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COUNTIF函数⽤法合集
Excel--COUNTIF函数⽤法合集
COUNTIF函数,这个函数只有两个参数,第⼀个参数是要对其进⾏计数的数据区域,这⾥只能是⼀个或多个单元格的范围引⽤,第⼆个参数是进⾏计数的条件,可以是数字、表达式、单元格引⽤或⽂本字符串。
这个函数的帮助⽂件⽐较简单,但是在实际的应⽤中,通过对第⼆参数的变化,可以满⾜我们多种计数需求。
下⾯咱们就⽤⼀组数据,来学习⼀下第⼆参数的常⽤设置。
1精确统计
1、=COUNTIF(A2:A15,12)
⽤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等于12的单元格数量。
2、返回A列部门为"美元"的数量
=COUNTIF(A:A,"美元")
字符在公式中需要加双引号
3、=COUNTIF(A2:A15,TRUE)
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逻辑值为“TRUE”的个数。(A11单元格)
4、=COUNTIF(A2:A15,"=")
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真空单元格个数(A15单元格)
5、=COUNTIF(A2:A15,"<>")(相当于counta函数)
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不为空的单元格个数,这⾥的结果包含A13单元格的假空""。
6、=COUNTIF(A2:A15,">=!")
判断条件">=!"表⽰不等于“真空”的⽂本。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空⽂本个数,也就是A6 A7 A9 A10单元格。
7、=COUNTIF((A2:A15,"")
返回A2:A15区域,真空+假空的数量
假空:⽤公式返回的空字符,如 =""
7、返回A2:A15区域所有单元格的数量(⾮空+空值)
=COUNTIF(data,"<>""")
9、返回A2:A15假空单元格数量
=COUNTIF(A2:A15,"")-COUNTIF(A2:A15,"=")
真空+假空-真空=假空
10、=COUNTIF(A2:A15,A2)(应属于精确统计)
⽤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等于单元格A2中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11、=COUNTIF(A2:A15,"410105*************")
统计A2:A15⾝份证号410105************出现的数量
默认情况下,countif函数对数字只识别前15位,⽽带上通配符*后可以识别其为⽂本型格式
2 模糊计数
12、=COUNTIF(A2:A15,"*e*")
⽤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包含字符"e"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公式中的“*”也是占位符的⼀种,⼀个“*”表⽰任意字符长度。注意这⾥的统计结果,不区分条件字符"e"的⼤⼩写。13、=COUNTIF(A2:A15,"e*")
⽤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以字母"e"开头内容的单元格数量。这⾥的统计结果,也不区分条件字符"e"的⼤⼩写。
14、=COUNTIF(A2:A15,"*e")
⽤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以字母"e"结尾内容的单元格数量。这⾥的统计结果,也不区分条件字符"e"的⼤⼩写。
15、=COUNTIF(A2:A15,"")
⽤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4个字符长度的数量。
公式中的“?”是占位符,⼀个“?”表⽰⼀个字符长度。
16、=COUNTIF(A2:A15,"*")
返回包含⽂本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3区间统计
17、=COUNTIF(A2:A15,"<0")
⽤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负值的单元格数量。
18、=COUNTIF(A2:A15,"<>0")
countif函数多条件求和⽤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不等于0的单元格数量。
19、=COUNTIF(A2:A15,">5")
返回⼤于5的单元格数量
20、=COUNTIF(A2:A15,">"&A2)
⽤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于单元格A2中内容的单元格数量。
注意这⾥在⽐较运算符“>”和单元格引⽤“A2”之间,⽤⽂本连接符“&”进⾏连接。⽽不能写成=COUNTIF(A2:A15,> A2)。
21、=SUM(COUNTIF(A2:A15,">"&{10,15})*{1,-1})
返回>10并且<=15的数量
{}表⽰常量数组,数组的值可以在公式内分别进⾏运算,每次运算返回⼀个值。*{1,-1}的⽬的是上前⾯的计算结果⼀个为正,⼀个为负,⽤sum求和时达到相减的⽬的。
22、=SUM(COUNTIF(A2:A15,{">10";">15"})*{1;-1})
返回>10并且<15的数量
在区域中,">10"的记录数⼀定包含">15"的记录,因此该公式使⽤常量数组{">10";">15"}作为统计条件,即分别
对">10"和">15"的数据进⾏统计,再利⽤乘以{1;-1}实现两者相减
23、=SUM(COUNTIF(A2:A15,{">=10",">15"})*{1,-1})
返回>=10并且<=15 的数量
24、=SUM(COUNTIF(INDIRECT({"a46:a48","b48:b50","c47:c48"}),">=60")) 多个区域⼤于等于60的数量
countif的第⼀个参数,⽤indirect函数⽣成多个不连接的区域
25、=SUM(COUNTIF(A2:A15,{10,-3}))
返回包含值为3或-3的单元格数量
4 引⽤函数结果统计
26、=COUNTIF(A2:A15,TODAY())
⽤于返回A2:A15单元格区域中,等于当前⽇期的单元格数量。
TODAY()返回的结果是当前的系统⽇期。
27、=COUNTIF(A2:A15,">"&AVERAGE(A2:A15))
返回⼤于平均值的单元格数量
COUNTIF函数第⼆参数设置灵活多样,还被⼴泛应⽤到数组公式中,以下图为例,要统计数据区域中的不重复个数,想⼀想应该怎么计算呢?
答案来了:
可以使⽤这个数组公式(别忘了,数组公式需要按下Shift+Ctrl Enter才可以哦):
{=SUM(1/COUNTIF(A2:A14,A2:A14))}
怎么去理解这个公式呢?
{=SUM(1/COUNTIF(区域,区域))}是计算区域中不重复值个数的经典公式。
1、公式中“COUNTIF(A2:A14,A2:A14)”部分是数组计算,运算过程相当于:=COUNTIF(A2:A14,A2)
=COUNTIF(A2:A14,A3)
……
=COUNTIF(A2:A14,A14)
结果为数组:
{2;2;1;1;2;1;1;1;1;2;2;2;1}
表⽰区域中每个单元格数据出现的个数。
2、“1/{2;2;1;1;2;1;1;1;1;2;2;2;1}”部分的计算结果为:
{0.5;0.5;1;1;0.5;1;1;1;1;0.5;0.5;0.5;1}
⽤1除以个数,是本公式的核⼼,要结合前后计算才能领会好它的作⽤。
为便于理解,把这⼀步的结果整理⼀下,⽤分数代替⼩数,结果为:
{1/2;1/2;1;1;1/2;1;1;1;1;1/2;1/2;1/2;1}
如果单元格的值在区域中重复出现两次,这⼀步的结果就有两个1/2。如果单元格的值在区域中重复出现3次,结果就有3个1/3,如此类推。
3、最后⽤SUM函数求和,计算结果为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