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评价系统的架构设计
【关键字】评价非线性评价深化课改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一种操作技能性课程,比重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所以笔者比较关注学生课堂作品的完成,特别是对于作品的评价以及量化评价方案的实现。经过笔者走访发现,现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作品和评价的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是1对N的关系,如果每个学生作品点评1分钟,那么一堂课时间远远不够,所以现行的一般是以点带面,即出几个典型作品进行点评,以此来辐射全班学生的作品。其二,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完成作品的时间上有快慢和作品质量也有参差,所以目前很多教师采取的方案是“以先带后”,即先完成的学生来指导未完成的学生,一来可以避免已经完成作品的同学时间空余,二来可以弥补学生在指导学生这方面时间的不足。去年,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教基〔20XX年〕36号文件,对如何实施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文件中的第13点提到深化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推广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探索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机制。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提出非线性评价系统来完成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1/ 4
一、概念界定
1、非线性评价。在课堂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所接受的程度不一;建构到自我的体系中,从而内化出新的知识也是不一,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将这些知识辐射出来,进行知识与知识的碰撞,那么又会形成新的知识,这比教师单纯的讲解要有效的多,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将课堂学习中的学生看成是一个节点或者个体。借助网络,节点和节点之间的知识信息流动是1对N的,而且是每个节点对应的关系都是1对N,由此形成的知识信息流通量增长是几何倍数的,并且节点和节点相互之间的信息流动是发散的,这就保证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增量和体量的升级。
2、非线性评价系统。以ASP.NET为技术手段开发出来的,基于网状评价模型的一个网页系统。该系统采用Brown/ 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以目前的学校的电脑配置足以负载一堂课的访问量。由于B/S模式的跨平台性,这在客观上保证了本系统能够运用于几乎所有的电脑。
二、系统架构模型
2.1系统用户类型
在本系统中,按照权限功能的不同。定义了三种用户角:包括学生、教师、系统管理员三种角,教师可以发布教学资料、布置课堂任务和量化打分,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进行完
2/ 4
大学生网页设计期末作品
成并且上传作品,并对作品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和量化评价。管理员负责本系统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2.2系统模型
1、教师模块。本模块功能分类:发布任务,作品管理,成绩量化,成绩汇总四块内容。发布任务:由于本系统的教学基于以任务驱动型为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需要将本课知识点通过任务的形式展现。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提升自身的知识结构。作品管理:对学生上交的作品进行查验,剔除无效作品。成绩量化:对学生上传的有效作品进行量化打分,形成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成绩汇总:对本学期或学年的成绩进行汇总,从而形成学生的一个学期学年总评成绩。打破期末测试一考定学期的历史,从平时点滴开始综合反映该学生在本学期的表现情况,从根本上要求学生对每一堂课都要认真负责。
2、学生模块。我们知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建立就是为了更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强调学生自主的进行知识建构,并且根据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来更好的提升自己知识结构层次。利用本平台进行学习时,教师的地位逐渐弱化,只是在旁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和相互协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3、成绩计算模块。为了使成绩能够比较全面的反应学生的状况和能够健康积极向上将本系统运行下去,笔者将一堂课学生
3/ 4
的成绩分为作品分、同伴评价分、评价同伴分、教师量化分四个方面。学生作品最后的得分为上述四个分数之和,这样能够相对客观的反应学生在本堂课表现能力。
三、问题与结论
非线性评价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设计框架,本研究在技术层面为非线性评价系统提供环境知识,并重点实现知识中心的学习环境。一种新的学习技术系统建构需要时间和实践才能发展的更好。非线性评价系统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应对知识时代对于教学的汇合性挑战,本系统可以看成一种尝试,看成一个全新的体系,以支持知识时代的学习建构需求。
参考文献
祝智庭,王佑镁,顾小青.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XX年4月,4期:5-9.
张自慧,江敬尧,仲兆满.用Moodle建构虚拟学习环境的探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年6月,第六卷第二期:70-71.
4/ 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