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列表与链表的区别详解
⽬录
python 列表和链表的区别
列表的实现机制
链表
链表与列表的差异
python 列表和链表的区别
python 中的 list 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列表,传统列表——通常也叫作链表(linked list)是由⼀系列节点来实现的,其中每个节点都持有⼀个指向下⼀节点的引⽤。
class Node:
def __init__(self, value, next=None):
self.value = value
< = next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将所有的节点构造成⼀个列表了:
>>> L = Node("a", Node("b", Node("c", Node("d"))))
>>> value
'c'
这是⼀个所谓的单向链表,双向链表的各节点中还需要持有⼀个指向前⼀个节点的引⽤
但 python 中的 list 则与此有所不同,它不是由若⼲个独⽴的节点相互引⽤⽽成的,⽽是⼀整块单⼀连续的内存区块,我们通常称之为“数组”(array),这直接导致了它与链表之间的⼀些重要区别。
例如如果我们要按既定的索引值对某⼀元素进⾏直接访问的话,显然使⽤数组会更有效率。因为,在数组中,我们通常可以直接计算出⽬标元素在内存中的位置,并对其进⾏直接访问。⽽对于链表来说,我们必须从头开始遍历整个链表。
但是具体到 insert 操作上,情况⼜会有所不同。对于链表⽽⾔,只要知道了要在哪⾥执⾏ insert 操作,
其操作成本是⾮常低的,⽆论该列表中有多少元素,其操作时间⼤致上是相同的。⽽数组就不⼀样了,它每次执⾏ insert 操作都需要移动插⼊点右边的所有元素,甚⾄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能还需要将这些列表元素整体搬到⼀个更⼤的数组中去。
也正因如此,append 操作通常会采取⼀种被称为动态数组或‘向量'的指定解决⽅案,其主要想法是将内存分配的过⼤⼀些,并且等到其溢出时,在线性时间内再次重新分配内存。但这样做似乎会使 append 变得跟 insert⼀样糟糕。其实不然,因为尽管这两种情况都可能会迫使我们去搬动⼤量的元素,但主要不同点在于,对于 append 操作,发⽣这样的可能性要⼩得多。事实上,如果我们能确保每次所搬⼊的数组都⼤过原数组⼀定的⽐例(例如⼤20%甚⾄100%),那么该操作的平均成本(或者说得更确切⼀些,将这些搬运开销均摊到每次 append 操作中去)通常是常数!
数组数据是连续的,⼀般需要预先设定数据长度,不能适应数据动态的增减,当数据增加是可能超过预设值,需要要重新分配内存,当数据减少时,预先申请的内存未使⽤,造成内存浪费。链表的数据因为是随机存储的,所以链表可以动态的分配内存,适应长度的动态变化
1.数组的元素是存放在栈中的,链表的元素在堆中
2.读取操作:数组时间复杂度为O(1),链表为O(n)
3.插⼊或删除操作:数据时间复杂度为O(n),链表为O(1)
列表
关于列表的存储:
列表开辟的内存空间是⼀块连续的内存,把这个内存等分成⼏份(单位是字节),他是连续存储的。
如果⼀个列表长度已满,再append添加元素的话,会在内存中重新开辟⼀个2倍的内存空间以存储新元素,原列表内存会被清除。
列表与链表复杂度:
按元素值查:
按顺序查,复杂度是⼀样的。
按⼆分查,链表没法查.
按下标查:
列表是O( 1 )
链表是O(n)
在某元素后插⼊:
列表是O(n)
链表是O( 1 )
删除某元素:
列表是O(n)
链表是O( 1 )
链表------->列表相对应的数据结构
链表是⼀种线性数据结构(与树形结构相对),不是进⾏连续存储的。
链表中每⼀个元素都是⼀个对象,每个对象称为⼀个节点,包含有数据域key和执⾏下⼀个节点的指针next。通过各个节点之间的相互连接,最终串联成⼀个链表。
1、存储的过程中,需要先创建节点,然后进⾏定义。
# 节点定义:
class Node( object ):
def __init__( self ,item):
self .item = item # 数据域
self . next = None # 指针域
n1 = Node( 1 )
n2 = Node( 2 )
n3 = Node( 3 )
n1. next = n2
n2. next = n3
# 通过 n1 到n3的值
print (n1. next . next .item)
只保留头结点,执⾏第⼀个位置,剩下的都是next去指定。
2、链表遍历:(头节点的变动)
# 节点定义:
class Node( object ):
def __init__( self ,item):
self .item = item # 数据域
self . next = None # 指针域
n1 = Node( 1 )
n2 = Node( 2 )
n3 = Node( 3 )
n1. next = n2
n2. next = n3
# 通过 n1 到n3的值
print (n1. next . next .item)
3、链表节点的插⼊和删除操作(⾮常⽅便,时间复杂度低)
插⼊:
p = Node( 5 ) # 要插⼊的值
curNode = Node( 1 ) # 标志位
# 顺序不能乱,否则就不到原链表中的下⼀个值
p. next = curNode. next # 指定插⼊值之后的值为标志位之后的值
curNode. next = p # 然后再把原先的链next指向改成插⼊的值
删除:
curNode 代表当前值
p = curNode. next # 表⽰要删除的数
curNode. next = p. next # 重新指定建⽴链表
del p 删除数
4、建⽴链表(单链表)
1)头插法:是在head头节点的位置后插⼊数;得到的链表与原先的列表顺序是相反的。
def createLinkListF(li):
l = Node() # 始终指向头节点
for num in li:
s = Node(num)
s. next = l. next
l. next = s
return l
2)尾插法:在链表的尾巴上插⼊。相当于是追加,必须时刻记住尾巴在哪⼉
def createLinkListR(li):
l = Node()
r = l # r指向尾节点
for num in li:
s = Node(num):
r. next = s
r = s # 重新指定尾节点
双链表
双链表中每个节点有两个指针:⼀个指向后⾯节点,⼀个指向前⾯节点。
1、节点定义:
class Node( object ):
def __init__( self ,item = None ):
self .item = item # 记录当前值
self . next = None # 记录下⼀个值
self .prior = None # 记录前置的⼀个值
2、双链表节点的插⼊和删除
curNode = Node( 1 ) # 取⼀数据作为标志位
1)插⼊:
p = Node( 2 ) # 要插⼊的数
p. next = curNode. next # 指定插⼊数的next 是当前数的next
curNode. next .prior = p # 指定插⼊数的下⼀个数的前置数为当前的数值
p.prior = curNode # 插⼊数的前置数为标志位
curNode. next = p # 指定,标志位的next数是当前要插⼊的数
2)删除:
p = curNode. next # 标志位的下⼀个数,要删除的数
curNode. next = p. next # 将next指向下⼀个数
p. next .prior = curNode # 将要删除数的下⼀个数的前置数改为标志位
del p # 删除当前数
3、建⽴双链表
尾插法:
def createLinkListR(li):
l = Node()
r = l
for num in li:
s = Node(num)
r. next = s
s.prior = r
r = s
return l,r
单链表逆置
循环反转单链表。在循环的⽅法中,使⽤pre指向前⼀个节点,cur指向当前节点,每次把cur->next指向pre即可。
# 创建节点
class Node( object ):
def __init__( self ,item = None , next = None ):
self .item = item # 数据域
self . next = next # 指针域
# 循环逆置⽅法
def revLinkList(link):
if link is None or link. next is None :
return link
pre = link # 记录当前节点的值
cur = link. next # 记录下⼀节点的值
pre. next = None # 先将当前节点的next指向定为None
while cur: # 链表中⼀直有值
tmp = cur. next # 获取cur的下⼀个值,临时赋值给tmp
cur. next = pre # 将cur值指向pre
pre = cur # 重新指定
cur = tmp
return pre # 把当前值返回
#应⽤
link = Node( 1 , Node( 2 , Node( 3 , Node( 4 , Node( 5 , Node( 6 , Node( 7 , Node( 8 , Node( 9 )))))))))
r = revLinkList(link): # 链表逆置之后,得到的head值
while r:
print ( "{0}---->" . format (r.item)) # 输出逆置后的当前值
r = r. next # 获取下⼀个,重新赋给r,然后交给上边输出
列表的实现机制
Python 标准类型 list 就是⼀种元素个数可变的线性表,可以加⼊和删除元素,并在各种操作中维持已有元素的顺序(即保序),⽽且还具有以下⾏为特征:
基于下标(位置)的⾼效元素访问和更新,时间复杂度应该是O(1);为满⾜该特征,应该采⽤顺序表技术,表中元素保存在⼀块连续的存储区中。
允许任意加⼊元素,⽽且在不断加⼊元素的过程中,表对象的标识(函数id得到的值)不变。为满⾜该特征,就必须能更换元素存储区,并且为保证更换存储区时 list 对象的标识 id 不变,只能采⽤分离式实现技术。
在 Python 的官⽅实现中,list 就是⼀种采⽤分离式技术实现的动态顺序表。这就是为什么⽤ list.append(x) (或 list.insert(len(list), x),即尾部插⼊)⽐在指定位置插⼊元素效率⾼的原因。
在 Python 的官⽅实现中,list 实现采⽤了如下的策略:在建⽴空表(或者很⼩的表)时,系统分配⼀块能容纳 8 个元素的存储区;在执⾏插⼊操作(insert 或 append)时,如果元素存储区满就换⼀块 4 倍⼤的存储区。但如果此时的表已经很⼤(⽬前的阀值为50000),则改变策略,采⽤加⼀倍的⽅法。引⼊这种改变策略的⽅式,是为了避免出现过多空闲的存储位置。
列表的实现可以是数组或者链表。列表是⼀种顺序表,顺序表⼀般是数组。列表是⼀个线性表,它允许⽤户在任何位置进⾏插⼊、删除、访问和替换元素。python获取数组长度
列表的实现是基于数组或者基于链表结构,当使⽤列表迭代器的时候,双向链表结构⽐单链表结构更快。
Python 中的列表英⽂名是 list,因此很容易与 C 语⾔中的链表搞混了,因为在 C 语⾔中⼤家经常给链表命名为 list。事实上 CPython,也是我们常见的⽤ C 语⾔开发的Python 解释器,Python 语⾔底层是 C 语⾔实现的)中的列表根本不是列表。在 CPython 中列表被实现为长度可变的数组。
从细节上看,Python 中的列表是由其他对象的引⽤组成的连续数组,指向这个数组的指针及其长度被保存在⼀个列表头结构中。这就意味着,每次添加或删除⼀个元素时,由引⽤组成的数组需要改变⼤⼩(重新分配)。幸运的是,Python在创建这些数组时采⽤了指数分配,所以并不是每次操作都要改变数组的⼤⼩。但是,也因为这个原因添
加或者取出元素是平摊复杂度较低。不幸的是,在普通链表上“代价很⼩”的其他⼀些操作在 Python 中计算复杂度相对较⾼。
总的来说,Python中的列表是⼀个动态的顺序表,⽽顺序表⼤多是由数组实现的。
链表
链表是由许多相同数据类型的数据项按照特定的顺序排列⽽成的线性表。链表中的数据项在计算机的内存中的位置是不连续且随机的,然⽽列表是连续的。链表数据的插⼊
和删除是很⽅便的,但数据的查效率较低,不能像列表⼀样随机读取数据。
链表由⼀个⼀个的结点构成,每个结点由数据域和“指针域”组成,数据域存储数字,“指针域”指向下⼀个结点所在的内存地址。(因为Python 中没有指针这⼀概念的,这⾥的指针是⼀种指向)
class Node(object):
"""节点"""
def __init__(self, elem):
self.elem = elem
< = None
链表封装的⼀系列操作:
class SingleLinkList(object):
"""单链表"""
def __init__(self, node=None):
self.__head = node
def is_empty(self):
"""链表是否为空"""
return self.__head == None
def length(self):
"""链表长度"""
# cur游标,⽤来移动遍历节点
cur = self.__head
# count记录数量
count = 0
while cur != None:
count += 1
cur =
return count
def travel(self):
"""遍历整个链表"""
cur = self.__head
while cur != None:
print(cur.elem, end=" ")
cur =
print("")
def add(self, item):
"""链表头部添加元素,头插法"""
node = Node(item)
< = self.__head
self.__head = node
def append(self, item):
"""链表尾部添加元素, 尾插法"""
node = Node(item)
if self.is_empty():
self.__head = node
else:
cur = self.__head
!= None:
cur =
< = node
def insert(self, pos, item):
"""指定位置添加元素
:
param pos 从0开始
"""
if pos <= 0:
self.add(item)
elif pos > (self.length()-1):
self.append(item)
else:
pre = self.__head
count = 0
while count < (pos-1):
count += 1
pre =
# 当循环退出后,pre指向pos-1位置
node = Node(item)
< =
< = node
def remove(self, item):
"""删除节点"""
cur = self.__head
pre = None
while cur != None:
if cur.elem == item:
# 先判断此结点是否是头节点
# 头节点
if cur == self.__head:
self.__head =
else:
< =
break
else:
pre = cur
cur =
def search(self, item):
"""查节点是否存在"""
cur = self.__head
while cur != None:
if cur.elem == item:
return True
else:
cur =
return False
链表与列表的差异
Python 中的 list(列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列表,传统的意义上的列表就是链表,不同地⽅在于链表在数据存储⽅⾯更加的⾃由,其带有指⽰下⼀个结点未知的指向,可以随意的存储数据。⽽列表则只能分配在⼀段连续的存储空间⾥,且是作为⼀个整体,这就⼤⼤限制了数据的变更操作,但其在进⾏⼀些
基础简单的操作时,时间复杂度极低。
list(列表):动态的顺序表
链表:存储地址分散的,需要“指针”指向的线性表
链表插⼊删除效率极⾼,达到O(1)。对于不需要搜索但变动频繁且⽆法预知数量上限的数据,⽐如内存池、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络通信协议栈的 trunk 管理等。甚⾄就连很多脚本语⾔都有内置的链表、字典等基础数据结构⽀持。
列表是⼀个线性的集合,它允许⽤户在任何位置插⼊、删除、访问和替换元素。
列表实现是基于数组或基于链表结构的。当使⽤列表迭代器的时候,双链表结构⽐单链表结构更快。
有序的列表是元素总是按照升序或者降序排列的元素。
实现细节
python中的列表的英⽂名是list,因此很容易和其它语⾔(C++, Java等)标准库中常见的链表混淆。事实上CPython的列表根本不是列表(可能换成英⽂理解起来容易些:python中的list不是list)。在CPython中,列表被实现为长度可变的数组。
可参考《Python⾼级编程(第2版)》
从细节上看,Python中的列表是由对其它对象的引⽤组成的连续数组。指向这个数组的指针及其长度被保存在⼀个列表头结构中。这意味着,每次添加或删除⼀个元素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