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的干扰现象(interference):两种病毒同时或短时间内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可能是因为病毒感染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干扰素;也可能是病毒的吸附受到干扰或改变了宿主细胞的代谢途径。可分为:异种、同种、同型或自身干扰。意义:终止感染,阻止、中断发病(非特异免疫)
2、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viral infection):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数月至数年、甚至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长期带病毒,引起慢性进行性疾病,并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包括: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併发症。
3、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急性/隐性感染后,病毒没有彻底从体内清除,而是长期存在于体内,疾病呈慢 性进行性或反复迁延,病程长达数月、数 年或数十年,机体持续或间歇性排出病毒。如慢性乙型肝炎。
4、、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毒在原发感染后,长期潜伏于机体内,与机体保持相对平衡,病毒不增殖,机体 无症状。当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机体抵抗力下降,潜伏的病毒重新活化、增 殖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例 HSV-1引起的口唇疱疹。
5、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病毒感染后在体内缓慢繁殖,潜伏期长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出现症状后进行性加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例如: HIV感染所致的AIDS, 朊粒感染。
6、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急性病毒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并发症。如麻疹病毒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7、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病毒在人个体间的传播。如经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接触传播等。     
8、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病毒从亲代传播给子代的传播方式。途径:胎盘、产道、母婴哺乳。例如:CMV, HBV,  HIV, HSV,风疹病毒等。
9、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 量变。形成病毒新株,致中 /小型流行
10、抗原性转变(antigenic shift) : 质变。形成病毒新亚型,致大流行。
11、葡萄球菌A蛋白(staphylococcal protein A, SPA):是指主要存在于金黄葡萄球
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蛋白质抗原,它能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IgG 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而不影响IgG的Fab段与相应抗原结合。
12、凝固酶:是指主要由金黄葡萄球菌产生的、能使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分为游离凝固酶(试管法检测)和结合凝固酶(玻片法检测)两类。
13、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呈柱状,以三聚体形式存在于包膜上,可凝集红细胞、吸附宿主细胞。是流感病毒主要表面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14、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以四聚体形式嵌于病毒包膜上,呈蘑菇状,可水解细胞膜上各种多糖受体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促使病毒释放。是流感病毒主要表面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
15、肥达试验-Widal test :是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副伤寒的甲型、乙型、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效价及其动态变化,以辅助诊断肠热症的一种血清学试验。原理——凝集试验。
16、结核菌素试验:是根据MTB感染、免疫、变态反应三者共存的原理,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超敏反应,从而推测机体对结核有无相应免疫力的一种试验。
17、抗“O”试验(原理、意义):链球菌侵入体内产生SLO,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ASO,在加入SLO 乳胶试剂,因病人血清中ASO与乳胶试剂产生凝集反应,其原理为中和试验。可作为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指标。
18、消毒(概念、举例):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能杀死非病原微生物。(2分)如饮水煮沸法、2%的碘酒消毒注射皮肤局部。
19、灭菌(概念、举例):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2分)如高压蒸汽灭菌法用于手术器械的灭菌。
20、无菌操作(概念、举例):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方法,称无菌操作或无菌技术。(2分)如外科手术,细菌接种等。
21、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菌等微生物的病
毒,它具有病毒的一些特性,因为它感染细菌后常能使细菌裂解,故称为噬菌体。可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22、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
23、温和噬菌体:有些phage感染宿主菌后,它的基因与宿主菌染体整合,而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phage DNA能随细菌而传代,这类phage称为温和噬菌体,又称为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
24、前噬菌体(prophage):指整合在细菌染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
25、溶原性细菌(lysogenic bacterium):指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这种状态称为溶原状态。
26、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是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而成为溶原状态时,噬菌体的基因组整合到敏感细菌的染体DNA上,而使细菌DNA发生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变异。如β-棒状杆菌呼菌体使白喉棒状杆菌发生的溶原性转换。
27、原体(elementary body,EB):小,球形,核质致密,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具有感染性 。感染型。
28、网状体(reticulate  body,RB):始体大,椭圆形, 核质疏松呈网状, 无感染性,有繁殖能力,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繁殖型.
29、滋养体:能够进行运动、摄食和生殖的原虫生活史期,常是原虫的致病阶段。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包囊。
30、包囊:在环境不宜条件下,由滋养体分泌物形成囊壁,包绕虫体而形成,是静止期,常是传播和感染阶段。
31、包涵体(inclusion body,IB):在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内,光镜下可见胞浆、核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的大小、形态不一的团块状结构称IB。意义:鉴别病毒,辅助诊断。如狂犬病。
32、内基小体(Negri body):狂犬病毒在人和动物神经细胞内增殖,在胞浆内形成嗜酸性包涵体,称内基小体。辅助诊断狂犬病毒感染。
33、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双链DNA结构。特点:可自行丢失与消除 ;可转移性;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编码控制细菌某些性状特征;相容性与不相容性;常见质粒:F质粒,R质粒。
bacterium34、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根据功能不同,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35、芽胞(spore ):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失水浓缩, 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称为芽胞。
36、热原质 (pyrogen):是许多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又叫致热原。特点:a. 耐高温;b. 易污染器皿及药物——输液反应。
38、转化 (transformation):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举例:Griffith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39、接合(conjugation ):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过程。接合性质粒——F质粒、R质粒、Col质粒等。
40、转导(transduction ):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
41、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等刺激体细胞、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由细胞基因编码产生的一组具有高度活性及多种功能的蛋白质,是后天获得的非特性免疫成分。其功能是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2)分类:IFN -α白细胞;IFN -β成纤维细胞;IFN -γT细胞。
42、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有些病毒在细胞内增殖时可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称CPE。可出现细胞内颗粒增多、圆缩、聚集、坏死、溶解、脱落,也可导致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有的可形成包涵体。
43、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可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44、终末宿主(definitive host):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例如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的肝胆管内,人是其终末宿主。
45、保虫宿主 储蓄宿主(reservoir host):寄生虫的某一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并完成与人体内相同的生活阶段,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寄生虫可从动物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例如猪是布氏姜片虫的保虫宿主。
46、转续宿主(transport host, paratenic 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生存力和感染力状况,若此幼虫进入正常宿主则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人是斯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47、卡介苗BCG( Bacillus of Calmette-Guerin):有毒的牛型分枝杆菌在含有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上,经过13年,连续传代230代,获得了一株毒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株,用于预防结核病的活疫苗。
48、带虫免疫(概念、举例):大部分寄生虫感染人体后,宿主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力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再感染,但并不能消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宿主保持低度感染,当药物消除寄生虫后,获得的免疫逐渐消失。(2分)如疟原虫感染后的免疫。
49、伴随免疫(概念、举例):有些寄生虫的成虫寄生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但不能
清除体内原有的成虫,对再感染时侵入的童虫有抵抗力,当虫体清除后,此免疫力逐渐消失(2.5分)。如血吸虫。(0.5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