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敏--中国Linux之⽗⾃由软件第⼀⼈
编者按
码出智慧——⾸届“解放号杯”程序员⼤赛正在如⽕如荼进⾏中,“解放号”特推出系列《功勋程序员巡礼》栏⽬,以展⽰那些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程序员。作为数字世界的建构者,他们⼀直在⽤程序之光照亮未来之路。
linux⾃诞⽣之⽇起,便受到了全世界优秀⿊客程序员们的百般宠爱与关注。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听说了linux,会去讨论linux发⾏版,会去关注linux内核,但是在多年前国⼈还不知道Linux是何物。中国第⼀次接触Linux便是从宫敏博⼠开始的。
追求理想异乡求学
宫敏博⼠毕业于北京⼤学⽆线电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作了⼀段时间,后于1985年⾄1987年在美国⼯作了⼏年。回国后宫先⽣回到了原单位,产⽣了再出去看看的想法。这时他注意到芬兰赫尔⾟基理⼯⼤学有⾃⼰较为感兴趣的“实时图像处理”项⽬,就写了⼀封信给芬兰⽅⾯申请⼯作,结果受到对⽅的欢迎。芬兰国家教育部出资,邀请他到赫尔⾟基理⼯⼤学做研究⼯作,这对于科研⼈员来说是很难得的机遇。1989年9⽉宫敏先⽣动⾝去了芬兰,主要研究“并⾏处理”项⽬(后发展为“分布式处理”)。
初识Linux 爱不释⼿
1991年林纳斯·托⽡兹在comp.os.minix新闻组上发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内核的诞⽣。之后,宫敏在芬兰教育⽹上到了Linux,当时的他正在全⼒解决Unix的使⽤问题。但当时的Linux极不完备,宫敏戏⾔当时在Linux上也就能打⼀些“aabb”,这样就暂时放弃了对Linux的研究。但出呼他的意料的是,⼀年后竟见到了Linux的发⾏版。在Down到了⽀持Internet的Patch后,当时的Linux在宫先⽣的机器上却并不能运⾏,两天两夜才搞好。⾃从接触了Linux,他就爱上了这款软件。
取经回国建⽴⾃由软件库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pdf
1994年暑期,宫敏第⼀次将Linux操作系统引进中国,他⽤软盘背回⼤量的⾃由软件。国家物资部胡贻志主任和国家信息中⼼⾼新民主任了解到⾃由软件的优势后认为,这是个好东西,背后的理念更好。两位领导很⽀持他的⼯作,这⼀年,宫敏帮助国内贸易部萨德岚公司建⽴了基于Linux的VSAT单向信息发布⽹等。1997年夏天,宫敏⽤磁带带回80G容量的软件,独⽴设计了并成功运⾏了依托在国家信息中⼼平台上的《中国⾃由软件库》。
积极推动⾃由软件发展
宫敏在芬兰⼯作期间,应瑞典计算机科学研究院SICS所之邀进⾏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各国科学家在讨
论“Linux为什么会在芬兰产⽣”时,达成这样⼀种共识:因为芬兰有世界上最⼤的⾃由软件库,芬兰⼈能够快捷地得到各种程序,各⼤学计算机⼜免费使⽤,从⽽造就了Linux这样先进的技术。祖国也应当有,宫敏产⽣了把⾃由软件引⼊中国的想法。
回国之后的他积极筹备⾃由软件库的建设,之后中国软件库不断发展壮⼤。之前,有⼈向他提议实现Linux的本地化和商业化的事情,他⼀⼝否决了这个提议。他说,国内有的⼚家只在个别功能上做了⼀些改进,就封闭了源代码,这不可取。因为Linux同UNIX⼀样,通过改变某些设置就可以⽀持各国的语⾔,⽽现在国内⼚家的做法破坏了Linux的完整性。他认为⼀个国家发达与否应该多看看公共财富的多少,⾃由软件不应该成为谋私利的途径。
宫敏,对很多⼈来说,这是⼀个陌⽣的名字。但正是这样的⼀个名字,开启了中国⾃由软件发展的新天地。他对待⾃由软件free software事业朴实⽆华的敬业精神,深深激励着每⼀代软件从业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