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
一、选择题:
1.        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应该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B、取一切可能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C、在完成编码后制定软件的测试计划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大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2.        与设计测试数据无关的文档是       
A、需求说明书    B、设计说明书    C、源程序    D、项目开发设计
3.        结构设计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系统设计方法,是以        为基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
A、数据流    B、数据流图    C、数据库    D、数据结构
4.        概要设计的结果是提供一份       
A、模块说明书    B、框图    C、程序    D、数据结构
5.        需求分析是由分析员经了解用户的要求,认真细致地调研、分析,最终应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并写出       
A、模块说明书        B、软件规格说明书   
C、项目开发计划        D、合同文档
6.        注释是提高程序可读性的有效手段,好的程序注释占到程序总量的       
A、1/6    B、1/5    C、1/4    D、1/3
7.        变换型和事务型是程序结构的标准形式。从某处获得数据,再对这些数据作处理,然后将结果送出是属于       
A、变换型        B、事务型
8.        PAD(Problem Analysis Diagram)图是一种        工具。
A、系统描述    B、详细设计    C、测试    D、编程辅助
9.        排错一般是在测试发现错误后进行,其中到错误位置占排错总工作量的   
A、95%    B、5%    C、50%    D、20%
10.    分层数据流图是一种比较严格又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它的顶层描绘了系统的         
A、总貌    B、细节    C、抽象    D、软件的作者
11.    数据流图中,当数据流向或流自文件时,     
A、数据流要命名,文件不必命名
B、数据流不必命名,有文件名就足够了
C、数据流和文件均要命名,因为流出和流进数据流是不同的
D、数据流和文件均不要命名,通过加工可自然反映出
12.    分析员是       
A、用户中系统的直接使用者    B、用户和软件人员的中间人
C、软件的编程人员      D、用户和软件人员的领导
13.    在软件开发中,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的一种做法是       
A、设计评审    B、模块化    C、主程序员制    D、进度控制
14.            在开发软件时,可用来提高程序员的工作效率。
A、程序开发环境        B、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功能
C、编译程序的优化功能    D、并行运算的大型计算机
15.    软件测试中设计测试实例(test case)主要由输入数据和      两部分组成。
A、测试规则    B、测试计划    C、预期输出结果    D、以往测试记录分析
16.    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程序的       
A、效率    B、速度    C、可读性    D、大小
17.    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作   
A、软件投机    B、软件危机    C、软件工程    D、软件产生
18.    成功的测试是指       
A、运行测试实例后未发现错误项    B、发现程序的错误
C、证明程序正确        D、改正程序的错误
19.    数据流图的3种成分为  ①    ②    ③    ②  是数据流中  ①  的变换,  ③  用来存储信息,  ④    ①    ②    ③  进行详细说明,用  ⑤  最强编程语言  ③  进行详细描述。
①②③④A、消息    B、文书    C、父母    D、数据流    E、加工流
        F、文件    G、数据字典 H、结构化语言 I、加工    J、测试
20.    文档是软件开发人员、软件管理人员、维护人员、用户以及计算机之间的  ①  ,软件开发人员在各个阶段以文档作为前段工作成果的  ②  和后段工作的  ③ 
A、接口        B、桥梁    C、科学    D、继续
E、体现    F、基础
21.    单独测试一个模块时,有时需要一个  ①  程序  ①  被测试的模块。有时还要有一个或几个  ②  模块模拟由被测试模块调用的模块。
①A、理解    B、驱动    C、管理    D、传递
②A、子(Sub)        B、仿真(Initation)
  C、栈(Stack)        D、桩(Stub)
22.    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提出以前,在程序设计中曾强调程序的  ①  。现在,与程序的  ①  相比,人们更重视程序的  ② 
①②A、安全性    B、专用性    C、一致性    D、合理性
    E、可理解性    F、效率
23.    软件测试中,白箱方法是通过分析程序的  ①  来设计测试实例的方法,除了测试程序外,还适用于对  ②  阶段的软件文档进行测试。黑箱方法是根据程序的  ③  来设计测试实例的方法,除了测试程序外,它也适用于  ④  阶段的软件文档进行测试。
①③A、应用范围    B、内部逻辑    C、功能    D、输入数据
②④A、编码    B、软件详细设计    C、软件概要设计    D、需求分析
24.    (1)在软件生命期中,  ①  阶段所需工作量最大,约占70%;
(2)结构化分析方法产生的系统说明书由一套  ②  、一本数据字典和一组小说明及补充材料组成;
(3)软件的  ③  一般由两次故障平均间隔时间和故障平均恢复时间来度;
(4)采用  ④  且编写程序,可提高程序的可移植性:
(5)仅依据规格说明书描述的程序功能来设计测试实例的方法称为
①A、分析    B、设计    C、编码      D、测试    E、维护
②A、因果图  B、分层数据流图      C、PAD图    D、程序流程图
③A、可维护性 B、可靠性    C、效率    D、互理解性
④A、机器语言 B、宏指令      C、汇编语言    D、高级语言
⑤A、白箱法  B、静态分析法    C、黑箱法    D、人工分析法
25.      ①  是以发现错误为目的的,而  ②  是以定位、分析和改正错误为目的的。
A、测试    B、排序    C、维护    D、开发
26.    请按顺序写出软件生命期的几个阶段                       
A、维护    B、测试    C、详细设计    D、概要设计
E、编码    F、需求分析
27.    软件发展过程中,第一阶段(50年代)称为“程序设计的原始时期”,这时既没有  ①  也没有  ②  ,程序员只能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第二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末)称为“基本软件期”,出现了  ①  并逐渐普及,随之  ②  编译技术也有较大发展。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中)称为“程序设计方法的时代”。此时期,与硬件费用下降相反,软件开发费急剧上升。人们提出了  ③    ④  等程序设计方法,设法降低软件开发的费用。第四阶段(70年代中至今)称为“软件工程时期”,软件开发技术不再仅仅是程序设计技术,而是同软件开发的各阶段(  ⑤    ⑥  、编码、测试、  ⑦  )及整体和管理有关。
①②③④A、汇编语言    B、操作系统
        C、虚拟存储器概念    D、高级语言
        E、结构化程序设计    F、数据库概念
        G、固件        H、模块化程序设计
⑤⑥⑦  A、使用和维护    B、兼容性的确认
        C、完整性的确定    D、设计
        E、需求定义    F、图像处理
28.    软件危机出现于  ①  ,为了解决软件危机,人们提出了用  ②  的原理来设计软件,这就是软件工程诞生的基础。
①A、50年代末    B、60年代初    C、60年代末    D、70年代初
②A、运筹学    B、工程学    C、软件学    D、数字
29.    结构化分析方法(SA)、结构化设计方法(SD)和Jackson方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人们使用SA方法时可以得到  ①  ,该方法采用的基本手段是  ②  ;使用SD方法可以得到  ③  ,并可以实现  ④  ;而使用Jackson方法可以实现  ⑤ 
①②③④⑤A、程序流程图    B、具体的语言程序
          C、模块结构图和模块的功能说明书
          D、分层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E、分解与抽象    F、分解与综合
          G、归纳与推导    H、试探与回溯
          I、从数据结构导出程序结构
          J、从数据流图导出初始结构图
          K、从模块结构导出数据结构
          L、从模块结构导出程序结构
30.    1960年Dijkstra提倡的  ①  是一种有效的提高程序设计效率的方法,把程序的基本控制结构限于顺序、 ②  三种,同时避免使用,这样使程序结构易于理解,  ①  不仅提高程序设计的生产率,同时也容易进行程序的  ⑤ 
①A、标准化程序设计    B、模块化程序设计
  C、多道程序设计    D、结构化程序设计
②③A、分支    B、选择    C、重复
    D、计算    E、输入输出
④A、GOTO语句    B、DO语句    C、IF语句    D、REPEAT语句
⑤A、设计    B、调试    C、维护    D、编码
31.    块间联系和块内联系是评价程序结构质量的重要标准。联系的方式、共用信息的作用、共用信息的数量和界面的  ①  等因素决定了联系的大小;在块内联系中,系最强。结构设计方法的总则是使每个模块执行  ③  功能,模块间传递  ④  参数,模块通过  ⑤  语句调用其他模块,而且模块间传递的参数应尽量  ⑥ 
①A、友好地    B、坚固性    C、清晰性    D、安全性
②A、偶然性    B、功能性    C、通讯性    D、顺序性
③A、一个    B、多个    C、尽量多    D、尽量少
④A、数据性    B、控制性    C、混合性
⑤A、直接调用    B、Call语句    C、中断    D、宏调用
⑥A、少    B、多
32.    结构设计方法中提出了判定作用范围和模块的控制范围两个概念,二者的正确关系应该是:  ①    ②  的子集。
①②A、作用范围    B、控制范围
33.    软件设计阶段可划分为  ①  设计阶段和  ②  设计阶段,用结构化设计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使  ③  ,用于表示模块间调用关系的图叫  ④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