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课堂笔记(6)第五篇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论)
第一章 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基本含义: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
构成要素: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和政治态度等方面。
1.政治心理的类型
1.个体政治心理
个体政治心理:社会成员在个体状态下具有的政治心理活动及其状态,它是个人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政治关系和所具的社会政治经验的一种心理反映,也是个人社会政治实践生活的产物。
两种基本类型: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和普通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
(1)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
角本身虽然决定着角体现者的某种共同特性,但它却不能决定每个角体现者个人的活动和行为。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政治家的个性同样各具特。美国心理学家J·D.巴伯运用发展心理学的概念,提出四种总统类型的划分。
四种性格模式分析:a主动—积极型:(杰佛逊) b主动—消极型:(约翰·亚当斯、尼克松)c被动—积极型:(麦迪逊)d被动—消极型:(华盛顿)
上述划分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某些政治家或政治领袖政治心理的共同特点。但实际上,这些政治家或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要复杂得多,因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多元的矛盾的过程,交织着积极的、消极的多种心理因素的冲突。所以,我们很难用某一种类型概括某个政治家或政治领袖的心理全貌。例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总统里根、前苏共总书记斯大林、赫鲁晓夫等。
(2)普通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
冷漠型政治心理:“政治冷漠”甚至“政治冲突”。热情参与型政治心理:正确处理需要、动机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有效保护和积极引导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冷漠型政治心理和热情参与型政治心理:易于呈现相互转变或交叉作用的状态。
2.体政治心理
体政治心理:个体在共同的政治活动、政治环境中形成的政治心理状态,它是社会体对本身特定的政治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体的政治关系的反映。
五种基本类型:阶级政治心理、民族政治心理和集团政治心理;阶层政治心理和大众政治心理。
(1)阶级政治心理
①具体表现:由阶级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
②基本特征:共同的政治认知(政治认同);共同的政治情感;共同的需求意识和动机(利益需求结构和方向)。
③历史形态: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民族政治心理
①主要内容:民族政治精神(精神状态、精神价值);民族政治感情(认同、依恋、热爱);民族政治意识(政治地位、民族地位)。
②基本特征:自识性(自信);向心性(归属);内聚性(统一)。
(3)集团政治心理
①基本特征:粗糙性(不清晰);变动性(不稳定);利益性(功利性)。
②影响因素:政治领袖的心理和风格(领导风格与集团心理);其他集团的互动和竞争(体现特、展示风格)。
(4)阶层政治心理
美国民主党领袖目前,我国的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正确认识新社会阶层的特点,研究新社会阶层政治心理,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十分重要。
(5)大众政治心理
大众政治心理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有位学者发表文章认为,学术界以前常以“坏人煽动”为“”扩大化的主要理由。从政治心理学角度分析,“”扩大化主要是由于体(大众)行动的易感性与自主性心理之间的交叉作用。
精英政治心理和大众政治心理:对于社会政治心理,也有学者将其划分为两大类型:精英政治心理和大众政治心理。形式上看来,精英政治心理可以被称为一种“显”心理;大众政治心理则是以“物化”于人们日常政治生活方式中的形式存在,因而是一种“潜”心理。
二.政治心理的作用
1.政治心理影响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
2.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
3.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
4.政治心理是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政治过程与心理过程:20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柏拉图率先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一书中分析了政治制度的心理基础。此后,在历代政治思想家的论述中,不乏研究政治心理的有关内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政治心理折射出政治过程与心理过程的互动关系。
1.政治心理影响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
(1)政治心理显示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的倾向;
(2)政治心理影响着政治权力的构成基础和政治权利的保障。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正确揭示道:“民主制度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外在的压力,而是产生于我们社会中某种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个人觉得不重要和无权力。”
2.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
(1)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具有特定的心理背景和原因。如体性的越级上访行为,其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政治心理,包括政治动机、政治情感等。
(2)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通过具体的手段促成和改进。如通过政治宣传、政治思想工作,
政治教育等手段,影响其政治心理进而影响其政治行为。
3.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
(1)社会政治心理构成特定社会的政治气氛、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
(2)社会政治心理成为估计政治形势、制定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中国“政治人”的政治心理对党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决策的形成与发展,对社会政治秩序和谐与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政治心理是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1)社会政治心理是影响社会政治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2)社会政治心理是推动社会政治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政治心理学就是通过主要研究政治心理与政治行为模式的互动作用,试图证明社会发展、政治发展与心理模式之间的某种联系和函数关系。
第2章 政治思想
第一节 政治思想的含义和特性
一.政治思想的含义
1.内涵
(1)“思想”的含义:
①过程:思想活动—思考
②结果:思想观念—观点、想法和见解
(2)“政治思想”的含义:
①过程:政治思想活动—政治思考、政治思维
②结果:政治思想观点—政治学说、政治观点
(3)“政治思想”的定义: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4)“政治意识形态”的分布:
①根据政治态度定位各意识形态
②根据权利/权力、自由/权威关系定位各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作为政治理论,它研究的是个人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强调个人自由永远是目的、国家权威始终是手段;奉行个人主义、理性、平等、宽容、同意、宪政主义等原则。
保守主义:大体出现在18世纪末19 世纪初期。它的产生是对以法国革命为标志的经济和政治急剧变迁的反动。它以一种怀旧的心情和态度,面对社会重大变迁。思想要素有传统观、实用主义、人性论、社会有机论、等级、权威、财产等观念。
社会主义: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19 世纪初期,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
社会平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需分配、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的理论大体包括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和改良社会主义。
第三条道路:目前流行的说法,所谓“第三条道路”,指的是一种既非资本主义也非社会主义的第三种选择的思想。美国民主党和克林顿政府,英国新党、工党和布莱尔政府,以及德国、荷兰、意大利和新西兰当局都曾宣称自己奉行所谓“第三条道路”,其实至多只是一种口号。
其他意识形态
①社主义:社区主义、社团主义等;
②无政府主义:反对权威、政府和国家等;
③法西斯主义:民族国家至上的极右主义意识形态;
④女权主义:反对性别歧视思想主张;
⑤生态主义:倡导保护生态和环境等。
2.外延
(1)主体条件:
处于社会关系中的所有个人(个人—政治思想家)
①实践条件:社会政治经验和体验
②理论基础:社会政治知识和学识
③主观努力:刻苦钻研和勤奋思考
(2)表达方式:
语言、文字和可感知的物质形式
(3)基本内容:
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①现实性:政治活动和政治现象
②深刻性: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
③能动性:完整的思想和观念体系
④系统性:政治认识、政治判断和政治推理
3.形式
(1)政治理想:对于政治体系和政治过程未来目标的价值指向
(2)政治信仰:对于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的感情卷入
(3)政治理论:关于政治生活的系统性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原理体系
2.政治思想的特性
1.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
(1)理性认识:分析、解释、论证
(2)系统观念:主体、目标、事件
(3)逻辑体系:概念、判断、推理
2.体现特定主体的利益要求
(1)形成思想:不同主体形成不同利益思想
(2)反映要求:不同思想反映不同主体要求
(3)主导政治:权力主体思想主导政治生活
3.反映深层政治的逻辑关系
(1)研究对象:分析政治关系和政治联系
(2)社会作用:支配人们的理性政治行为
(3)主体差异:影响政治思想的科学程度
4.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特点
(1)不同步性: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同步
(2)不一致性:与政治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
(3)历史传承性:采前人思想养料成自身体系
第二节 政治思想的结构和类型
一.政治思想的结构
1.内容结构
(1)对人的研究:
①基本内容:对人的本性或本质的研究;对人的需求和利益的研究;对人的社会过程的研究。
②历史源流: 中国历史上形形的“人性”理论。孔子 “性相近,习相远”;孟子“人性本善”等。西方政治思想也以“人学”理论为基础。柏拉图的“金质、银质、铜质”人性观;亚里士多德的“人是政治的动物”等。
③科学理论:“劳动创造了人”;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人”及其社会的发展规律等。
(2)对政治体系的研究:
①政治体系和政治生活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关系本质”理论;非马克思主义的“神造”和“神授”理论、社会契约理论等;
②政治权力及其组织结构安排。政治权力如何产生、如何构建、如何配置。其中,政治关系等是这种研究的核心问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