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
(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及诱导公式
1.任意角的概念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绕着它的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就形成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叫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叫的顶点。
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
2.象限角、终边相同的角、区间角
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要特别注意: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称为非象限角。
终边相同的角是指与某个角α具有同终边的所有角,它们彼此相差2kπ(k∈Z),即β∈{β|β=2kπ+α,k∈Z},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终边相同的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都相等。
区间角是介于两个角之间的所有角,如α∈{α|≤α≤}=[]。
3.弧度制
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角,记作1,或1弧度,或1(单位可以省略不写)。
角有正负零角之分,它的弧度数也应该有正负零之分,如-π,-2π等等,一般地, 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角的正负主要由角的旋转方向来决定。
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其中,l是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半径。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主要抓住。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1rad=°≈57.30°=57°18ˊ;
1°=≈0.01745(rad)。弧长公式:是圆心角的弧度数);  扇形面积公式:
4 三角函数的定义: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点P到原点的距离记为,那么
利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设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那么:
sin
+
+
cos
+
+
tan
+
+
cot
+
+
(1)叫做的正弦,记做,即
(2)叫做的余弦,记做,即
(3)叫做的正切,记做,即
5 三角函数的符号: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我们可以得知:正弦值对于第一、二象限为正(),对于第三、四象限为负();余弦值对于第一、四象限为正(),对于第二、三象限为负();正切值对于第一、三象限为正(同号),对于第二、四象限为负(异号)说明:若终边落在轴线上,则可用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
6.三角函数线
三角函数线是通过有向线段直观地表示出角的各种三角函数值的一种图示方法。利用三角函数线在解决比较三角函数值大小、解三角方程及三角不等式等问题时,十分方便。
以坐标原点为圆心,以单位长度1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就叫做单位圆(注意:这个单位长度不一定就是1厘米或1米)。当角为第一象限角时,则其终边与单位圆必有一个交点,过点轴交轴于点,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
我们知道,指标坐标系内点的坐标与坐标轴的方向有关.当角的终边不在坐标轴时,以为始点、为终点,规定:
当线段轴同向时,的方向为正向,且有正值;当线段轴反向时,的方向为负向,且有负值;其中点的横坐标.这样,无论那种情况都有
同理,当角的终边不在轴上时,以为始点、为终点,
规定:当线段轴同向时,的方向为正向,且有正值;当线段轴反向时,的方向为负向,且有负值;其中点的横坐标。
这样,无论那种情况都有。像这种被看作带有方向的线段,叫做有向线段。
如上图,过点作单位圆的切线,这条切线必然平行于轴,设它与的终边交于点,请根据正切函数的定义与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借助有向线段,我们有
我们把这三条与单位圆有关的有向线段,分别叫做角的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统称为三角函数线。
6.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
sin2α+cos2α=1(平方关系);    =tanα(商数关系);  tanαcotα=1(倒数关系).
使用这组公式进行变形时,经常把“切”、“割”用“弦”表示,即化弦法,这是三角变换非常重要的方法。
几个常用关系式:sinα+cosα,sinα-cosα,sinα·cosα;(三式之间可以互相表示)
同理可以由sinα-cosα或sinα·cosα推出其余两式。
7.诱导公式
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诱导公式一:,其中
诱导公式二: ; 
诱导公式三: ;   
诱导公式四:
诱导公式五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cos
sin
(1)要化的角的形式为为常整数);
(2)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sin(kπ+α)=(1)ksinα;cos(kπ+α)=(1)kcosα(kZ)
(4)
(二)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
     
2.三角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周期如下表:
函数
定义域
值域
周期
3.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
的递增区间是,递减区间是;
的递增区间是
4.对称轴与对称中心:
的对称轴为,对称中心为
的对称轴为,对称中心为
对于来说,对称中心与零点相联系,对称轴与最值点联系。
所有反三角函数图像5.函数
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周期是,频率是,相位是,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凡是该图象与直线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6.由y=sinx的图象变换出y=sin(ωx)的图象一般有两个途径,只有区别开这两个途径,才能灵活进行图象变换。
利用图象的变换作图象时,提倡先平移后伸缩,但先伸缩后平移也经常出现无论哪种变形,请切记每一个变换总是对字母x而言,即图象变换要看“变量”起多大变化,而不是“角变化”多少。
途径一: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伸缩变换)
先将y=sinx的图象向左(>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再将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ω>0),便得y=sin(ωx)的图象。
途径二:先周期变换(伸缩变换)再平移变换。
先将y=sinx的图象上各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倍(ω>0),再沿x轴向左(>0)或向右(<0=平移个单位,便得y=sin(ωx)的图象。
三角函数图象的平移和伸缩
函数的图象与函数的图象之间可以通过变化来相互转化.影响图象的形状,影响图象与轴交点的位置.由引起的变换称振幅变换,由引起的变换称周期变换,它们都是伸缩变换;由引起的变换称相位变换,由引起的变换称上下平移变换,它们都是平移变换.既可以将三角函数的图象先平移后伸缩也可以将其先伸缩后平移.
变换方法如下:先平移后伸缩
的图象
的图象
的图象
的图象图象
先伸缩后平移
的图象
的图象
的图象
的图象图象
例1 将的图象怎样变换得到函数的图象.
解:(方法一)①把的图象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的图象;②将所得图象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得的图象;③将所得图象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的图象;④最后把所得图象沿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
(方法二)①把的图象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的图象;②将所得图象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得的图象;③将所得图象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的图象;④最后把图象沿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
说明:无论哪种变换都是针对字母而言的.由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而不是,把的图象的横坐标缩小到原来的,得到的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而不是
对于复杂的变换,可引进参数求解.
例2 将的图象怎样变换得到函数的图象.
分析:应先通过诱导公式化为同名三角函数.
解:,在中以
根据题意,有,得
所以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函数的图象.
5.由yAsin(ωx)的图象求其函数式:
给出图象确定解析式y=Asin(ωx+)的题型,有时从寻“五点”中的第一零点(-0)作为突破口,要从图象的升降情况第一个零点的位置。
8.求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一般先将函数式化为基本三角函数的标准式,要特别注意A的正负利用单调性三角函数大小一般要化为同名函数,并且在同一单调区间;
9.求三角函数的周期的常用方法:
经过恒等变形化成“”的形式,在利用周期公式,另外还有图像法和定义法。
10.五点法作y=Asin(ωx+)的简图:
五点取法是设x=ωx+,由x取0、、π、、2π来求相应的x值及对应的y值,再描点作图。
(三)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二倍角公式
;   
3.三角函数式的化简
常用方法:直接应用公式进行降次、消项;切割化弦,异名化同名,异角化同角; 三角公式的逆用等。(2)化简要求:能求出值的应求出值;使三角函数种数尽量少;使项数尽量少;尽量使分母不含三角函数;尽量使被开方数不含三角函数。
(1)降幂公式
(2)辅助角公式
4.三角函数的求值类型有三类
(1)给角求值:一般所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要观察所给角与特殊角间的关系,利用三角变换消去非特殊角,转化为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
(2)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的关键在于“变角”,如等,把所求角用含已知角的式子表示,求解时要注意角的范围的讨论;
(3)给值求角:实质上转化为“给值求值”问题,由所得的所求角的函数值结合所求角的范围及函数的单调性求得角。
5.三角等式的证明
(1)三角恒等式的证题思路是根据等式两端的特征,通过三角恒等变换,应用化繁为简、左右同一等方法,使等式两端化“异”为“同”;
(2)三角条件等式的证题思路是通过观察,发现已知条件和待证等式间的关系,采用代入法、消参法或分析法进行证明。
(四)解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如图,在△ABC中,C=90°,ABcACbBC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A=cosB,cosA=sinB,tanA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