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自动化杂志
一、
前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各高等学校所有大一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对计算机
操作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作为一门公共课,要求传授内容也越来越多,该课程作为学生后续专
业课程学习的必备信息技能,无论对后续的学习还是工
作、科研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在这种情况下,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经历了授课方式,
授课课时等多方面的变化,授课方式由原来的老师主导,
变成为以学生为主,以老师满堂灌变成为以老师引导为辅
助学生操作为主体的授课方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
上课以学生为“中心”
展开,课时由当时的2015年的64学时,变成2017年的48学时,又变成现在的28学时,可以说
是课时越变越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传授的内容又变多
excel线上教学课程了,如何开展好现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是我院教学团队
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现状1.教师团队编写适用学生教材学校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总学时28个,平均每章仅4个学时,大大少于区级同类院校的课时安排。在学时大幅减少的情况下,
要保证教学质量,仅要求课程任课教师与时俱进地备课、授课是远远不够
的,更重要的是在教学手段及资源建设方面上必须作出重大的改革。
在学习内容多,任务重,老师压力大的情况下,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教研室的教学骨干老师整体规划,
编写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书,该书出版后,有不少高校在使用,获得了专家、教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为了跟上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我院教师团队又对该教
材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编写了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版),在该书中增加了一些新的知识点,
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新了相应的内容,
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作为核心指导思想,以微课版的形式出版,
全书涵盖所有章节重、难点内容共录制微课视频90多个,读者只需要通
过手机扫描书中对应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
轻松掌握相关知识。全书采用案例式的讲解方式,重在训
练学生在计算机应用中的操作能力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
养,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运用能力以及
OFFICE 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实践环节,帮助教师在较短的、更好的组织、完成教学任务,为不同起点的读者创设一个主动学习的条件,完成从
线上“金课”
建设———以《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为例余建芳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崇左
532200)
摘要: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高校所有大一学生的必修课,涉及内容多而且广泛,
仅仅依靠现有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线上“金课”的建设符合当下教学的迫切需要,加大在线“金课”建设力度,全面高效地开展在线“金课”建设,将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关键举措。关键词:线上“金课”;建设;思考;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图分类号:G642.3;G434;TP3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608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Golden Course"
-Taking the〈Basic Computer Culture 〉Course as an Example
YU Jianfa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532200)
Abstract :A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all freshme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culture in-volves many and extensive contents,which can not achieve the expected effect only by relying on the existing teaching methods.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golden course"meets the urgent needs of current teaching.It will be the basic course of computer cultur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golden course"and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golden course"comprehensively and efficiently key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Keywords :online "golden course";construction;thinking;basis of computer culture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No.2016FG01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No.JGYB201615)资助.
*
*总第433期
20201015Education
30··
办公自动化杂志(下转第20页)
实践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的学习过程,教研室教师团队编写了配套实验教程《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程》与教材配套使用。
2.存在问题
在现编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发现,教学效果仍然不很理想,主要原因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步伐,但大多数同学表现出的是内容太多难以消
化,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存在上课时间少、
所学内容多、任务压力大的情况,对教师来说,还难以实施因材施教,考试过关率也不高。
三、关于线上
“金课”1.线上“金课”
的由来2018年6月教育部召开了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集结号。陈宝生部长在会议上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教育部提出在今后两年到三年时间内,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深化课堂教学革命。建设五大类型“金课”,线上“金课”就是其中一种,“互联网+教育”催生的一种新课———慕课(MOOC),是有生命力、有前途、有未来的课,是有可能通过网络改变教育的课。线上“金课”就是精品慕课。大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用、学,是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人才培养质量“变轨超车”的关键一招。[2]
2.线上“金课”应用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意义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本科院校教学信息化的重要环节,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每学年第一学期招收的新
生人数5000名左右,人数多,班级多,
师资紧张,排课难,资源严重不足多种问题并存。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开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发挥网上资源在教学中的
作用,以在线促教,以在线促学。为教师的网上备课、
参考、教学与交流提供平台,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拓展知识提供帮助,更大限度地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这也是作者的思考初衷。
据作者调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各大专院校开设课时普遍在60个学时以上,有的甚至达到85个学时。而该课程主要讲述的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以及计算机网络及Internet 应用、多媒体技术等内容的。我院要求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系统考试,随机抽题,考题分布范围广,内容涉猎范围大,而学校只安排了28个学时,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在这种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要能够跟上教师的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在线“金课”平台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帮助,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可以利用
课余时间来自学、自测,学习方式不再单一,
而线上“金课”就为学生提供了灵活、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老师也可以用在线的形式来监督学生的学习。而且师生能够及时互动交流,老师也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3]
四、线上“金课”建设思考
如何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打造成符合“两性一度”标准的线上“金课”?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本科院校,要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标准。1.教师转变观念
线上“金课”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首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授课观念,研究出符合应用
型人才特征的课程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以及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质量。[4]2.进行学习内容的整合,做到所有资源网上共享
通过科学研究,抓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根据计算机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实修订教学大纲,保持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做到课程教学资源全部上网,实现提供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师生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自学辅导课件,提高其智能化水平与网络化程度。学生能通过网络实现自我测试,
自动判断,建设辅助教师完善系统的知识库,提高课程辅导的层次与水平。
3.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线上学习平台
积极安排课前、课中、课后的任务,引导学生将计算机应用学习与各自专业领域应用结合起来,全面促进素质教育。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微视频、慕课等多种教学资源和手段,培养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4.教学团队不断完善学习资源与考试资源
课程资源建设要紧跟前沿性、先进性与实用性,形成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视频、教学资料、随堂测验、课堂讨论、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平时测试、
阶段性汇总和课程结构“按周发布学习课程或按每周一讲发布学习课程”为一体的在线教学模式课程,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模式,针对本课程综合性较突出的特点,
在实践部分进一步体现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突出以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实践,达到“能学、辅教”的目标。不断地、适时地更新课程资源,保证课程的前沿性、先进性与实用性,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体现我校当前的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成就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建成集理论、新技术、一流实验平台、教
材及参考书、立体化教学和资源网络教学条件、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在线课程。通过微课程、
动画、视频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不断完善考试测试模式,将计算机等级考试、期末考试与平时实践性考试相结合,促进应用能力教育的实现。
5.预期效果
本课程是全校的公共必修课,
该课程建设完成后,将大力提升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增强学习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个性化学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和不同专业的要求,能够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灵活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
20201015Education
总第433期
31··
办公自动化杂志
(上接第31页)
通过在线“金课”平台的建设,
进一步深化了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1)学生的测试成绩逐步提高,
考试通过率不断提升;(2)在线网络课程的开设,增添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对本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根据自身情况,在课下
积极开展在线网络自主学习,
学习的积极性明显增强;(3)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播“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增加了师生间互动、
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教师开展启发性教学;
(4)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通过师生之间的充分交流与互动,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由知识教育向应用能力教育的转变;
(5)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可以监控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学习效果,数据容易导出。
五、总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线“金课”
建设,符合当下教学的迫切需要,是时代的产物,
顺应时代潮流,加大在线“金课”建设力度,全面高效地开展在线
“金课”建设,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写好公共计算机教育“奋
进之笔”的关键举措。[5]参考文献
[1]周晓娜,李国军,
陈德祥.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J].计算机教育,2020年4月10日第4期:142.
[2]揭开“金课”
的神秘面纱[EB/OL].nic.upc.edu/2019/0528/c7404a208191/pagem.htm?from=groupmessage.2019-05-28.
[3]付吉菊,
李爽.基于雨课堂和微课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讨[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0年2
月,
第28卷第1期:81-83.[4]张志明,金维才.新工科背景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路径[J].黑河学院学报,2020年第3期(2020年3月):103-106.
[5]薛茜.高校金课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年20期:64-66.作者简介
余建芳,女,1978年生,甘肃天水人,
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图书馆数字化。发表论文16余篇。
3.以数据为中心
由于传感器节点是通过随机撒播的方式部署在监测区
域内的,所以不可能用唯一的IP 地址来标识节点。用户进
行查询时,是以数据为中心,
并不依靠节点的编号。四、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物体探测、位置识别以及监测周围环境等能力,使得它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农业、环境、医疗、家庭等领域。
1.军事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最早被应用于军事领域,因为传感器网络是由密集型、低成本、随机分布的节点组成的,自组织性和容错能力使其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在恶意攻击中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这一点是传统的传感器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一点,使传感器网络非常适合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中[3]。比如,可以进行环境侦察与监视、监控装备和物资、探测核武器和生化攻击等。
2.农业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用于温室环境中的信息采集和控
制,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监测动植物信
息,对动物的生活习性环境、
生理状况等进行观测研究。3.环境科学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简单易行,以无人值守的方
式长期工作,因此可作为对环境变化进行长期有效观察,并且还可以避免传统数据收集方式给环境带来的侵入式破
坏[4]。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用于监测海水质量、
火山活动、候鸟的迁徙等。
4.医疗健康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远程采集人体生理数据,也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医院的药物控制和药品管理、辅助诊断和监控病人状态,跟踪和监控医院内医生、护士及病人的行动,远程实时监测特殊人(如老年人、婴儿、有发病隐患的病人等)
健康状态,远程等诸多服务[5]。
5.家庭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在冰箱、
洗衣机、吸尘器、空调等家电设备中嵌入传感器节点,构建智能家庭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无线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可利用手机或其它移动终端对家电进行远程操作和管理,为人们提供更加方便的智能家居环境。
五、结束语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容错性高、组网灵活以及可
扩展性强等优点,它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向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将在许多新的应用领域服务于人类社会。由于传感器节点具有能量受限的特点,节点的管理成为现阶段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正常应用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使节点能量利用率最大化,是目前很多学者正在研究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无线传感器网络Sybil 攻击检测及安全路由协议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2006.
[2]马飒飒.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3]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14(7):1282-1291.
[4]刘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与影响因素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3):48-49.
[5]刘恒,何光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医疗领域的展望[J].信息与电脑,2011(7):80-81.作者简介
李玲,女,山东临沂人,讲师。研究方向:
无线传感器网络信任管理,
数据库。总第433期
2020年10月15日
Mobile Office ·Home Office
2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