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好,我说课题目是青岛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欲与珠峰试比高》
教材分析
本课讲授的内容是青岛版八年级下册第7课《欲与珠峰试比高》,内容主要是通过“对折”游戏实例开发“欲与珠峰试比高”小程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Do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Do循环语句的简单应用两部分内容。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循环语句是编程的基本功,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其自主去感受和领悟。要求学生能模仿范例进行操作,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知识结构分析,学生已经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For/Next循环的程序设计语言,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的思想设计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算法、并编写出相应的程序。循环结构是三种程序结构中最难于理解的一种结构。但是,这又是最重要的一种程序结构,后续的算法的设计的教学,都要以此为基础。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循环”这一过程,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
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虽然本章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些难度,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他们在兴趣的带动下,一定会学好本节课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会使用条件循环语句;
2 了解程序的健壮性
会使用计数器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条件循环语句来解决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利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严密性,激发对程序设计的兴趣
重点、难点:条件循环语句的使用
教学方法:什么编程课比较好在教学中,我准备使用演示教学法  任务驱动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
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lanstar多媒体网络教室,编写好的小程序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引入新课
用游戏创设情境:
教师拿出一张A4复印纸并提问:这张纸能对折10次吗?每对折一次,厚度是原来的多少倍?教师演示对折过程,并解释原因?(结果为不成功,因为对折10次后达1024个纸厚)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提问:如果给你一张无限大的纸(纸的厚度为0.5mm),将之反复对折多少次,可超过珠峰高度(8844米)?你相信吗?今天我们通过编写程序让计算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极有趣的未知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教师提问:根据上节课学习的For/Next循环语句,大家来分析一下,折纸过程是否构成循环结构,如果构成,初值是什么?循环体是什么,循环结束条件是什么?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模拟折纸的过程。
分析:假设 h变量用来存放纸张厚度,且初始值为0.5 ,i变量用来存放对折的次数,且初始值为0。即:
h=0.5 
i=0
循环体:
    h=h*2 (每对折一次,厚度是原来的2倍)
    i= i+1
循环结束的条件:h>8848000  (展示分析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画出流程图:(学生可在课堂练习纸上同步画)
师:那么大家动手试试吧。十分钟后将你遇到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设计理念:通过引入问题情境,展示小程序运行的效果,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这个小程序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自主探究交流分享: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先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提出遇到的问题。
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哪些同学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生:循环结构的含义与使用方法……
  师:谁能帮他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设计理念:将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再抛给学生,实现学生合作学习。
作品创作展示评价:师:尝试完成实践作业——将自己的程序制作完善,并调试运行成功 
设计理念: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检测,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完善小程序,检验程序代码的设计严谨与技巧
梳理总结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师:经过制作这个小程序,我们体验到了电脑程序计算复杂问题的方便。但是,同学们想一下:这个小程序是依靠那个关键知识实现的这个功能呢?
生:……
师:对,就是循环结构,并且是。
设计理念:在引入“条件循环语句”前,让学生通过回顾自己已有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实践与创新
 
请设计一个程序,求出从1连续累加到某个最小的数,使它们的和不小于10000.
要求:
1                界面上包含“显示”按钮,用于显示结果;包含“退出”按钮,用于退出程序。
2                在代码设计中用到Do Loop语句。
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的知识比较抽象,在以前的学生中运用的少,所以在理解起来对大部分同学有一
定的困难。所以要通过实例来引入,先提高对它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在学的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大家的反映,对于不懂的要反复强调,而且要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吸收,作业要布置他们相对熟悉的事物。整个过程来看,知识目标达到,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