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xcel五个函数公式统计学生期末考试分数段排名
老师们都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的时候需要各分数段人数的统计是其中一项必做的工作。在Excel中,怎样快速准确地统计分数段人数呢?以下的方法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先看看原始的学生成绩表。五门功课的成绩分布在C2:G47单元格区域,如下图所示。
一、利用COUNTIF函数
COUNTIF函数可以统计单元格区域内满足指定条件的单元格数目,所以用来统计分数段人数顺理成章。我们用它来统计C列的语文成绩分数段。
如图2所示,我们需要在N2单元格统计语文分数在90分以上的学生数。那么只需要在N2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2:C47,">=90")”就可以了。其含义就是统计C2:C47单元格区域中满足大于等于90的单元格数目。所以,要统计80分至89分这一段的学生数,那么就需要输入公式“=COUNTIF(C2:C47,">=80")-COUNTIF(C2:C47,">=90")”。很明显,大于等于80分的人数减去大于等于90分的人数正是我们想要的人数。其他分数段可以依此类推。
二、利用FREQUENCY函数
这是一个专门用于统计单元格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的函数,用它来统计分数段自然名
正言顺。以D列的数学成绩的统计为例。
我们先在M8:M12设置好分数段,再在L8:L12单元格区域设置好各分数段的分隔数(即为该分数段的上限数字),如图3所示。选中N8:N12单元格,在编辑栏输入公式“=FREQUENCY($D$2:$D$47,$L$8:$L$12)”,然后按下“Ctrl Shift Enter”组合键确认,即可在公式的两端添加数组公式的标志“{}”,同时可以看到各分数段的人数已经统计完成了。需要注意的是公式输入完成后必须按“Ctrl Shift Enter”组合键确认以产生数组公式,而且数组公式的标志“{}”也不可以手工输入。
三、利用DCOUNT函数
DCOUNT函数平时我们不大用,它可以从满足指定条件的数据库记录的字段中计算数值
单元格数目。这话听起来似乎不太容易懂,但用它统计分数段是很不错的,比如统计E列的英语成绩。
我们需要事先做一个设置。如图4所示,以统计80分至89分的人数为例:我们需要在Q16和R16单元格分数输入“英语”(必须与原始成绩表的列标题一致),然后在Q17和R17单元格分别输入“>=80”,“<90”。这四个单元格是作为指定条件使用的。
在N16单元格输入公式“=DCOUNT($E$1:$E$47,"英语",Q16:R17)”,完成后按下回车键就可以得到正确结果了。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第一个参数为成绩所在单元格区域,必须包括列标题。依此类推,统计其他各分数段人数,只需要改变一下公式中第三个参数,即条件所在的单元格区域就行了。
四、利用SUM函数
SUM函数是用来求和的,这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它也可以用来进行多条件计数,所以也可以用来统计分数段。当然,还得借助于数组公式才行。以F列的理论成绩为例。
如图5所示,在N24单元格输入公式“=SUM(($F$2:$F$47>=90)*($F$2:$F$47<=100))”,然后按下“Ctrl Shift Enter”组合键产生数组公式,就可以得到大于等于90分且小于等于100分的学生数了。同样,数组公式“{=SUM(($F$2:$F$47>=70)*($F$2:$F$47<80))}”可以得到70~79分这一段的人数。其他各分数段可以依此类推。
五、利用SUMPRODUCT函数
SUMPRODUCT函数可以返回相应的数组或区域的乘积之和,所以正好可以用它来统计
分数段。以G列的实践课为例。
如图6所示。要统计90分以上的人数,那么可以在N30单元格输入公式“=SUMPRODUCT(($G$2:$G$47>=90)*($G$2:$G$47<=100))”,按下回车键后就可以得到G2:G47单元格区域大于等于90分小于等于100分的人数了。
很明显,要统计80~89分的人数,那可以使用公式“=SUMPRODUCT(($G$2:$G$47>=80)*($G$2:$G$47<90))”,其他依此类推就行了。
好了,五种方法统计分数段人数,相信一定有一种方法适合你。以上各种方法使用环境均为Excel 2007,其他版本可以参照使用。
方法一:用COUNTIF函数统计
这是最常用、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我们用它来统计“语文”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如果某些学科(如体育),其成绩是不具体数值,而是字符等级(如“优秀、良好”等),我们也可以用COUNTIF函数来统计各等级的学生人数。
方法二:用DCOUNT函数统计
这个函数不太常用,但用来统计分数段学生数效果很不错。我们用它统计“数学”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方法三:用FREQUENCY函数统计
这是一个专门用于统计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函数,我们用它来统计“英语”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方法四:用SUM函数统计
我们知道SUM函数通常是用来求和的,其实,他也可以用来进行多条件计数,我们用它来统计“政治”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数。
方法一:用COUNTIF函数统计
这是最常用、最容易理解的一种方法,我们用它来统计“语文”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函数功能及用法介绍
①分别选中C63、C67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3:C62,"<60")和=COUNTIF(C3:C62,">=90"),即可统计出“语文”成绩“低于60分”和“大于等于90”的学生人数。
②分别选中C64、C65和C66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C3:C62,">=60")-COUNTIF(C3:C62,">=70")、=COUNTIF(C3:C62,">=70")-COUNTIF(C3:C62,">=80")和=COUNTIF(C3:C62,">=80")-COUNTIF(C3:C62,">=90"),即可统计出成绩在60-69分、70-
79分、80-89分区间段的学生人数。
注意:同时选中C63至C67单元格,将鼠标移至C67单元格右下角,成细十字线状时,按住左键向右拖拉至I列,就可以统计出其它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数。
如果某些学科(如体育),其成绩是不具体数值,而是字符等级(如“优秀、良好”等),我们可以用COUNTIF函数来统计各等级的学生人数。
如果某些学科(如体育),其成绩是不具体数值,而是字符等级(如“优秀、良好”等),我们可以用COUNTIF函数来统计各等级的学生人数。
①在K64至K67单元格中,分别输入成绩等级字符(参见图2)。
②选中L64单元格,输入公式:=COUNTIF($L$3:$L$62,K64),统计出“优秀”的学生人数。
③再次选中L64单元格,用“填充柄”将上述公式复制到L65至L67单元格中,统计出其它等级的学生人数。
上述全部统计结果参见图1。
方法二:用DCOUNT函数统计
这个函数不太常用,但用来统计分数段学生数效果很不错。我们用它统计“数学”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①分别选中M63至N72单元格区域(不一定非得不这个区域),输入学科名称(与统计学科名称一致,如“数学”等)及相应的分数段(如图2)。
②分别选中D63、D64……D67单元格,输入公式:=DCOUNT(D2:D62,"数学",M63:N64)、=DCOUNT(D2:D62,"数学",M65:N66)、=DCOUNT(D2:D62,"数学",M67:N68)、=DCOUNT(D2:D62,"数学",M69:N70)、=DCOUNT($D$2:$D$62,"数学",M71:N72),确认即可。
注意:将上述公式中的“DCOUNT”函数换成“DCOUNTA”函数,同样可以实现各分数段学生人数的统计。
方法三:用FREQUENCY函数统计
这是一个专门用于统计某个区域中数据的频率分布函数,我们用它来统计“英语”学科各分数段学生数。
①分别选中O64至O67单元格,输入分数段的分隔数值(参见图2)。
②同时选中E63至E67单元格区域,在“编辑栏”中输入公式:=FREQUENCY(E3:E62,$O$64:$O$67),输入完成后,按下“Ctrl+Shift+Enter”组合键进行确认,即可一次性统计出“英语”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注意:①实际上此处输入的是一个数组公式,数组公式输入完成后,不能按countif函数多条件求和“Enter”键进行确认,而是要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进行确认。确认完成后,在公式两端出现一个数组公式的标志“{}”(该标志不能用键盘直接输入)。②数组公式也支持用“填充柄”拖拉填充:同时选中E63至E67单元格区域,将鼠标移至E67单元格右下角,成细十字线状时,按住左键向右拖拉,就可以统计出其它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数。
方法四:用SUM函数统计
我们知道SUM函数通常是用来求和的,其实,他也可以用来进行多条件计数,我们用它来统计“政治”学科各分数段的学生数。
①分别选中P64至P69单元格,输入分数段的分隔数值(参见图2)。
②选中F6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F$3:$F$62>=P64)*($F$3:$F$62 ③再次选中F63单元格,用“填充柄”将上述公式复制到F64至F67单元格中,统计出其它各分数段的学生人数。
注意:用此法统计时,可以不引用单元格,而直接采用分数值。例如,在F64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F$3:$F$62>=60)*($F$3:$F$62<70)),也可以统计出成绩在60-69分之间的学生人数。
注意:①为了表格整体的美观,我们将M至P列隐藏起来:同时选中M至P列,右击鼠标,在随后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隐藏”选项。
轻松实现多条件下的数据统计
在日常对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指定条件的数据统计问题,用公式或分类汇总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但对于复杂条件的数据统计,不少初学用户觉得非常棘手,其实用好自带的“条件求和”功能,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