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题目多用户博客系统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日益的普及,互联网用户迅速增加,用户对互联网的寄托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户不甘于只单单的被动的接受互联网提供的内容,更希望能够加入到内容制造的大家庭中,这时传统的Web应用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而Web 2.0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这一局面。所谓Web 2.0其核心就是用户不只是内容的被动浏览者,同时也是内容的制造者。正是因为整个互联网产品设计理念的重大变化,具有代表性的Web 2.0时代的互联网产品也就相继出现,如:论坛,博客、威客,社区、RSS和SNS等。
博客也称为网络日志,是blog的谐音,由很多经常更新的帖子(也叫日志或者个人文章)顺序倒序排列,最新的帖子在最上面,这些帖子的内容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具体内容格式也没有任何要求,它以个人纯粹的个人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对时事新闻、国家大事的个人看法,或者一日三餐、服饰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于某一主题的情况下或者是在某一共同领域内由一人集体创作的内容。类似于传统的“网络日志”,但又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日志“,传统的”网络日志“是带有显示的私人性质的,而博客则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绝不仅仅是纯粹个人思想的表达和日常琐事的记录,它所提供的内容
可以用来进行交流和为他人提供帮助,是可以包容事个互联网的,具有极高的共享精神和价值。博客还有个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图文并茂的描述一件事,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的共同描述下,使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博客由2000年悄然进入中国,随后得到迅速发展,但业绩平平,直到2004年由于某一事件,才让民众了解博客,并运用博客。
discuz系统正文
(一)多用户博客系统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一、博客系统研究的国内现状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学术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或学术报刊的文字交流,而是开始利用Internet上各种方便快捷的方式如专业学术系统、专门的BBS或等来进行交流和传播。在近二千万的中国博客用户中,每个用户平均每7.6天更新一次博客,活跃的博客用户数(一周内有更新的博客)达到302万,约15.2%的用户每周更新博客,同时,只有大约4.6%的用户每天更新博客。在用户更新的博客中,约42%的博客文章在500个汉字(1000个字节)之内,500~1000个汉字(1000~2000个字节)的博客文章占约16.5%,越是长篇大论的文章在博客中所占比例则越少。
二、博客系统研究的国外现状
欧美和日本的blog业起步比中国早,那里有一些非常成熟的托管站。像现在著名的Twitter,因其创新的时间轴,而受到用户的热烈追捧。Twitter是发起于2006年7月并且在2007年于得萨斯州奥斯举办的南非西南会议赢得博客类网站奖。Twitter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Plurk和Jaiku。
Pownce集成了博客加上文件分享和时间邀请的功能,由Digg的创始人Kevin Rose和另外三位开发者共同开发。
其他主导的社会网络网站Facebook、Myspace、LinkedIn和Xing也有他们自己的博客,
以状态更新著名。
(二)多用户博客系统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在面对博客技术出现开始,从怀疑到认同,从边缘到主流。人们经历了不为人知到被明星和精英的认可和使用的过程,经历从大众化的草根一族广泛喜爱和使用过程。主流社会的文化,对于这一前卫网络技术,开始从谨慎到关注,后来进而开始了全面实验过程。博客在被期待与实践的痛苦选择之后,也同时经历被误解和排斥的过程。整个2008年充满着博客元年性质,因为,这一年,以博客网推陈出新,和新浪网的推波助澜浪潮,一起让整个中国互联网看到了博客对于未来作用力量。这个具有众性创造性力量所显现出来的网络经济的增长性,对未来的网络社会塑造具有至关重要决定性作用。我以为,博客在未来将会有以下发展的趋势:
一、博客平台与移动手机传播互动技术成熟
3G手机的发展会带动或加快整个博客平台技术很快成熟起来。人们会利用博客平台来进行影像互动和文字短信的交流,这个既是通讯又涉及到商务活动和娱乐平台,会迅速推动整个博客与手机互动性服务模式的运行。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利用手机阅读器就可以看电影、看电视、听音乐、购物、玩游戏或传播图像和更换自己的博客。手机阅读器的功能放大会带来一系统产业经济的增长,会带动博客在互联网中核心的地位确立。因为,博客的网络面对手机用户时,实际上,它们就是一个联动的整体。手机的移动与网络瞬间通讯,都构成了即时性传播,当手机面对不是通讯一个单纯的界面,而是整个网络多功能的界面时。每一部手机都是一个网络的终端,阅读服务器所承担的任务是繁重的。所以,网络博客平台更加人性化的满足了手机高效使用。这一个功能的突破,就是所有上网的人们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博客平台,通过博客平台的网络服务,人们才进入到多种服务系统。将手机与博客捆绑起来的未来互联网,就是通过博客
技术更加完美,更多适合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手机的无限上网和便利服务终端,也是互联网未来一个瓶颈,让所有的手机都能够享受更多的博客网络服务,这是中国移动通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未来将会有很大的改变,手机上网会更快的速度,会有更多的博客内容的服务[2]。
二、商务化博客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地探索
中国未来的互联网是集电讯、数字电视和网络一体化的整合过程,要完成这一系统整体运行,商务化的博客,是主要问题突破口之一。如果,博客是网络名片,就如同一部手机的号码一样,也就像有线电视收费卡一样,通过互联网的平台,人们可以将电讯、数字电视和网络都集中聚合在博客上。这个服务平台就是集所有现实和虚拟可能性,将完成博客向未来发展一体化模式。通过网络博客平台建构起来的基础,与之手机、数字电视捆绑一起,通过博客界面和网络运行过程,准确的利用博客来全面服务于家庭和个人。未来如果能够随着电讯、数字化电视和互联网络三位一体整合趋势,就可能更快的实现博客网络商业化运行模式。有人会说,三位一体的整合并非要以博客作为平台,而是依旧按照传统的方式就可以了,这恰恰是忘记了,网络才是未来整个数字化社会的平台,从现有的数字化电视和通讯来看,这些功能都是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整合,网络平台才是未来其它两个方面主要基础。因为,互联网让其它服务功能都利用网络可以更好的实现。它可能还节约了人类经济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随着网络实名制的进行,虚拟网络通过博客片名的方式,更好的实现了虚拟社会不虚拟、不虚假的进行交流与交换的可能性[2]。
三、博客情报与技术含量决定整体社会未来
网络社会资源是国家信息的主要聚集方面,中国网络社会要建构和占领这一既包含信息,又包含情报和技术阵地[3]。如果忽视对其监管和建设将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虽然,目前博客
仅仅是互联网上一个人人可以使用的零技术,但是,它未来的信息量产生,将会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变革。它不仅仅是一个叙述和记录个人私人情感日记的网志,它更多的会给企业和国家社会管理体制带来冲击[4]。同时,使用博客过程还是一个相关政治情报与技术发展前沿,如果中国互联网缺少适应如此变化的机制,将会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可改变的被动局面[5]。利用博客网志发布,利用博客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带来的变革,这是国家信息工程必须注意关键所在。注意并不是要管死,而是要在放手的过程中清醒的保持它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作用。未来国家信息监督部门可能会研究博客管理法规出台,加大对网络博客控制与管理体制,这有利于从中国情报与技术的监督角度对博客进行必要监控,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未来建设[6]。
四、博客传播全球化必然是互联网未来选择
不能因为涉及情报与技术就放弃对博客的监督和管理,也不能够因为政治民主化进程而忽视了未来博客全球化传播必然选择[7]。互联网的无国界性,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全球化的过程,对于互联网就是一个无国界的传播过程。博客就是适应了这种传播的需要而产生。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建构一个自由发布个性化信息平台,这就是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革命性变革力量[8]。一个开放的社会,实际上,就是一个虚拟世界中更真实的面对现实社会的选择。博客的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全球化的传播,也是一个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信息的社会[9]。互动的网络社会突破了地域之间人们的阻碍,它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把握未来的机遇。这个开放的世界更加注重个性化的人们,
追求多样文化精神创造性,也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全球化的背景中来。未来中国互联网未来的趋势中,博客将要占据更重要的发展生机。它也是决定中国互联网走向全球化重要一年[10]。网络的风险资金会更多的来自国外,同时,国家信息产业部门也会参与到博客研究与开发中来,成熟的博客应用会带动相关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会给中国互联网未来带来更多的发展生机[11]。
(三)多用户博客系统主要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