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分析补充内容:
1. 面向对象分析的五个层次
面相对象分析由五个主要活动组成,即确定类-&-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和定义服务(方法)。对于一个复杂问题的面向对象的模型可用五个层次表示:类-&-对象层、结构层、主题层、属性层和服务层,如图1:
图1 对象模型的五个层次
主题(Subject)层:主题给出分析模型的总体概貌,是控制读者在同一时间所能考虑的模型规模的机制。
类-&-对象(Class & Object)层:对象是数据及其处理的抽象。它反映了保存有关信息和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能力。
结构(Structure)层:结构表示问题域的复杂性。类 - 成员结构反映了一般 - 特殊关系,整体 - 部分结构反映了整体 - 部分的关系。
属性(Attribute)层:属性是数据元素,用来描述对象或分类结构的实例,可在图中给出并在对象的储存中指定,即给出对象定义的同时,指定属性。
服务(Serves)层:服务是接收到消息后必须执行的一些处理,可在图上标明它并在对象的储存中指定,即给出对象定义的同时,定义服务。
五个层次就像合并在一起的五个透明的图层一样,每一层从不同角度将对象模型更细化、更具体化。
2. 五个层次对应的五个活动
面向对象的模型的五个层次对应着分析建模的五个主要活动。这五个活动的工作可以不按顺序进行,也没必要完成一项活动后才开始另一项活动工作。也就是说,五个主要活动可以同时(并行)处理;可以从较高抽象层转移到较低的具体层,然后再返回到较高抽象层继续处理;当系统分析员在确定类对象模型是什么-&-对象的同时,想到该类的服务,则可以先确定服务后,再返回去继续寻类-&-对象;没有必要遵循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
3. 面向对象分析流程
一般情况下,面向对象分析过程可按照下列流程进行:确定类-&-对象、识别结构、识别主题、定义属性、建立动态模型、建立功能模型、定义服务(方法)。但是,对于大型的、复杂的问题,不可能严格按照上面流程进行,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寻、确定、识别、建立和定义来构造模型,即先构造出模型的雏形或部分,再逐步扩充、修改、求精直至满意以为止,最后,构造出符合问题域需求的正确的、准确的、完整的目标系统的模型,并编写出需求规格说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