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4.1.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 课时 | 1 | 课型 | 新授 | |||
学习内容分析 | 体验计算机程序运行过程及作用;熟悉简单的VB程序设计;了解程序及代码。 | |||||||
学习者分析 | 高一年级学生对于计算机编程知识可能接触很少,但他们已经具备了丰富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他们对“程序”具有好奇心,而且由于这时候他们有相当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也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对于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初步了解应当不会觉得十分困难。 | |||||||
三维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2)初步掌握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 ||||||
过程与方法 | (1)运行不同的程序,认识其工作工程与基本特征; (2)能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3)能归纳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想学电脑编程和代码 (1)感悟计算机“自动处理”的奥秘,激发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2)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 | |||||||
教学重点 | (1)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大体了解程序段执行的功能是什么; (2)初步体验vb语言编译环境,并尝试在其中操作执行一段实用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了解其工作过程。 | |||||||
教学难点 | (1)了解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2)利用计算机程序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 |||||||
教学设计思路 | 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课采用的流程是:引入问题(程序体验)——认识问题(程序分析)——解决问题(程序修改)——提高能力(探究实践)。 | |||||||
教学方法 | 自主探究、讲练结合、任务驱动 | |||||||
教学过程 | ||||||||
环节 | 教学内容 | 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教学引入 | 由学生写日记的习惯,里面内容需要保密,引出我习惯在电脑上写日记,也要保密,请同学想办法来帮助解决 |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得出可以设置打开文件的密码口令,隐含文件名,使用加密软件工具等方法 教师:想自己编写一段程序进行加密。引出课题,学习了本节内容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编写程序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 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演示已经加密好的日记文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新课学习 | 一、认知学习 1、所谓计算机程序,就是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指挥它来解决问题的一行一行的语句(也叫指令)。 2、人们编写程序告诉计算机做什么,计算机则严格地执行程序中规定的每个步骤,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二、任务实践 任务一:运行“程序1”、“程序2”,观察其作用及运行结果 任务二:小组讨论(1)以上两个程序有什么作用,描述其运行过程及结果 (2)程序是以什么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 任务三:探究活动 1、 将“程序1.vbp”中第13行的机内码值10改为20,保存为可立即执行exe文件格式 2、 用修改后的加密程序,重新加密文件。 3、 用原来的程序2.exe能否解密? 4、 打开“程序2.vbp”文件,观察内容,并与“程序1.vbp”相比较。尝试修改使其达到解密的要求。 三、拓展练习 “}sy$evi$gpiziv”是经过变换的一串字符,已知原文中每个字符的机内码被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值(称为数值偏移),且这个值不超过5,你能破译这句英文吗? 四、思考: 1、 对于拓展练习,你能否根据我给的解密程序设计出他的加密程序? 2、你能否设计一个偏移值不同的算法,让人不容易破解? |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74页内容并回答教师出示的问题,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升华 教师:演示利用加密程序如何加密 学生: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运行程序1(加密)和程序2(解密),观察其作用及运行结果 教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两段程序的具体内容: 在VB程序设计环境中打开“程序1.vbp”观察其内容,简单讲解语句的含义后运行 学生:完成任务要求,并能帮助小组同学解决问题 1、将“程序1.vbp”稍做修改,重新加密自己的文件。 2、 用原来的程序2.exe能否解密? 3、 打开“程序2.vbp”文件,观察内容,并与“程序1.vbp”相比较。尝试修改,使其达到解密的要求。 | 了解计算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通过尝试,初步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及作用 通过简单分析各语句的含义,使学生对程序代码有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了解本例加密的实质是将机内码值进行了变换,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准备 鼓励学生用所学到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 | |||||
课堂小结 | 课件演示总结本节知识点,告诉学生计算机是不会自己解决问题的,但它可以在人们编好的程序指示下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选用合适的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 | |||||||
教学 反思 | 本节课围绕“加密”、“解密”这一问题,让学生体验程序的运行过程及作用。这节课成功地引领学生走进了程序设计的殿堂,让他们有兴趣、有信心或者有意识地进行更多的实践与探索。这种引导,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成功之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积极思考、广泛交流、主动探究,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