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 验 报 告
专业名称 网络工程
课程名称 TCP/IP协议
项目名称 ARP欺骗
班 级 网工班
学 号
姓 名
同组人员
实验日期 2014.1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 加深对ARP高速缓存的理解
2) 了解ARP协议的缺陷
3)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2.相关知识点
ARP表是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表,任何实现了IP协议栈的设备,一般情况下都通过该表维护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这是为了避免ARP解析而造成的广播数据报文对网络造成冲击。ARP表的建立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二个途径:
1) 主动解析,如果一台计算机想与另外一台不知道MAC地址的计算机通信,则该计算机主动发ARP请求,通过ARP协议建立(前提是这两台计算机位于同一个IP子网上);
2) 被动请求,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台计算机的ARP请求,则首先在本地建立请求计算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表。
因此,针对ARP表项,一个可能的攻击就是误导计算机建立正确的ARP表。根据ARP协议,如果一台计算机接收到了一个ARP请求报文,在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情况下,该计算机会用ARP请求报文中的源IP地址和源MAC地址更新自己的ARP缓存:
1) 如果发起该ARP请求的IP地址在自己本地的ARP缓存中;
2) 请求的目标IP地址不是自己的。
3.主机IP地址和MAC地址
5A 172.16.1.2 C03FD-072D94
5B 172.16.1.1 C03FD-05B005
5C 172.16.1.3 C03FD-072E20
5E 172.16.1.4 C03FD-05ABEF
二、实验内容
(根据本次实验项目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可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概述、实验具体步骤、关键技术分析、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步骤
1) 主机A ping 主机C。观察主机A、C上是捕获到的ICMP报文,记录MAC地址。
2) 主机D启动仿真编辑器向主机A编辑ARP请求报文(暂时不发送)。其中:
MAC层:“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D的MAC地址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主机A的MAC地址
MAC层:“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D的MAC地址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主机A的MAC地址
ARP层:“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D的MAC地址
“源IP地址”设置为主机C的IP地址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
“目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A的IP地址
“源IP地址”设置为主机C的IP地址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
“目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A的IP地址
3) 主机D向主机C编辑ARP请求报文(暂时不发送)。其中:
MAC层:“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D的MAC地址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主机C的MAC地址
ARP层:“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D的MAC地址
“源IP地址”设置为主机A的IP地址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
“目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C的IP地址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主机C的MAC地址
ARP层:“源MAC地址”设置为主机D的MAC地址
“源IP地址”设置为主机A的IP地址
“目的MAC地址”设置为000000-000000。
“目的IP地址”设置为主机C的IP地址
4) 观察并记录主机A和主机C的ARP高速缓存表
5) 主机A上ping主机Ctcpip路由协议(“ping 主机C的IP地址 –n 1”)。
主机A、C停止捕获数据,分析捕获到的数据,并回答以下问题:
主机A、C捕获到的ICMP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是什么?
结合主机A和主机C捕获到的数据包,绘制出第8步发送的ICMP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路径图。
主机A 源MAC C03FD-072D94 目的MAC C03FD-05ABEF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