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线电视》2021(03)金於
CHINA DIGITAL CABLE TV毀•媒体与传播%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022(2021)03-0315-03DOI&10.12071/ccatv.2021-03-027
《流浪地球》!“硬核"科幻电影
背后的“软#文化探析
□圭寸晶晶(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被称为中国首部"硬核"科幻大片的《流浪地球》在2019年的春节档大放异彩,并定于2020年重映&随着中国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的崛起,中国科幻电影已具备了创造辉煌的技术基础,下一步是要
寻如何将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方向和路径&透过《流浪地球》,从中国科幻电影起步的文化基础、中国文化自信的支撑力量和普世情感带来的共通效应三个方面出发,探究影片成功的文化动因。
关键词:“家“文化;集体英雄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共通效应
The Wandering Earth:An Analysis of the H Soft H Cultrrr Bedind H Hardcorr H Sci-Fi Movies
□FENG Jingina
(Hebei Vocational Collevv of Rail Transpoiation,Shijiazhuang050051,China) Abstract:Known as Chinak first11hard core"science fiction blockbuster,11The Wandemng Earth H shined in tUv Spcng Festiva1in2019and wil l be shown again in2020-With the rise of Chinak scientific and technoeoaicaepoweaand compaehensieenationaestaenath,Chinesesciencefiction fiemshaeethetechnicae foundation tocaeatebai e iance.Theneetstep istofind thediaection and path ofhow topeafecteyinteaaate technolocy and at.Through"The Wandemng Earth H,this paper explores We cultural masons for We success ofthefiem fom th eeaspects:thecuetu aefoundation ofthestatofChinesesciencefiction fiem,the suppotinafoQceofChinesecuotu aoconfidenceand thecommon e f ectb ouahtbyunieesaoemotion..
Key words:"home"culture;collective hroism;community with a shaed future for mankind; common effect
2019年的春节档,一部称为中国首部“硬核”科幻大片的电影《流浪地球》突出重围,不断刷新票房奇迹。上映6天便成功破20亿元大关,票房累计突破46亿元,斩获包括中国电影金鸡奖、平壤国际电影节等国外大奖。《流浪地球》还收获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成就这
样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硬核”科幻电影,除了中国电影工业发展水平的“硬”支撑外,其背后潜藏的文化“软”实力值得深究。1中国“硬核”科幻电影起步的文化基础
科幻电影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通过技术手段将科学幻想的情景转化为视觉影像的一种电影类型。科幻电影从诞生起就是一种“高配”的类型片,一部好的科幻片需要高水平的科学精神、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过硬的故事内核)其中科学精神、技术手段是由社会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客观现实决定的,属于具有一定门槛的“硬”门槛。而基于人类想象、哲学反思和思维格局的故事内核却是科幻电影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作者简介:封晶晶(1986-),女,讲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E-mail:34834265@qq。
封晶晶:《流浪地球》:“硬核”科幻电影背后的“软”文化探析《中国有线电视》2021年第03期
参照西方科幻电影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科幻电影大都在科幻文学的带动下产生。科幻文学始于欧美,英国的亚瑟•克拉克、法国的凡尔赛、美国的阿西莫夫等科幻文学名家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1],不仅为科幻电影提供了文本基点,更孕育了浓郁的科幻文化环境)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的科幻片产业进入全面繁盛,年品量的,《》《头号玩家》《星际穿越》等作品,这些作品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一个
又一个奇观,一次次刷新人类对视听感受的经验。除去视听效果给观众带来的阶段性吸引力,经典科幻电影都体现出人类对自然、未来、时空等大概念的哲学反思,引发了人类对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中国科幻电影在20世纪30~60年代初见端倪,《六十年后上海滩》《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长江7号》都是中国电影人在科幻电影类型片上的探索之作。由于科幻概念、技术手段、工业化水平等方面的制约,中国的科幻文学一直没有突破性发展和代表性作品,科幻环境和科幻思维的短板造成了中国科幻类型电影的先天不足。中国科幻电影常常聚焦在外星人、飞碟等具象的科幻概念上,与现实缺乏融合度,同时也缺少科学逻辑和深入思考,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里程碑式的科幺J电影。
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天体物理、新材料、太空科技、量子科学等领域逐渐取得领跑地位,为国产硬科幻影视作品创作提供了更贴近现实的素材和灵感。与此同时,中国科幻文学也实现了突破性、跨越式发展。2015年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2016年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先后斩获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中国的科幻文学赢得世界瞩目。
拥有了科学技术的支撑、科学精神的润养和优秀科幻文学提供的坚实故事内核,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迎来了新纪元大门的开启。《流浪地球》的成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2中国文化自信的支撑力量
众所周知,电影是一种文化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品,科幻电影自诞生起就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科学实力、文化实力息息相关。好莱坞的科幻片之所以能得到世界市场的认可,一方面与其发达的电影制作工业水平息息相关,炫目的特效、震撼性的视听感受、烧脑的情节布局是观众选择科幻电影的原发动力。另一方面,好莱坞的科幻片能够席卷全球,与美国文化在全球占据的强势话语地位密不可分。而这次《流浪地球》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力量和中国自信的一次316展示。
很多观众表示,《流浪地球》呈现出了与西方不一样的价值观和想象力[2])除了影片中大量出现的地标性建筑、红福字、熟悉的生活场景等具象符号营造出的中国意,最突出的还是全片着力表现的中国精神内核,如“家”文化、集体英雄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虽然影片的叙述风格和视听特效带有明显的“好莱坞”风格,但它的“中国心”却清晰地标识出它的中国身份。
⑴“家”文化的力量
“家”文化是中国人最基础的文化本源。与西方“蓝文明”不同,中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造就了中国人浓厚的“家”文化,对故土的眷恋、对家的护守像基因一样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一般叙述规律中,面对末世的设定,常见的处理方式是“诺亚方舟”式的离弃,寻求世外桃源。而在影片中,地球代表了“家”的象征意义,人类在逆境中坚持坚守,等待破局)只要家在,一切都值得期待,有家在,就有目标,就有方向,就有希望,这种坚韧、坚守、适应正是中国的传统意识和品格。对于“家”的信念在影片
中多次出现。如营救小队在得知营救行动失败时,队长撕心裂肺哭喊“我的家人都白死了”;当大家都以为营救失败时,广播中反复播报着“距离地球毁灭还有1个小时,请回家拥抱家人”。对于家园、家人的守护贯穿影片始终,细腻而直抵人心,支撑起整部影片的情感脉络。而贯穿影片的“守土”的意识前提,正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缩影)无论影片中的特效多么炫目,视听表述多么“好莱坞”,但影片的“中国心”时刻提醒着观众,这是一部纯正的中国科幻电影。
(2)集体英雄主义
与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流浪地球》塑造了英雄像。在末世题材的电影中,好莱坞电影塑造的是孤胆英雄,集中了所有优势资源和能力,自带主角光环,以打怪升级的模式层层通关,最终大获全胜。但事实是,面对全人类的巨大灾难时,任何个体的力量都是渺小而不堪一击的。基于这一更加理性、真实的设定,《流浪地球》打破了传统人物造型模式,以集体英雄的像展示集体主义精神。
西方的英雄主义内核是信仰,正如指环王中经典台词 “believv and you will find your way”(信仰会指引你的方向),西方英雄主义追求的是精神和人权上的解放。而中国传统意识中推崇的英雄主义则是敢于放弃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尤其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式碰撞。影片中有几个震撼人心的片
-------------------atm com -------------------
《中国有线电视》2021年第03期封晶晶:《流浪地球》:“硬核”科幻电影背后的“软”文化探析
段,如在电梯中刚子为救韩子昂牺牲自己,但韩子昂最
终只多活几分钟;得知无法扭转局面后,刘培强义无反顾地驾驶着宇宙飞船牺牲自我;各国救援队在未知的情况下自愿放弃与家人最后团聚计划赶来救援等等,都体现出了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中国式英雄主义。面对残酷的现实,个体脆弱性显而易见,但无数满含悲情的个体脆弱性累积成的磅礴力量却又如此地震撼人丿卜,这才是最真实、最震撼、最有力的英雄力量)
(3)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中国自古就有“天下大同”的思想,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影片初看时,似乎只是好莱坞科幻类型片的翻版,但当我们剥开《流浪地球》层层科幻外壳会发现,电影的内核充满了中国智慧和文化情感,但影片并不仅仅在讲述中国式的故事,而是将中国智慧、中国意识放在了更广阔的思维维度进行探讨。而这正是科幻类型电影的擅长之处。
《流浪地球》通过设定末日未来的情景,以流浪地球的命题,为观众构建起了一个“大人类”的故事格局,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旨。影片不是局限于
一国一地一人的立场,而是塑造了真实可感的众生相)在末,有了-、国、的,中
国以“大人类”的责任和担当,为人类共同的命运去号
召、行动、拯救。而影片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
全球十大烧脑电影人,他们有缺点、有软弱、有隔阂、有分歧,但在面对
“大人类”的命题时,他们选择了团结起来,求同存异,
走出困境,走向希望。影片暗示了人类面对未来困境
抉择时,终将融进人类共同命运的洪流中,最终达成了
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和解。最可贵的是,影片在表达这
一主题时,没有将其刻板化、口号化,也没有采用好莱
坞常用的对个别国家污名化的情节设置,而是在“人
类”这一主题下注入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
当,用中国智慧和中国话语来阐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一命题的认知和表达。
3普世情感带来的共通效应
《流浪地球》在国内赢得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在国外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同。《流浪地球》在北美地区票房累计574万美元,约合3858万人民币。这一
成绩在近5年的国产电影中已属顶尖,特别是上映次
周还从64家影院增加至121家,单馆收益维持在1万美元以上,成功完成扩映的动作。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影片类型具备的先天优势。科幻电影天然具有更宏大的格局和视野,可以蕴含住现阶段人类社会的反思和忧患意识,充满对终极命运的哲学思考⑶,因此也更容易给观众带来普世情感的共通体验。另一方面,得益于影片构建的情感脉络的成功,与观众建立起了内在的情感张力并形成共情效应。《流浪地球》中无处不在的父子情、祖孙情、战友情、兄妹情是全球观众共同的情感基调,影片将这些情感表达得细腻传神,令人动容。
严格来说,《流浪地球》与好莱坞的科幻大片相比确实还存在显而易见的硬伤,尤其在叙事方式上,很多地方都套用了“好莱坞”类型片叙事模式,缺少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尤其是最后表现刘启精神和解部分采用了“同伴牺牲后精神的瞬间升华”的常见叙事模式,没有更清晰地勾勒出精神融合的发展脉络,但
不可否认的是《流浪地球》已经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了。它迈出中国科幻电影的关键一步,是中国工业美学的一次全新实践,更是我国科幻电影的一次开拓性探索。影片带给观众巨大的震撼、感动和自豪,但最重要的是带给中国电影更多的信心。虽然中国科幻电影的繁荣依然任重道远,但希望仍在。
参考文献:
[1]饶曙光•《流浪地球》与“共同体美学”'N]•中国
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2-10(2)-
[2]鲁珊,邢帆,李尔静,等.流浪地球:赢在硬
核东方价值'N].长江日报,2019-02-12(4)-[3]饶师嘉.仰望星空:《流浪地球》的理性之光与感
性之美[N]-中国电影报,2019-02-13(3)-
[收稿日期:2020-11-24]
湖南!电局:到2025年,视听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湖南广电局从五方面认真制订“十四五”规划愿景。
一是增强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力。二是增强媒体融合发展能力。三是增强精品创作生产能力。四是增强公共服务效能。五是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湖南广电局在增强产业竞争能力方面,将加快构建“智慧广电”生态体系,推动“高清湖南”建设,努力构建“制造+内容+生产+应用”的大视听全产业链市场发展格局&到2025年,视听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将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打造成为具有国4竞争力的“中国V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