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春节电影“新民俗”的文化意义
左衡
源代码大电影2016年春节是又一个令人兴奋的中国电影黄金档期。事实上,2015年春节档的市场表现已经在全球电影市场一枝独秀,当时也已经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反倒是在国内,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之所以今年引发国内各界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春节档的增幅太大,以至于去年中国春节档期的出表现显得反倒不那么抢眼;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去年中国电影不断在创造新的纪录,打造一个又一个档期奇迹,社会关注热度居高不下,早已溢出电影的范畴,而直接与国家经济、大数据产业、互动网+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打成了一片。可以说,这个春节档的成绩既在意料之中,又超出预期。放置在全球电影市场的格局中看,春节档无疑是中国独有的,其他国家无从效仿。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之外,我更加感兴趣的是中国电影正在对国人的文化和心理施加怎样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看,春节档取代元旦贺岁档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最强也最重要的档期。
一
如果我们的视野只限于电影,那么对这个春节档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仍然认识不足。因为当我们只是考量春节档电影的类型化程度,就会发现,这几部影片原来并不那么合乎类型的高标准。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运用了中国古典小说资源,但主创的意图显然不满足于炒冷饭,相反地,这个版本的叙事是在努力地完成中式大片“源代码”的编写,是完全独立、原创的知识产权,它的假想敌可以是《指环王》这样的西方魔幻技术大片,因此它需要重新搭建起西游的神话世界体系,并且用现代的伦理观和心理学来重新解释经典人物的行为,这项工作格外艰巨,显然不可能短期内由一两部作品实现,而只能漫漫求索,落回到这部影片本身,不妨说它是“将类型”,一旦这个类型被实现,中国幻想型大片的格局就会为之一变。
创下最高票房的《美人鱼》看似延续着无厘头喜剧的路数,但仔细分辨,又会发现一个
春节电影“新民俗”的文化意义
DOI:10.wypl.2016.04.01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