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义与交际意图
Abstract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Grice归纳的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很有说服力。后继学者虽然对此多有质疑,但并未有实质性的突破。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同交际意图的表达和识别密切相关.本文就交际意图与会话含义之间的紧密联系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从会话含义的产生及推导机制出发,对会话含义的基本特征做出了进一步解释说明。 
  【关键词】会话含义;合作原则;规约意义  交际意图
一、会话含意
 
  人们用言语交际是为了传达某种交际意图,即用话语表达一定的意义。语言学理论认为,为了保证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交际原则。“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也有人把话语表达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话语的自然意义指人们能按
常规通过字面意义而获得的话语意义;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指在特定的场合下人们意欲表达某种交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话语的非自然意义涉及到交际和交际意图的语用隐含意义,在此基础上Grice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含意理论。为了配合会话含意理论,Grice首先提出了“合作原则”,认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人们需要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合作原则”包括: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应包含交际对象所需要的信息;所说的话不应少于或超出交际对象所需要的信息;(2)质的准则:不说自知虚假的话,不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3)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应切题,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答非所问;(4)方式准则:为了表达清楚明白,必须做到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罗嗦;要井井有条、避免杂乱。
  不过,Grice还认为,会话过程中说话人并不是不能违反准则,有时说话人会不讲究表面上是否遵守准则,甚至有时为了表达自己意欲表达的言下之意,说话人会故意在表面上违反这些准则。如果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他可能是故意这样做的,听话人一方就要根据当时的语境,推断出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
隐含意义。Grice把这种在言语交际中推导出来的隐含意义称作“会话含意”。会话含意的推导是在听话人认定说话人遵守合作原则的情况下,结合语境,对违反准则的话语进行推理,弄清说话人在会话中赖以保持合作的言下之意,也就是弄清所说的话语足以使会话得以继续下去的“特殊含意”。如:A: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with me?B:I have to finish my homework.例中B没有直接回答A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表面上同A的问话毫无关系的话作为回应。这里B故意违反了关系准则,只说他要做作业,从而让A明白,他不能去。
  请再看下例对话:A:Is there any shopping to do?B:We'll be away for most of the weekend.对话中B想通过“周末不在家”的信息来回应A的问题,这又是一个违反关系准则的例子,他可能想通过这句话向A传达他的意图:不用到商店买东西了。但A是不是一定能推断出B的这一意图呢?即使A以“周末不在家”作为前提进行推理,他也不能确定B是否想到商店买东西,因为B的话语中存在以下种种隐含意义:a.If we are away for the weekend,we won't need food.b.If we are away for the weekend,we won't be able to If we don't go shopping,we won't have food on our return.那么这里的会话含意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会话含意理论,我们似乎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conversation意思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话含意理论只能说明“会话含意”的“可推导性”,并不能说明它是怎样被推导出来的,为什么听话人只能做一种推导,而不能做别的推导。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的主要观点:
  1.语言交际模式的重新认定
为了回答:为什么交际双方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等问题,Sperber和Wilson提供了一个笼统而重要的答案:(1)语言交际过程是一种认知”推理~互明的过程,是基本的,而编码~解码~互知的过程,是从属的。(2)交际双方能达到默契的配合主要是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relevance),而不是靠Crice的合作原则。如下:(1)A:Can Mary type?B:She used to be an office secretary(2)A:Do
you want some coffee?B:Coffee would keep me awake.(3)A:Let's go to the movie tonight.B:I have to study for the exam.上面(1),(2),(3)例B的回答单凭语言解码是不够的,需要认知推理,也就是必须与一定的语境假设(contextual assumptions)相结合进行演绎推理(deductive inference),才能出B的确切含义,否则无法理解。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言交际过程还是一个明示—推理(ostensive-inferential)过程,也就是说话人用明白无误的明说(explicature)表达自己的意图,而听话人则从说话人明示的信息中推断说话人暗含(implied)的意图。
2.认知语境的突出地位  
  认知语境改变了以前语境(context)无所不包的空泛现象,与交际更加密切相关了,它主要由三种信息组成:词汇信息,百科信息和逻辑信息。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很不相同,三种信息所组成的认知语境也就会因人而异,对话语推理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为了使交际成功,互明是关键,互明是指交际双方对认知环境中的事实或假设在心理上能作出共同的认知和推断。  
  关联理论认为在语言交际中,听话人对世界的假设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储存于人的大脑中,
构成用来处理新信息的认知语境。听话人的认知语境是怎样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起作用的呢?传统语用学把语境看作是事先确定的常项,把相关看作是按含话合作准则进行含义推导后才能确定的变项。而关联理论则把关联作看常项,把语境看作变项,不管交际者是否遵守合作原则,交际总是从认知语境中选择最佳关联的假设,以最小的处理努力去获取最大的语境效果,从而建立最佳关联。而且认知语境是话语理解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话语理解之前就预先确定了。如AI' m tired•BThe dessert is readyI'll make the specialty of the Capri restaurant.为了对B的相关作出解释,光靠B所提供的假设和蕴含是不够的,A还需要从自己的百科知识记忆中来扩展目前语境:A meal consists of at least a main course and a dessert.The specialty of the Capri restaurant issayossobucco.An ossobucco is a main course.这样B的语境隐含就是:B will make the meal.从某种程度来说,没有认知语境,就没有关联理论的问世。
    三、结论 
   
  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和SperberWilson关联理论了从不同角度发展了语用学,格莱斯
提出的语用解释从微观上对语言交际进行探讨,包括具体的原则、规则,甚至提出按部就班的推理程序和步骤,能对言外之意此做出比较科学的系统性的理论说明,会话含意理论可算为较为深刻而有说服力的,并有较大的可操作性。格莱斯的学说对解释听话人理解话语的过程提出了一种解释原则,从而成为当今语用学研究的理论基础。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旨在从宏观角度上建立话语理解的认知理论框架,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其对语用学贡献之一就在于她们试图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际行为,并突破了传统的语境概念,提示了语言交际的认知状态,使语用推理更具科学性,更符合人类的认知心理和人类认知的基本事实。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可能包罗万象,十全十美,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及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也不例外。格莱斯会话含意理论未对合作四准则的具体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层次做出说明,各项的规定都较为含糊、笼统;其次,它未建构会话含意的推导机制,这就使得人们运用这四准则来推导会话含意多半只凭语境,带有较多的主观顿悟成份,难以形成合理的推导程序。此外,会话含意理论对规约性现象未给予充分重视,对会话含意类别的区分也不够严密,对会话含意特征的说明过于一般等等。关联原则也是一条特大原则,其朦胧之处在于:一是在语言操作的微观层次上未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案;二是该理论
的认知二字指向似乎比较模糊;它忽略了人类交际中社会文化特征,必要的合作符合交际的社会规约或常规,而礼貌原则是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上的解释有时不太符合人们的直觉,对如关联程度的衡量等一些问题的解释也具有模糊性。  
  从上面关联理论和会话含意的对比分析以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关联理论和会话含意既有联系也存在差别。对这两大理论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对比,出其间的差别,并加以评述,将不仅有利于促进关联理论和会话含意理论自身的发展和相互完善,而且对促进语用学科的发展和理论的流变具有一定价值。
[参 献]
  [1]姜望琪:《Pragmatics:Theories & Applications》,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修订本),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熊学亮:《语言学新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孟建钢:《关联性与会话语篇连贯研究》,《外语学刊》2001年版。
  [6]周利娟、郭涛:《再谈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关联原则》,《外语学刊》2000年版。
  [7]苗兴伟:《关联理论与认知语境》,《外语学刊》1997年第4刊。
  [8]张亚非:《关联理论评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 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