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创始⼈周源曾创业失败发不出⼯资:我哭了,因为不⽢⼼
说起知乎,想必⼤家都不会陌⽣,但站在知乎背后的男⼈,⼤概很少有⼈会去了解。周源是知乎创始⼈兼CEO,他⾃称“知乎第001号员⼯”。2018年周源做客⼀档由腾讯⼤学⾃制的名为《CEO来了》的节⽬,谈到⾃⼰的创业经历,分享在此。
家庭背景
周源出⽣在⼀个知识分⼦家庭,⽗亲是新闻⼯作者,母亲是教师,分⼯是典型的“严⽗慈母”。⼩时候的周源⽐较调⽪,母亲总是会耐⼼地引导。⽗亲则相对严厉,对⼯作要求极⾼。当周源有事询问时,⽗亲从来不会帮着做决定,⽽是反问周源想怎么做,教他学会独⽴思考的能⼒和承担后果的责任感。
尽管出⽣于⾮⼀线城市贵阳,周源却在90年代初就接触到⽗亲⼯作⽤的386笔记本,⾮常难得。那时,计算机对于周源只觉是新奇的玩具,没想到却成为他成⼈后的事业。
周源⼤学就读于成都理⼯⼤学的电⼦计算机系,毕业后先是进⼊了⼀家公司做程序员,由于⽆法强烈感受到创造价值的成就感,机缘巧合下便转⾏做了IT记者。历经⽆数采访,他看到⼤量科技公司⽣⽣死死的变化,却苦于作为旁观者和记录者⽆⼒改变。于是,渴望主导浪潮的周源选择了裸辞,创业。
第⼀次创业
仅带着⼀万多块钱,⾯对不知道是否能到投资⼈的未知,周源第⼀次创业选择了⼤数据领域做Mate搜索,主攻数据分析和模拟。但事实上,当时的市场处于跑马圈地阶段,不需要靠数据分析来驱动决策,所以很快,Mate搜索的现⾦流就跟不上了。
Mate搜索的最后⼀天,周源哭了。公司陷于困难却⽆⼒拯救,⾃⼰不⽢⼼。同样不⽢⼼的还有团队,当时周源和团队坦诚公司已经⽆法继续的情况,令⼈意外的是,员⼯纷纷表态:“不就是没钱吗,我们可以不要⼯资。”多年后的今天,周源在节⽬中回忆起当时的画⾯,依旧感动,是怎样的⼀⼈,宁愿不要⼯资,也想继续下去。
可再好的团队却也抵不住现实的残忍,周源的第⼀次创业以失败告终。⼼情糟糕的周源决定换个地⽅休息⼀阵,去西藏吧。想起那段特殊的“旅⾏”,周源打趣道:“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别去这么⾼难度的地⽅休息。”没错,刚到西藏,周源就受到了⾼原反应的折磨,硬⽣⽣在拉萨躺了⼀周。
然⽽,这段时间的静置,给了周源充⾜的时间去思考,他彻底意识到,创业⼀定要想明⽩⼀件事:产品是不是能解决⼀个真实的需求。
创办知乎
休整了⼏个⽉,周源重新出发。当时 Facebook前CTO出了⼀款叫做Quora的产品,让他想起了2007
年的⼀次实践,那时候周源和朋友合作开发了apple4.us⽹站,为各⾏各业喜爱苹果的⼈提供交流的平台,虽然在当时看来只是⼀个业余爱好,没有实质性下⽂,却在周源⼼中埋下了知乎的种⼦。
apple4.us的实践再加上Quora的启发,让周源和当初apple4.us的发起⼈张亮两⼈⼀拍即合,当即决定做知乎,由周源担任CEO。
周源还清晰地记得,第⼆天9:45,张亮给他打电话,问他在隔了⼀夜之后是否后悔答应做知乎。在确认了两⼈做知乎的决⼼后,张亮当晚便安排了与天使投资⼈见⾯。周源在节⽬中说道:“那天下午就准备了三页纸,第⼀页写商业计划书,每个⽉要⼲些什么;第⼆页是这个⽉的计划和预算;第三页是投多少钱,给多少股份。晚上,带着三页纸就去见了天使投资⼈。”
就这样,知乎诞⽣了。
拿到天使投资后的知乎⾯临的第⼀个问题就是组建团队,周源想起了第⼀次创业时的⼩伙伴们。他挨个给⼤家打电
话:“咱们再创⼀次业吧!”尽管当时的兄弟们离开Mata之后为了⽣计都各⾃去了新的去处,但接到周源的电话,还是都决定放弃⼯作继续跟着周源⼲。
后来,周源才知道,其中⼀个在接到电话时恰好是夫⼈⽣产前两个⽉,本想⼀个安稳成熟的公司,
寻求长期的保障,但接到周源电话后还是决定选择这条更具风险的路。周源在节⽬中回忆:“回过头去想,如果我是他的话,我会答应吗?我觉得可能我要打⼏个问号”
或许团队曾经创业失败过,但彼此的认同感和信任却从未消逝。
初⼼不改
从2011年到今天,知乎已⾛过七个年头。从最初的⼩众精英聚集地到⼤众化社交平台,不可否认,知乎可以说是中⽂互联⽹⾥⾼质量的内容来源。⾄今,知乎注册⼈数已达1.6亿,成为国内第⼀知识社交平台。然⽽,质疑声也随之⽽来。
有⼈说,知乎是⼀家“⽂⽕炖汤”的慢公司,融资慢,转型也慢,两年半之后才决定对外开放。对此,周源在节⽬中解释道:早期的慢节奏是知乎主动选择的结果,迅速开放不利于社区的氛围和机制的构建,且知乎主要的内容诉求是沉淀性内容⽽⾮时效性内容,也就不过于追求快了。但是,从公司⾓度来说,知乎要在竞争激烈的互联⽹⾏业中博得⼀席之地,必须努⼒提升产品竞争⼒、创新⼒,从这点上来说,知乎不仅不慢,还要做⾛得更快的公司。
有⼈说,⾯对同类型产品悟空问答的强势崛起,知乎压⼒会很⼤吧。周源表⽰不同公司有不同的发展策略,知乎⽆需回避。从解决⽤户需求⽅⾯来说,知乎不是把⽤户当作⼀种内容⽣产⽅式,再⽤它换
取⼴告收⼊。“我们希望能够搭建⼀个更好的平台去帮助⼤家认识世界,能够持续迭代,最终的评判标准是⽤户是否能够变成这件事情⾥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周源在节⽬中说。
尽管⾯对商业化的诱惑和外界的质疑声,知乎仍竭⼒保持初⼼,还是最初那个⽤户的分享社区,⼀切还是⽤户为⼤。
谈创业
节⽬的最后,周源向其他CEO提问:你在创业过程中,哪⼀刻怀疑过⾃⼰?
这何尝不是周源⾃⼰曾有过的经历。他谈到了创业的四个阶段:
第⼀个状态,⾏业不相信,此时对团队影响还不⼤;
第⼆个状态,再往前推进,投资⼈不相信;
第三个状态,已经感觉困难重重,偏偏连团队成员也开始质疑,尽管满肚⼦委屈却只能硬撑下去;
程序员一般工资多少钱一个月第四个状态,经历了⾏业、投资⼈、团队的不相信,终于在某个夜深⼈静时,忍不住开始怀疑⾃⼰,未来等待⾃⼰的是否是更长的⿊夜……
这是属于他们的CEO时刻,也是我们每个⼈都可能经历的纠结时刻,熬过去,就好了。“每个创业者,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这个时刻。他如果现在还能站在你⾯前说这些,可能他已经经历过了。”带着仿佛经历世事的云淡风轻,节⽬中的周源淡淡的说道。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