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论(讲义)
一、 翻译的概念
Newmark, Peter: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 /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 /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Nida, Eugene A: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翻译就是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风格而言。
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变体与语言变体、语言与非语言等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这个概念的外延是相当宽泛的,它包括不同语言间的翻译(如英汉互译,英法互译等)、语言变体间的翻译(如古今语言、不同方言间的互译)、语言与其它交际符号的转换(如把一条交通规则画成一个交通标志)等。它对翻译内容的规定只强调“基本信息”,不强
调“完全的忠实”。有的翻译理论家,象英国的斯坦纳(G. Steiner)则提出“理解也是翻译”的理论,这样把语言与思维也包括在广义的翻译里了。
狭义的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个定义强调“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确定了狭义的翻译的性质,表明它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语言交际的沟通;强调忠实地表达,避免了翻译与释义或改写的混淆。(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
translation, essentially is, the faithful represent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
二、 翻译的分类(杨莉藜,英汉互译教程)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翻译作出以下分类:
1. 按照所涉及的语言类别来划分,可分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和语符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2. 按照语言表达的形式,可以分为口译(interpretation)和笔译(translation)。
3. 按照翻译主体的性质,可分为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两类。
4.按照所翻译资料的性质,可分为文学翻译(literary translation)和实用翻译(pragmatic translation)。
三、 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指导性原则,也是翻译批评的重要尺度。古今中外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们提出了不少卓有见地的翻译标准。
1.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Of Studies by Francis Bacon
*英汉互译在线翻译学之为用有三:充娱乐、供装饰、长才干也。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书有供人尝之者,有供人吞食者,亦有不多之书为人咀嚼与消化者。
*有的知识 只需浅尝,有的知识只要粗知。只有少数专门知识需要深入钻研,仔细揣摩。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如何判断上面的三种译文孰好孰差?
国内
Principles or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is the yardstick for measuring a piece of translated work.翻译标准是翻译实践的准绳和衡量译文好坏的尺度。一谈到翻译标准,最出名的要数严复的“信、达、雅”三字原则了。其实历代的翻译家们对这个标准做出了非常之多的论述。我们一一来看名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 玄奘:既须求真,有须喻俗。
2. 李之藻:皆借我华言,翻出西义而止,不敢妄增闻见,致使失本真
3. 严复:“信、达、雅”三字原则
4. 林语堂:第一是忠实的标准(译者对原作者的责任),第二是通顺的标准(译者对中国读者的责任),第三是美的标准(译者对艺术的责任)
5. 傅雷:“神似说”: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象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6. 钱钟书:“化境说”: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是“化”。把作品从一个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则的风味,那就算得于“化境”。
7. 许渊冲:译诗三原则“音美、意美、形美”
国外
Alexander Fraser Tytler(泰特勒1747-1814):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译文应完全传达原作的思想。)
2).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
al.(译文的风格与笔调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
3).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译文应具有原作的流畅性。)
Eugene Nida(奈达): Readers’ response: the translated ultimately serves the readers, so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eaders’ response to it. And the readers’ response of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readers’ response to the original. If that is the same, the translation is good.(忠实原文、易于理解、形式恰当、吸引读者)
对学生的要求
“忠实和通顺”这是在翻译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两条标准。二者之间的关系:忠实原文是指译文于原文实质内容上的一致,而非形式上的一致,具体阐述为“原文的信息全部传达,语气和文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译者由于对原文理解不深,不能透过原文的形式掌握其实质内容,仅间其形,未见其神,这样译出从文字形式上似乎与原文一致,但与原文的意思却相
去甚远。这便是犯了翻译上的形式主义。“通顺”具体阐述为“断句恰当,句式正确,选词妥帖,段落至今,句子之间呼应自然(英译汉);句式处理恰当,选词妥帖,英语比较地道(汉译英)。但是过分强调译文的通顺,而不受原文意思的约束,闹了独立,在原文的思想内容之外随意添枝加叶,这种译法被称为自由主义。这也就是翻译中常出现的两类问题:一类上译文语义基本符合原文,但汉语表达有欠流畅,外语腔是初学翻译者不知不觉地会在汉语译文中表象出来的一种不当倾向,翻译是所要表达的内容来自外语原文,原文的词语和结构形式随着内容进入到我们的大脑,于是原文的语言形式被带入译文,造成了译文的外语腔。另一类是汉语表达尚有可读性,但译文语义不符原文。对英汉互译的评估标准里,通常按百分计,“忠实”为60%,“通顺”为4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