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
二进制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上用的算法,最古老的计算机里有一个个灯泡,当运算的时候,比如要表达“一”,第一个灯泡会亮起来。要表达“二”,则第一个灯泡熄灭,第二个灯泡就会亮起来。
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二进制数据是用0和1两个数码来表示的数。它的基数为2,进位规则是“逢二进一”,借位规则是“借一当二”,由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现。当前的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基本上是二进制系统,数据在计算机中主要是以补码的形式存储的。计算机中的二进制则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开关,用“开”来表示1,“关”来表示0。
20世纪被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的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因为数字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符号串组成的代码。其运算模式正是二进制。19世纪爱尔兰逻辑学家乔治布尔对逻辑命题的思考过程转化为对符号"0''.''1''的某种代数演算,二进制是逢2进位的进位制。0、1是基本算符。因为它只使用0、1两个数字符号,非常简单方便,易于用电子方式实现。
中文名 | 二进制 | 类 别 | 算法 |
外文名 | binary system | 属 性 | 数学 |
十进制
十进制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场合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制度。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学习十进制。
其实这都是全世界通用的十进制,即1.满十进一,满二十进二,以此类推……2.按权展开,第一位权为10^0,第二位10^1……以此类推,第N位10^(N-1),该数的数值等于每位位的数值*该位对应的权值之和。
十进制的起源
人类使用十进制进行算术运算,可能与人类有十个手指有关。亚里士多德说,十进制在人类中的广泛使用只是一个解剖学事实的结果,即大多数人生来就有10个手指。事实上,在古代世界独立发展起来的有文字的记数体系中,除了巴比伦文明的60进制楔形数和玛雅人的20进制数外,几乎都是十进制。然而,这些十进制记数系统并没有到位。
在计算数学方面,中国大约在商周时期已经有了四则运算,到春秋战国时期整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已相当完备。其中,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正整数乘法歌诀“九九歌”,堪称是先进的十
进位记数法与简明的中国语言文字相结合之结晶,这是任何其它记数法和语言文字所无法产生的。从此,“九九歌”成为数学的普及和发展最基本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其变化只是古代的“九九歌”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如四”止,而现在是由“一一如一”到“九九八十一”。
《卜辞》中记载说,商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单字记十万以内的任何数字,但是现在能够证实的当时最大的数字是三万。甲骨卜辞中还有奇数、偶数和倍数的概念。
十进制与度量衡
中国的公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周朝的一把尺子上刻着十分之一寸和百分之一分。
传统度量衡不是完全使用十进制,例如1斤等于16两、1呎等于12吋等。公制完全使用十进制,使换算较直接。中华民国政府于1920年代推行市制以与公制接轨。1980年代香港政府便曾大力宣传十进制的好处,当时有口号如“采用十进制,公道又易计”或“十进制,好易计”等,但民间至今仍常用旧制、英制等非十进制换算。
十进制计数法是相对二进制计数法而言的,是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计数方法(俗称“逢十进一”),它的定义是:“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为十”的计数法则,就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中文名 | 十进制 | 发明人 | 亚里士多德 |
类 别 | 算法 | 起 源 | 商代 |
十进制转二进制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时,由于整数和小数的转换方法不同,所以十进制数的整数和小数先分别转换,然后再合并。
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采用"除2取余,逆序排列"法。具体做法是:用2整除十进制整数,可以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用2去除商,又会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如此进行,直到商为0时为止,然后把先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低位有效位,后得到的余数作为二进制数的高位有效位,依次排列起来。
二进制转十进制
要从右到左用二进制的每个数去乘以2的相应次方,或者把二进制数首先写成加权系数展开式,然后按十进制加法规则求和。这种做法称为"按权相加"法。
二进制数1000110转成十进制数可以看作这样:
数字中共有三个1 即第一位一个,第二位一个,第六位一个,然后对应十进制数即2的1次方+2的2次方+2的6次方, 即1000110=64+0+0+0+4+2+0=7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