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地理1教学参考77
2020 ;f-^:I: !tj] •I.《地心历险记》融入中学地理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王姣“2张勇1’2沈祖仁M罗仁莲“2’3
(1.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2.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3.甘肃省永靖县回民中学,甘肃临夏)
摘要: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要求开发多样化的地理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以《地心
历险记》为例,发掘适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视频、图片等素材,并结合实例从课堂导入、内容讲授、
地羞核心素养的培养及试题设计等方面进行解析,寻求经典视频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的方式与
方法。
关键词:地心历险记;地理核心素养;融合教学
根据凡尔纳《地心游记》改编的3D电影《地心 历险记》讲述了地质学家特雷弗为了证实自己的理 论,
同肖恩和汉娜前往冰岛调研,三人在地球深处 遇到了很多奇异的生物,特雷弗的一些设想得到了 验证。面对即将爆发的火山,他们必须迅速到逃 离危险的出路。《地心历险记》中蕴藏了很多地理 知识和素材,非常值得开发并将其融人中学地理教 学。精彩的电影情节可以作为教学素材,吸引学生 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与教学效 果。同时,影片所体现的敢于尝试、勤于探索等精 神也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范畴。
一、3D情境教学
时间循环的电影有哪些
科幻片《地心历险记》的一大卖点是其利用了 数字3D技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现代技 术不断发展的今天,3D技术也被尝试应用于课堂 教学。3D情境教学的技术优势在于它改变了二维 空间的平面线性教学方式,克服了教学内容印象不 深刻的缺点[1]。借助3D技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 多感官体验的情境化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增强学生 的体验感,提升教学效益。
《地心历险记》中的许多场景均可用于中学的 课堂教学。例如,针对电影中关于云母的场景,通 过3D情境教学,学生可以从多维度观察云母的物理特征;岩浆、矿洞、火山喷发等场景,也都可以通 过3D情境教学实现场景的立体化,这比普通视频 和图片更有冲击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观系 统,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计算 机技术、电影与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的 地理教学方法,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2]。
二、裁取精彩片段,作为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的形成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文字,也 可以是图片、声音、视频等。将科技感十足的现代 电影作为素材融人中学地理教学不仅更具新意和 吸引力,也更能锻炼教师构思、创新教学内容的能 力[3],最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正确价值 观念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1.用视频进行课堂导入
在众多课堂导入方式中,以相关视频进行导入 可以把抽象难懂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出来,吸引学生 注意,促进学生理解,使其能以较好的状态进人后 续内容的学习。例如,《地心历险记》中的一些片 段就可作为“地球的结构”和“地壳的物质组成和 物质循环”的课堂导人素材。
(1)“地球的结构”课堂导人
《地心历险记》的主人公在进入地心时,电影 画面中出现了发光气团、森林、海洋及生物等。教
作者简介:王姣,湖南科技大学在读硕士。通讯作者:张勇,湖南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地理)。
78 学参考⑩元地理
2020年第丨2期•上
师可剪辑此处的电影片段,学生观看后,教师适时 抛出问题链,进行课堂导入:如何认识地球内部结 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怎么样的?地球的内部结 构真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样吗?
(2)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课堂导入
讲授“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时,可用 影片中鲜红的岩浆在谷底翻滚,手无寸铁的男子在 悬崖边奋力攀爬,最终坠下悬崖这一片段作为课堂 导人,学生看完视频后可抛出问题:岩浆从何而来? 到哪里去?岩桨的特点是什么?岩桨可以形成什 么岩石?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可结合教材点出岩 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冷却凝固后形成侵入 岩和喷出岩,带领学生进人新课的学习。
可见,电影片段和问题链的结合,能让学生对 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进而带着问题进人 新课的学习。
2.用视频开展新课教学
电影为推动剧情的发展,会向观众解释相关的 背景知识,这为利用电影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知识及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
(1)矿物
对于教材中有关矿物识别的内容可以利用该 影片中的矿物知识进行讲解。例如,主人公通过矿 物的物
理特征(颜、光泽、硬度、磁性)鉴定了红 宝石(见图1)、祖母绿等矿物,还说明了水晶形成 并多见于火山口。主人公踩在脆弱的云母上并掉 下矿洞的惊险场景则揭示了云母无、透明、硬度 低等物理特征。
图1影片人物鉴定红宝石画面截图(2)水循环
从海水蒸发到形成降雨等水循环过程及伴随 大风等天气现象在电影中均有体现。例如,影片第
53分钟呈现的海上降雨(见图2)可以作为海上水 循环的教学素材。通过展示海上降雨的电影片段,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水循环的过程、
动力和意义。
图2
影片中海上降雨画面截图
三、观看影片,培养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在学科教学中积极落 实核心素养以推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 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地理实践力出发,养成人地 协调观,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 生的核心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1 •尊重自然,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培 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旨在使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 人口、
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时,能够理解并认识到 要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 系。影片中,一只荧光鸟一路保护肖恩来到了地 表,肖恩本想词养这只鸟,但最终鸟儿飞走了,他们 也希望鸟儿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此处便暗含了尊 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地观,这也正是教师要传达 给学生的思想。
2. 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指在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 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具备“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 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 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 任感W 。电影主人公正是运用地理知识判断矿
洞、火山口、矿物、风向、方向及地理位置等信息后 重返地表的。通过观看电影,鼓励学生带着地理 问题走进生活,感受身边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3. 理性精神
新课改提倡的理性精神包括理智的好奇心、强 烈的求知欲、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批判精神、
怀疑
⑯元地埋教学参考79
■■■■■■■■2020 年第 12 期•上
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教
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鼓励学生
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电影bug”是指电影在拍摄与制作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一些与背景设定相违背的情
景。《地心历险记》是否也存在bug呢?为培养学
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实精神,可以开展“bug”
活动。活动中学生指出:在地球内部,主人公的手 机突然有了信号,还拨打了电话,可能吗?在地球 内部,指南针的指向发生了变化,为什么?主人公 从冰岛进人地心,却从相距较远的维苏威火山出 来,依据呢?
四、加工素材,随堂测试
影片中的恐龙、三叶虫、火山喷发、岩石、气流 等都是与中学地理相关的名词,据此可以设计试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1.恐龙的故事
已经灭绝的恐龙出现在电影里(见图3),可让 学生讨论:恐龙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恐龙灭绝的 原因有哪些?恐龙化石会出现在哪些岩层中?
图3影片中的恐龙画面截图
解析: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的爬行动物,关于恐龙灭绝的猜想有火山活动、气候变化、小行星撞击地球、造山运动等。恐龙化石主要保存在中生代时期形成的沉积岩中。这些问题与书本上的地质年代、岩层等知识 联系紧密,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 热情。
2.三叶虫的故事
电影中提到通过吃三叶虫补充能量(见图4),根据所学知识,三叶虫最早出现在哪个地质年代? 何时灭绝?为什么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会出现 在喜马拉雅山?
图4影片中吃三叶虫的画面截图
解析:三叶虫出现在寒武纪时期,在二叠纪灭 绝。喜马拉雅山所在地区在远古时期是海洋,它是 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抬 升形成的。因此,在高山之崩出现三叶虫化石也就 不足为奇了。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分 析问题的能力,也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3.岩石
根据矿洞的岩石(见图5)特征,判断该岩石的 类型、形成的原因和特征。
图5影片中的岩石画面截图
解析:由层理构造明显可推知为页岩;页岩是 黏土在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的 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的黏土岩,形成于静水环境 中,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易受侵蚀,常 形成低山或低谷,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 水层[5]。
4.火山与葡萄园
从维苏威火山出来后,显现在眼前的是大片 葡萄园(见图6),试分析维苏威火山形成的原因 是什么?为什么维苏威火山周围会有大片的葡萄园?
解析:意大利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和非洲板块边界,构造运动强烈,约在2.5万年前
此地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维苏威活火山。意大利三
8〇教学参考鬱元地理
■■■■m2020年第12期.上
面环海,由于海洋对气候的调节及北面阿尔卑斯山 对寒冷冬季风的阻挡,意大利的气候十分温和,再 加上肥沃的火山灰,使得火山周围成为适合瓜果生 长的富庶之地。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特征,明白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进而形成综合思维。
图6维苏威火山与其山麓的葡萄园
五、总结
将精选的《地心历险记》片段应用于地理课堂 的不同环节,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极大地 丰富了课堂内容,并营造了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
(上接第73页)
展。对于学生的成果展示,我们设计了评价表(见
表1)。
表1研学活动学生成果展示评价表
评价项目评价标准标准
分值
教师
评价
学生
评价
团结合作有效的沟通和团队合作
能力
8
语言表达表达清晰有条理,声音
洪亮
4
调查主题与内容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实
施性强
10
调查实施过程研究过程具体详细15
发现问题发现具有价值的地理
问题
15
运用地理原理运用高中地理原理知识10
提出解决措施根据实际提出解决建议
与措施,操作性强
15
图表系统图表清晰,以手绘为主,
包括位置图、用地类型图
10
了学习效果。基于影片创设的试题与多层设问也
激发了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
正确的人地观、加强地理实践力、开拓综合思维等
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邵楠希,王珏.基于3D虚拟情境的俄语视听说
教学[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2 (8 ):
85-89.
[2]侯丹,宋昊泽.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
础教育版),2018,19(3) :69-74.
[3]段乔.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素材选用研究
[D]•武汶:华中师范大学,2016:5也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
[5]河海大学《水利大辞典》编辑修订委员会.水利
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54.
特和创新
具有明显突出特点与创
新之处
10
PPT制作美观
PPT布局、字体、配简
洁大方
3
本次研学展示中,第1组学生手绘了研学路线
图,使用了大量图表说明流水对十八罗汉山地貌的
影响,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第2组学生利用图
示展示了考察当天暴雨导致十八罗汉山的水土流
失较平时严重的原因,运用所学的气候成因知识综
合分析了现状,即今年的西南季风势力异常强大,
携带印度洋水汽的西南季风带来了这场降雨;第3
组学生展示了他们在研学旅途中发现的独到地理
问题“山脚下停车场在暴雨中浸满水”,说明前期
规划选址对排水问题欠考虑,学生结合区位原理知
识,提出车场选址要考虑安全性问题,并提出解决
措施。学生在与同伴的互动参与中,思维相互碰
撞,提升了认识高度和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研学实践在认知领域使学生以一种
有意义的方式在新情境中迁移信息进而解决问题,
体验了深度学习,提升了高阶思维能力,在个人领
域提高了学生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在人际领域培养
了学生的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