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琳, 张伟娜, 李筱颖, 等. 古籍价值视域下中医古籍保护框架的构建[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2, 31(11): 34-38.框架是什么意思
DOI:10.3969/j.issn.1671-3982.2022.11.005·情报研究与方法·古籍价值视域下中医古籍保护框架的构建
佟 琳,张伟娜,李筱颖,张 磊,陈广坤,葛 政,李鸿涛
[摘要]提出正确处理古籍保护和古籍价值利用之间的关系,从中医古籍所具有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4个维度进行分析,探索从中医古籍价值属性角度建立中医古籍定级指标体系,并从中医古籍的保护等级、保护内容、保护模式、保护措施等方面构建中医古籍保护框架,以期使中医古籍的多维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与利用。
[关键词]古籍;中医古籍;古籍定级;古籍保护
[中图分类号]G255.1;R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982(2022)11-0034-05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on framework of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of ancient books
TONG Lin, ZHANG Wei-na, LI Xiao-ying, ZHANG Lei, CHEN Guang-kun, GE Zheng, LI Hong-tao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Hong-tao
[Abstract]It is proposed to correctly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the value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rading index system of ancient book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value attribute has been explor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he cultural relic value, academic value, artistic valu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ancient books of TCM. The protection framework of ancient books of TCM was design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rotection level, protection content, protection mode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so as to promote the multidimensional value of ancient books of TCM to get the maximum play and use.
[Key words]Ancient books; Ancient books of TCM; Ancient books grading;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提出了以“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宗旨的我国古籍保护体系三大模块,即统计与摸底模块、整理与研究模块、破损古籍修复模块[1],建议构建以古籍实体保
护为基础层、古籍内容保护为中间层、古籍文化价值保护为顶层的分层保护制度[2]。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见证、学术载体与临床实践的指导,是中华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极具中医个性特,具有突出的现代实用价值。当前对中医古籍的保护与利用仅聚焦于具体实践,缺乏宏观有序的规划,未见关于中医古籍保护制度或保护框架的报道。本文基于中医古籍价值分析,提出中医古籍定级评价指标,从中医古籍的保护等级、
[基金项目]中国中医科学院创新工程“基于混合方法研究与深度信念网络的中医古籍评价与示范应用”(CI2021A0050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条件”
(GYZ-KJS-2022-014);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
研业务费项目“中医古籍保护利用的方法与实践研究”
(ZZ13-YQ-131)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作者简介]佟琳(1985-),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
[通讯作者]李鸿涛(1979-),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医古典目录学。E-mail:********************
保护内容、保护模式、保护措施等方面构建中医古籍保护框架。
1 中医古籍的价值
古籍是重要的文献保障资源,是人类文明走向未来的文化物质基础。学界对古籍价值的判定多依据古籍善本三性,即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及艺术代表性,认为古籍具有文物价值、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中医古籍是中医药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中医学术进步与历史发展,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理论知识,承载着历代医家临证实践经验,是中医学术传承和创新的根基。中医古籍除具有古籍的文物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一般价值外,还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1 文物价值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历代医家医疗实践经验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医古籍见证了中国医药卫生和中医学术发展的进程,记录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脉络。中国现遗存的古医籍中,宋元本已很少,现存本主要为明清时期古医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收录具有重要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古籍,包括纸质文献与
出土文献。其中,纸质文献最多,共计320部,占收录古籍总数的94.96%;另有17部出土文献入选[3]。2011年5月,国家图书馆藏元代胡氏古林书堂版的《黄帝内经》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代金陵胡承龙版的《本草纲目》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国际社会对我国中医药文化价值的广泛认同[4]。中医古籍与古代哲学、文学等学科息息相关,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以中医珍贵古籍为传播载体,促进古籍利用,宣传古籍保护知识,积极开拓文化教育功能,使古籍内容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发挥中医古籍的文物价值,深入诠释解读蕴藏在古医籍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古籍的保护利用与文化传播。
1.2 学术价值
中医古籍的学术价值最为突出,它记录了中医各家学术的历史源流,在理论和临床上又进行演化与创新,是历代中医理论学术发展创新的基石。中医古籍承载完整的知识体系,是中医学术传承的根坻。如我国历代本草知识丰富,有政府组织纂修的《新修本草》,药物名称、图谱、理论论述和验方紧密结合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具有一定世界影响力的被称为“16世纪中国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还有清代特本草中关于用药禁忌的《本草备药》、记述药物功能的《本草求真》[5]。故宫所藏的《本草品汇精要》由宫廷主持编纂,从内容和加工方式看,学术层次较高,对本草资源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6]。数以千计的本草学著作,从药性理论到中药采集炮制,再到临床诊疗经验的描述,构成了中药学完整的知识体系,是现代药物应用与研究重要的依据。
许多孤本医籍从不同角度对中医学发微,颇具代表性和实用性,是研究中医学的绝佳材料。如《石室秘书查病总目六卷查方总目六卷》提出独具特的治法分类,除常规治法外,还有王治法、霸治法、倒治法、富治法、贫治法、久治法、暂治法、远治法与近治法等,提供了另类的学术创新思路[6]。中医古籍的学术价值还体现在音韵学、词汇学、训诂学、文字学、版本学、目录学上。其中,中医药专科词汇与文献中的特殊字形是中医古籍整理与研究的难点,也是汉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7]。中医古籍从侧面反映了中医学演变和“西学东渐”的过程,具有珍贵的医学史价值。
1.3 艺术价值
中国艺术与中医学存在内在联系。在确保实际应用的前提下,中医古籍又强调美感,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和艺术性。其中的插图既是中医思想的承载体,又是进一步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思想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又因某些医书题材特殊,插图不再附属于文字,插图表达的内容远胜于文字所传达的信息。
中医古籍的装帧形式、印制刊刻、书法笔体、版画插图等是当时审美的真实反映,是中国传统审美的具体体现。中医古籍是中草药材的重要记录手段,对绘画技艺要求很高。一些中医古籍的印制刊刻技艺颇具鉴赏价值[8]。如入选《名录》的明彩
绘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9]一书,书封为黄绫,正文框廓为朱丝栏四周双边,粗朱口,正楷字体;
书中绝大多数药图上方有图名,深蓝底,金边金字;绘画风格为明内府绘本,绘制精细、彩绚丽,在构图与表现风格上,体现了画工的艺术创作水平。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其中的1 128幅精美的彩药图及极其罕见的219幅炮制图。因明代宫廷画师使用了神奇的矿物画材,历经400余年书中图像仍艳丽如新、层次分明。《履巉岩本草》是我国最早的彩图本草专著,该书采用局部细节真实写照的方式,运用了宋代花鸟画的手法,无论技法还是构图都堪称典范。《本草品汇精要》以工笔重彩设的方式彩绘底稿本,展现了画师重彩写实的功力[10]。在不同时代,对同一事物的绘画表现也不相同。如宋代前后的人物绘画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反映了宋代中医人体解剖学的发展。
1.4 实用价值
相较于保护古籍载体,充分发挥中医古籍的内容价值、继承传统中医药智慧,更显意义重大。相较于其他类古籍,中医古籍具有实用价值。不同于经书、史书,以及子部农家、法家、兵家等对当代相关领域学术理论有指导作用的古籍,中医古籍中记载的医家临证经验与医案、经典方剂、养生方法等沿用至今,依然发挥着实用价值,促进人类健康福祉。这些凝聚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经验,尤其是治法、方药,是现代中医防治疾病、临床医疗、科研、新药研发的重要依据。中医古籍资源,尤其是珍稀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中医药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医药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想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医学术思想,则须钻研中医经典文献,厘清学术思想发展的脉络,借助前人的智慧现代的疾病。
屠呦呦研究员凭借抗疟单体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一成果正是现代科学研究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的有力体现。通过对中医珍贵古籍资源抢救发掘,能够发现更多古代医家独具特的学术思想或创新思维,不仅能更好地促进中医学术的继承和发扬,而且能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医理论的创新潜质,对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推动中医学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古籍记载的内容仍是今天筛选药物的重要来源与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疫病历史悠久、成效显著,古代方剂是历代医家防疫治疫实践的结晶,是筛选新发疫病药物的重要来源。在新冠疫情过程中应用的三方三药,均是来自古代经典名方的化裁,如清肺排毒汤[11],由《伤寒论》中的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及《金匮要略》中的射干麻黄汤化裁而成。来源古籍内的经典方剂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依然疗效显著。
2 基于中医古籍价值构建中医古籍定级指标体系
古籍定级主要通过研究古籍传本的特征与异同,辨别古籍传本的真伪与优劣,进而确定古籍传本的级别等次,最终实现对古籍的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古籍定级标准》[12]是目前行业共同遵循的古籍定级标准,该标准重视古籍的历史时限维度判断,但尚未顾及不同类型古籍的自身特。评定结果中普遍存在中医古籍级别等次低的问题,导致一些极具价值的中医古籍未能受到相应的保护。
中医古籍是目前存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古籍类别,大量中医古籍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实用价值,应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客观评价。
从历史性、艺术性、学术性、实用性4个维度对中医古籍定级的相关指标进行系统梳理,尝试将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中医古籍定级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医古籍定级的评价建立一个动态量化模型,挖掘中医古籍自身价值,研究中医古籍传本的特征与异同,确定中医古籍的级别,为中医古籍珍贵名录的建立提供评价工具,为分级保护提供支撑。中医古籍定级可能涉及的评价指标(图1)中,历史性(文物价值)下设置版本年、成书年等二级指标;学术性(学术价值)下设置原创比率、知名度、珍稀程度、序跋数量、批注数量等二级指标;艺术性(艺术价值)下设置纸张、印刷工艺、藏印、牌记等二级指标;应用性(实用价值)下设置版本数量、完整程度、现代出版情况、现代应用情况等二级指标。
图1  中医古籍定级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
3  基于古籍价值构建中医古籍保护框架
要正确理解并处理古籍保护和古籍价值利用之间的关系,有效促进中医古籍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并实现,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应根据现存古籍的
调查情况,确定重点保护对象,制定分批次、有重点的科学合理的中医古籍保护计划,推进中医古籍多层级保护,实现中医古籍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13]
可按照以下4个层次有序开展中医古籍保护(图2)。
图2  中医古籍保护框架
3.1  文物价值保护
中医古籍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文献价值基于其实体本身的展现与发挥,故将中医古籍实体保护置于第一层级,原生性保护是针对古籍实体原本采取措施保护,包括硬件基础条件设施保护与软
件古籍修复。抢救濒危珍稀古医籍,保护中医古籍实体原本,就是保护了古医籍的文物价值。文物价值的保护包括以下措施:改善中医古籍保护的基础条件建设;参照标准,在保存环境、保管制度、保护措施等方面对中医古籍施以文物级的保护;古籍
修复。古籍修复是古籍原生性保护最重要的保护方式之一,当前应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中医古籍修复工作,为中医古籍再生性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3.2 艺术价值保护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中不仅包含古籍鉴赏、修复、装帧等技法的艺术价值,更是
蕴涵丰富而宝贵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承载着优秀的中医文化与中国文化价值,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珍贵古籍为原形依托,通过展览、研讨、讲座、培训等形式进行宣传普及与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医古籍保护意识,对古籍进行合理利用,传承中医文化。艺术价值的保护包括以下措施:收集中医古籍版本,建立版本数据平台;学习保存保护的古籍装帧艺术、修复技术、鉴赏方法等,将知识管理引入古籍修复行业,挖掘推广中医古籍保护知识[14];开展古籍保护技能人才培养。
3.3 学术价值保护
中医古籍是目前现存各类别古籍中使用频率最高、实用价值最大的一类古籍。学术价值的保护包括以下措施:发掘中医古籍精华,影印、点校整理出版中医古籍,中医古籍卷帙浩繁、时间跨度长、类别体系复杂,古籍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需要长期的投入与坚持,需要充分运用新技术[15];制作古籍图文缩微胶卷;有计划地实施古籍数字化。
3.4 应用价值保护
中医古籍记录着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是中医药学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医药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源头。在“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浪潮下,充分发挥中医古籍的实用价值,应致力于提取内容、淬炼旨要、简化表达,结合现实需要,推动中医的创新发展,利用历代医家实践智慧,为人民众的健康服务。应用价值的保护包括以下措施: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知
识图谱、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推动中医古籍文献知识服务;开展古代经典名方的价值挖掘,挖掘历代医家诊断经验;基于中医古籍循证挖掘中医诊疗方法,辅助诊疗决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古医籍中原创知识价值。 4 结语
中医古籍保护框架构建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才能适应古籍保护的发展需求。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医古籍评价体系和《中医古籍定级标准》,为中医古籍的鉴定、分级保护与整理提供参考,为国家定级标准的制定提供试验性个案样本。制定分批次、有重点的科学合理的中医古籍保护计划,充分挖掘与发挥中医古籍蕴藏的价值,保护与利用好中医药文化遗产,实现中医古籍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内在知识价值的发掘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黄东霞,赵宇波.我国古籍保护体系研究[J].农家参谋,
2018(14):261.
[2] Li MJ,Niu JF.A preservation framework for Chinese ancient
books[J].Journal of Documentation,2010,66(2):259-278.[3] 佟琳,张伟娜,葛政,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医古
籍书目分析与保护建议[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1,45(6):1-7.
[4] 裘俭,李鸿涛,张伟娜,等.中国传统医药档案文献成功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12):1057-1059.
[5] 甄雪燕,梁永宣.本草简史[J].文史知识,2018(7):24-30.
[6] 李士娟.清宫遗存孤本医籍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18(12):1298-1300,1308.
[7] 周艳红,马乾.论中医古籍在近代汉字研究中的价值[J].陕
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2):40-44.
[8] 张堩帛.明清时期中医药古籍插图艺术探究[J].图书馆论坛,
2018,38(7):128-133.
[9] 裘俭,郑金生.《补遗雷公炮制便览》一书的坎坷经历[J].中
医文献杂志,2007,25(3):46-48.
[10] 宋田田.民族古籍医书插图绘画艺术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
2020(4):251-252.
[11] 佟琳,马艳,范逸品,等.基于文献的清肺排毒汤组方
治疫应用规律探讨[J].中医杂志,2021,62(21):1877-1881.
[12] 国家图书馆.古籍定级标准:WH/T 20—2006[S].北京,2006.
[13] 李明杰.构建中华古籍层级保护体系的设想:从古籍价值属
性创新古籍保护思路[J].图书馆杂志,2009,28(3):14-19.[14] Jin F,Li M Y,Du Q D.Function design of ancient books
repairing archives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acit knowledge[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Science,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Berlin: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3:561-569.
[15] 黄水清,王晓光,夏翠娟,等.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加快
创新智能化发展[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2,34(5):4-20.
[收稿日期:2022-10-26]
[本文编辑:刘娜]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