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移动应用设计课程设计》课程是《移动应用设计》的后续综合性实践课程,是对《移动应用设计》中所讲知识进一步提升和整合。本课程主要研究的是移动端设计与开发项目实践内容,该门课程是一门纯实践性课程,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比较好的提升,该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即四年本科教育的第7学期进行。
本课程是关于交互设计理论与技术的综合技能性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交互设计的专业综合课程。其前置课程是《移动应用设计》。在开始本课程之前基本完成本专业的全部核心课程的学习,已经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项目开发能力。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同时,为就业奠定基础。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如何通过移动端表现数字内容,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移动端应用程序开发技能,通过完成学习性任务,逐步培养学生具备数字移动媒体设备的设计能力和编码能力,通过小组学习、项目实训,培养学生在移动端下进行程序设计、软件测试、项目实施、软件维护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综合实践性非常强,要求能够将专业知识融合到项目中,完成手机客户端软件开发流程设计与实现。课程一般安排采用实现一套应用性手机软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编写必要的设计文档,培养良好的编程习惯。
1.知识目标
制作android软件流程(1)熟练使用面向对象语言(Java或object-c或swift)完成项目编码;
(2)熟练应用UI设计技巧,完成系统界面设计;
(3)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系统数据库设计;
(4)综合使用富客户端应用技术设计界面;
(5)结合软件工程,熟练掌握软件项目开发流程。
2.能力目标
(1)根据用户要求,进行软件需求分析能力;
(2)根据需求,进行项目分析与架构设计能力;
(3)项目实现中的编码能力;
(4)数据库设计能力;
(5)B/S系统原型设计能力;
(6)系统调试与测试能力;
(7)独立解决技术难题与资料搜索、整理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良好的软件编码习惯,按照编码规范编写程序,程序必须有注释;
(2)具有项目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能够综合使用SDK、网络解决技术难题;
(4)文档编写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采用以项目驱动、校企共育的设计思想进行设计,将软件项目化实训分为校内基地实训、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两种主要形式。
2、具体实训内容
第一、校外实训基地实训
在校外实训基地实训项目由企业提出实训项目方案,并由企业人员组织学生进行实训过程。最终学生成绩根据企业制定的实训考评标准考评。
顶岗实习学生参与企业实际生产实践,按照企业开发规范完成工作任务。在企业工作期间的表现由企业部门考核打分,最终与软件项目化实训进行学分互换。
第二、校内实训基地实训
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课程可根据具体情况完成由指导教师安排的指导性项目,也可以结合毕业设计完成学生自选项目。
要求:
(1)教师指导性项目只能用作软件项目化实训课程,不能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出现;
(2)教师指导性项目要有比较完整的项目设计文档,如项目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技术支撑材料,供学生参考;
(3)学生自选项目题目要经指导教师同意,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系统编码等工作;
(4)项目开发可选用android、iOS平台进行;
四、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
本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1。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其排序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原则。课程内容为典型软件开发项目,活动设计遵循原
则: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目标为主线;学生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为一体
(二)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
1、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将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起来,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尽量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或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2、学习方法:本课程的学习采用探究型学习、自主性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操作练习等方法。任课教师应加强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五、教材的选用
教材要在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下,实行多样化。可以选用如下教材:
1.Android移动开发,陈佳李树强主编.2016,人民邮电出版社;
2.第一行代码(第二版),郭霖著,2016,人民邮电出版社;
3.React Native入门与实战,王利华,魏晓军,冯诚祺著,2016,人民邮电出版社;
4.《Android项目开发实训教程》,李维勇编,201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六、学习评价与考核
根据本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该门课程采用平时成绩(30%)、文档编写(30%)、作品展示汇报(10%)、移动应用作品(30%)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移动作品评价标准参考如下:
文档作品评价标准参考如下:
作品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