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因疫情所致,线上会议、线上教学已经是我们熟悉、常用的工作、学习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出现了“网课爆破”这样一种通过网络入侵的方式,破坏线上课堂秩序的行为。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后,捣乱的人进入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甚至辱骂等极端方式,扰乱教学秩序。
为切实加大网暴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维护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中央网信办近日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网络暴力治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作出要求。
“网课爆破”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网课空间
一段音乐,屏幕上出现一个白面板,有人打字:“你瞅啥?我是梦泪。感谢发来的会议号。”多个账号反复加入网络课程,不断播放吵闹音乐,并对老师进行辱骂。
据了解,“梦泪”原意是指某电竞职业选手的游戏ID“梦之泪伤”,但在“网课爆破”里,它被赋予了不同含义,不少入侵网课的捣乱者,用“梦泪”做头像或名称配上音频扰乱课堂,导致一些老师看到“梦泪”相关文字、图片都会紧张。据知情者披露,此类“爆破”成因复杂,有些是学生请人进入网络课堂、会议室捣乱。经有关媒体调查了解,一些账号、密码的来源有的是黑客破解,他们组成社交组,交流侵入网课的信息和技术,更多的则是学生将相关信息外泄,“引狼入室”。
针对“网课入侵”的恶行,越来越多学校开始采取防范措施,除了要求老师及时更换网络会议号和开启等候室、要求学生实名进入会议并开启摄像头等预防手段外,有的学校还通过更换线上教学平台、直播课转录播课、聊天内授课等方式防范“网课入侵”。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说,网络暴力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就是会对某一个人的合法权利造成非常现实和直接的危害。由此可见,“网课爆破”就是一种网络暴力。一位网络安全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网课爆破”的成因较为复杂,有些是学生反感上网课,自己或邀请“爆破手”捣乱,实现把网课搞黄的目的;有些是因矛盾而起,通过这种方式公开报复;有些是纯粹的恶作剧;还有些是受“黑客”影响。
切实加大网络暴力治理力度
中央网信办印发的《通知》中指出,对首发、多发、煽动发布网暴信息的账号,依法依规采取关闭账号等措施,情节特别严重的,全网禁止注册新账号。涉及违法犯罪的,则移交相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中原治安研究中心教授崔向前认为,入侵开放性课堂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犯罪和侮辱犯罪,如果采用爆破的方式进入,可能构成违法。网络安全教育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崔向前表示,“这种案件最好是预防,平台提高安全防护技术。另外,师生都要共同预防,不能无限开放。”
多位专家表示,“网课爆破”不仅扰乱网络平台的公共秩序,也给很多人带来了实际伤害。当下,对“网课爆破”乱象亟待整治、精准打击。在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上,首先,网络安全教育应当加强,有些
未成年人不知道这种情况属于违法行为。当然,像“网课爆破”类似一些事件,有可能是学生恶作剧,甚至是学生自己在网上恶搞,这种情况下它主要是扰乱的问题。其次,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应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引起高度重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众的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最后,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家庭等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加强对网络暴力的治理,加强对未成年人“网课爆破”行为严肃查处。众所周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如果不满十六周岁,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网课在线课堂免费
此外,网络平台应当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加强监管,将打击恶意入侵网课者和加强网络漏洞补修结合起来。同时,加强网络管制与文明上网教育也十分重要。只有多方协力,综合施策,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形成有效的防范机制,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绿、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编辑    王凡)
修身自律
Constraint
青春期健康0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