1,学生先对从不同方向观察一几何体实物有初步的了解,通过对例1、例2的探究,使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基本几何体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得到结论“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往往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为画出三视图进行第一部铺垫。经过练习,学生对三视图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将学生的想象具体化,在学生判断练习中的方向问题时,也为从不同方向画出三视图进行了进一步铺垫。在例3中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尝试的过程,教师清晰
的板书演示,通过前面例题与练习的铺垫,使得教学难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突破。通过练习与例3中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初步完成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
    例4、 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由正方体组合成的立体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视图包括哪几个视图
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进一步进行练习。此题的三个立体图形的设计也是由易到难,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4、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的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平面图形,回顾学习过程,谈一谈自己有哪些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对画图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目的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购买的自拼装产品的组装,房屋的建筑图;也为日后学习几何作铺垫。
5、随堂检测
(1)如图所示,该物体的从上面看
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2)如图,从正面看这个几何得到的平面图形是_____,从左边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是_______,从上面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是_______.
学生在课堂最后完成两个小题,收上来后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及时得到反馈,设计下一节课需要强调的知识点。
6、作业
    《三级跳》97页——99页。练习册当中对作图没有进行考察与练习,中考当中对此部分作图不是考察的重点,但是学习作图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所以学生初次接触作图,教师严格要求是必要的。由于此部分知识不易与其它知识点综合,所以中考中的题目多是考查的这一单独知识点。练习册中“中考链接”板块列出大量此知识点往届中考题,对学生的掌握可以有一个终极的判定。
八、教学设计依据与创新
    此知识点在中考当中独立出现,且近两年每年都设置了1~2道题。更加体现出此内容是初中学段重要内容之一,因此要引起足够重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在重视课本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对题目进行延伸,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