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的我们天天写⽇、周、⽉、年报,到底有什么⽤途?⼜不看
让我们⼀起吐槽和分析
写在开头
程序员一般工资多少钱一个月⽇、周、⽉、季、年报制度,可能是数据分析领域最⼤的⼀个“咕咚来了”:每⼀个新⼈在进公司的时候,都会得到⼀个类似传家宝⼀样的⽇、周、⽉报模板,交接⼯作的前辈会告诉你:“对着模板更新它们,然后指定发给某某某⼏个⼈”。
⾄于:
为啥要发
为啥做成这样
发了⼈家看不看
从来没⼈解释过,新⼈往往也懒得问——毕竟在各种朋友圈⽂章⾥,模型才是终极归宿,报表算啥玩意?
于是这些常规报表变成了天天都得⼲,⼲了还没啥⽤的鸡肋。
更要命的是:临时取数仍然源源不绝,让⼈苦不堪⾔(如下图)。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讲解下,到底为啥要搞⽇、周、⽉、季、年报,它们到底有啥意义?!
⽇报制度的深层意义
如果⼀进医院,就让你先花1万块钱,验⾎、验尿、X光、全⾝CT等等⼲⼀轮,你会很开⼼的说:“分析好详细耶,我好开⼼哦”不?
不会!你会骂:这踏马哪⾥来的庸医。
为啥要这么复杂!
原因在于:详细的数据报告是要花时间和成本的,⽽不是所有问题都值得花这个时间和成本;因此需要分级识别,分级处理机制,这样才能实现成本效益最⼤化。也因此才衍⽣出体温计、⾎压表这种简单的⼯具——轻度问题简单诊断就处理掉,重度问题再层层升级。
这就是⽇、周、⽉、季、年报制度诞⽣的初衷:快速识别问题,分层分级处理。
并且⽇、周、⽉、季、年报,基本的数据监控指标、维度都是固定的,因此可以实现⾃动化,从⽽解放数据分析师的⽣产⼒,把精⼒释放到专题分析/数据建模上,从⽽实现很⼤的产出。
于是你会发现:
报表使⽤率低的公司,数据分析师加班多,绩效不明显,业务越喜欢事事要数。
报表使⽤率⾼的公司,专题/建模机会反⽽更多,业务看着报表就能搞80%的事。
可以说:报表是整体数据分析体系核⼼——报表做好,处处好,报表做不好,⼈⾁SQL写到⽼。
⽽且,⽇、周、⽉、季、年报,不是简单的把同⼀个字段按五个时间周期统计五遍,五种⼯具间相互配合,才能起到更好效果。
⽇报的作⽤
⽇报的作⽤:监控⾛势,发现短期问题。
每⽇的数据,往往是直接供⼀线销售、⽣产、客服来看的,这样能掌握客户数、订单量、交货量、来电数、投诉数,这些每⽇要处理的⼯作情况,尽快开展⼯作,把⼿头的任务完成。
对产品、运营、策划这些后台岗位⽽⾔,每⽇数据除⾮有特别⼤的波动,否则单看⼀天意义不⼤;⼀般只在关键节点,⽐如⼤促、新功能上线等关键节点,盯得特别紧。
⽇报数据,更⼤价值在于连起来看。连起来看能发现周期性数据趋势,这样能通过每⽇曲线,快速判断业务是否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重⼤波动,能⽴即识别出来。很⽅便快速发现问题点。
⾄于能不能快速定位问题点,则要看⽇报的数据能拆接到什么颗粒度(如下图):
周报的作⽤
周报的作⽤:监控⾛势,发现长期问题。周报的数据也会给⼀线看,但是应⽤场景不⼀样。周报⼀般是周总结会的时候⽤。对于⼀线岗位,周总结会是⼀个⼩型激励、认可、学习的场景,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发现执⾏问题,确认执⾏进度。
对产品、运营、策划这些后台岗位⽽⾔,周报和⽇报⼀样,不见得每个数字都有意义,但是连起来看,意义就很重⼤了。
周报适合发现长期性趋势问题,特别是产品版本更新,积分、会员类长线运营机制上线以后,只看⼀
两天数据,很容易被当天特殊情况掩盖问题;看周变化趋势,更容易追根溯源,到问题源头。
⽉报/季报的作⽤
⽉报的作⽤:衡量KPI,调整策略。
⼤量公司的KPI/OKR是按⽉定的,⼯资/奖⾦⼀般也是按⽉发的,因此⽉度的数据统计,常常⽤来考核
绩效,制定/调整策略。
⼯作⽉例会讨论的时候,也不会停留在简单看结果,喊⼝号上,⽽是会对上⽉情况做较深度的复盘,特别是重⼤项⽬,新上线产品,团队业绩等等。
因此⽉报不等于四周周报之和,更不等于三⼗天⽇报加总。
⽉报⼀般报完结果,直接切⼊当⽉重点议题,⼀般有:
本⽉待完成的重点⼯作
上⽉未解决疑难问题
潜在问题/机会点盘点
年度⽬标跟进/决策
周报、⽇报中发现的,未能及时解决的疑难问题,会在⽉报中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特别是这些疑难问题影响到本⽉/下⽉KPI达成时,这就形成了待深⼊的重点问题,可以持续解决。
季报:针对季度规划,安排战术执⾏。季度报是⽉报的升级版,起的作⽤和⽉报类似,针对季度重点
问题进⾏回顾,针对潜在疑难杂症进⾏解析。
有的公司是直接跳过了季报这个环节的,但是在季节性强的公司,⽐如服装、⽣鲜这种季节性产品更替,或者依靠特定季节⼤促销/展会带业绩的⾏业,季报的重要性就特别⾼,每季度都会对当季重点⼯作进⾏安排。
年报本该这么⽤
年报:盘点年度经验,得到特定⽬的。
注意:很多时候,年度报告不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邀功请赏,激励⼠⽓,装点门⾯的。因此年报要怎么写,直接和写出来给谁看,想达成什么⽬的。
⽐如2020年,最⼤的⿊天鹅是疫情,不同的⽬的,⾃然写法不同:
问题分析版:疫情对年度业绩影响,对业绩⾛势改变
邀功请赏版:疫情以后恢复真快!我们队伍超厉害
装点门⾯版:全⾏业受影响下,我们不是最惨的,我们还挺好
激励⼠⽓版:每个团队都涌现出年度英雄⼈物
新年预期型:2020年哪些态势会延续,哪些到此为⽌,明年⼜如何
所以年度盘点不是⽇报*365,如果写得不好,⼋成是没整明⽩:到底⼈家想看啥。别再搜模板了,认真把年度汇报对象,场合,语境,⽬的整清楚。
规矩是从啥时候开始坏掉的
既然⽇周⽉季年的体系这么好使,为啥还有开篇的囧境呢?
答:从偷懒的新⼈开始搞内卷的时候。
不⽌是数据新⼈,运营,产品,策划新⼈都有以下通病:
偷懒之⼀:喜欢搞⼀张巨⼤的,n多指标的电商/互联⽹/O2O指标体系⼤全,然后死记硬背有啥指标,没有时间概念*1
偷懒之⼆:不看⾛势,只看单点,没有时间概念*2,最喜欢问“GMV下降30%怎么分析”“⽇活下降50%怎么分析”
偷懒之三:不联系业务每⽇动作,只会拉⼀堆维度来过做交叉:“GMV下降30%怎么分析?答:从渠道/客/产品等维度做拆解,拉交叉表,哪个柱⼦短了就是哪个的问题……”,还是没有时间概念*3
偷懒的结果,就是看数据的时候只会纠结⼀点的⾼低,忽视趋势,忽视规律,忽视业务影响。对指标的基本⾛势、合理范围缺少判断能⼒。⼀惊⼀乍,涨个1%也要分析,跌个1%还要分析。对着每⽇数据纠结,反⽽忽视了周趋势变化,容易忽视长期问题/深层问题。
分析就分析吧,本来拉⼀个每⽇图+标注上业务动作,可以解答80%的问题(剩下20%很有可能是运维的问题,数据出错了/系统宕机了)结果不看报表,⾮得临时取个数,拉⼀堆维度过来交叉交叉再交叉,拆解拆解再拆解。最后报告没写完,指标⼜涨回去了。输出成果的有⽤性没有提⾼,⼯作量⼤增,不是内卷是啥。
当然,数据分析领域内卷的不⽌这点,有卷数据产品的,有卷算法的,有卷增长的,有卷⽤户画像的。
总之,不提⾼业务上有⽤性,单纯增加⼯作难度,就是耍流氓。
做⽣意,越短平快见效的⽅法,越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