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影片中的互文性解析
作者:郭蕾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9期
作者:郭蕾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9期
[摘 要] 在观看美国电影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总会有似曾相识的人物角、故事情节、主体线索、甚至电影风格让人把这部电影与其他电影联系起来。文章主要从“爱情”、“梦境与现实”以“及时空与穿越”三个主体参照的角度,解析了互文性特点在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关键词] 美国影片;互文性;主体参照
引言
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一书中提出“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揭示了具体文本之间永远存在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英国经典电影教科书《电影研究导论》对“电影源代码人物介绍互文性”也有具体的定义:这个与后现代主义有着密切关联的术语,从狭义上讲,说的是一部影片与另一部影片或明或暗的(例如,通过影射、模仿、戏仿或混成)参照方式,或者,从广义上讲,说的是一部(影片)文本与其他文本可能会有的各种关
系。(《导论》p.141)电影领域的互文性有四种表现形式,结构参照、主体参照、提喻结构以及拼凑形式。下面就“主题参照”这一形式浅析互文性特点美国电影中的体现。
一、“爱情”的主题参照
“爱情”是影视艺术追求的永恒主题之一,通常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到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或天各一方为主要叙事线索。简·奥斯汀的经典爱情名著《傲慢与偏见》被多次搬上银幕,讲述了青年男女初次相识后产生了对彼此的傲慢与偏见的第一印象,到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1998年上映的《电子情书》(You’ve Got Mail)在爱情主题上很大程度地参照了《傲慢与偏见》的叙事线索。汤姆·汉克斯扮演的Joe Fox和梅格·瑞恩扮演的Catherine Kelly由最初对彼此偏见与傲慢的印象,到最后转为相爱的浪漫结尾。而且影片在细节上也有可以体现了主题参照的互文性:Catherine相约与Joe在餐厅见面时,她带上自己最喜欢的小说《傲慢与偏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