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打造新药研发赋能平台
打通药物发现、临床前开发、早期临床开发、后期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五个阶段的全产业链业务。
成立于2000年的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药明康德)是一家集化学制药、医疗器械研发、生物制药服务于一体的开放式技术平台和服务公司。20年来,药明康德通过打造“端到端、一体化”新药研发服务平台,成为国内医药研发和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为全球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发和生产服务。
平台化之路一波三折但矢志不移
新药研发是医药行业的关键环节,研发流程包括化合物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药品注册申请与审批以及上市后持续研究等,周期长、投入大且成功率较低。为满足制药企业缩短新药研发时间、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的需求,合同研究组织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应运而生。制药企业将药物研发工作交付给专业的CRO企业,利用其知识体系、专业研究队伍、研发经验与研发设备,可以有效提升研发效率、降低成本、控制风险。药
明康德自创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构建“端到端、一体化”的新药研发赋能平台,以打通药品研发、药品生产乃至药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正如2019年12月31日药明康德所言:从2000年创立伊始,药明康德始终坚持做一件事,那就是打造一个全球化的赋能平台,通过不断降低医药研发门槛,助力合作伙伴更多新药、好药早日上市,造福病患。
然而,药明康德的平台化建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CRO分为临床前CRO与临床CRO,药明康德平台化建设之初,为避开与昆泰、科文斯等国际巨头的正面交锋,选择从友商相对弱势的临床前CRO与商业化生产环节切入。临床CRO这一环节的缺失,致使药明康德产业链闭环迟迟没有打通,直到2011年才建立起临床研发及注册服务业务体系,完成平台的初步建设。
此外,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也一度使药明康德转变经营策略。2007年之前,药明康德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国际头部客户,其前十名客户贡献了超过70%的营业收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药明康德头部客户增长放缓,当年仅贡献了其总营收的54%。多年来依赖头部客户的策略受挫,使得药明康德不得不转向稳定性较差的小客户资源的开发,而这也为其“一支笔、一张纸、一张信用卡,就能开制药公司”的赋能中小药企新药研发模式埋下了伏笔。对于
没有足够资本或技术自行建设实验室和生产设施的中小型制药公司来说,药明康德“端到端、一体化”平台服务模式能够满足其在短期内由药物靶点发现到产品上市的研发服务需求。
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药明康德于2014年开启并购扩张模式,并开始布局大健康产业,其间经历了2015年于美国纽交所私有化退市、业务分拆后的新三板上市、2018年5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以及2018年12月登陆港股,成为第一家A+H股独角兽药企,一步步打通药物靶点发现、临床前开发、早期临床开发、后期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的全产业链,向着“端到端、一体化”新药研发赋能平台目标迈进。截至2018年底,药明康德在全球已拥有54.9万平方米实验室、工厂和办公室,每天进行着超过7000个化学反应试验,为包括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3700多个客户提供服务。2018年,药明康德实现营业收入96.14亿元,同比增长2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1亿元,同比增长84.2%。2019年前三季度,药明康德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4.06%和36.88%。药明康德保持高增长的背后,是其一体化赋能平台效益的释放以及大批“长尾客户”聚集产生的综合效应。
业务与资本平台一体化服务赋能客户
目前,药明康德旗下有70多家子公司,分别担任临床前CRO、临床CRO、CMO、投资业务
等不同角,其“端到端、一体化”研发赋能平台包括业务赋能与资本赋能两大功能。其中,业务赋能覆盖药品研发的全产业链,将药明康德与客户的一次性合作关系延展为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资本服务功能主要由成立于2011年的药明康德一期基金及2015年成立的毓承资本(药明康德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承担,通过资本经营活动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图 药明康德部分子公司业务结构图
1. 业务赋能促内涵式增长
与多数本土CRO企业仅提供部分业务环节服务不同,药明康德打通了药品研发全产业链,对客户的业务赋能覆盖化合物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商业化生产等多个环节。
为深度挖掘客户价值,药明康德提出“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服务(Follow-the-Molecule)”的战略,生产服务团队在新药研发早期阶段即介入其中,使串行工作并行化,为临床前项目或早期临床项目提供生产工艺设计等服务,从而降低客户在后期项目中的沟通成本与时间成本,促进更多临床前项目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甚至跟踪至生产服务阶段。2018年,药明康德帮助客户完成了27个小分子创新药的新药研究申请(IND)工作,并获得17个项目的临床试验批件(CTA)。
药明康德通过业务链协同,对产业板块利润进行分配。与其他CRO企业相比,药明康德的CRO服务更加平价优质,2017年该板块毛利率为41.18%,略低于同类公司平均水平,对客户形成了一定的吸引力。药明康德业务部门从项目立项初期就深度介入,并持续跟踪至商业化生产阶段,通过长周期的服务创造更高价值,其中CMO板块毛利率达43.77%,远高于同类公司平均水平。
除了药品研发和药品生产收益,药明康德还通过延伸业务经营的产业链,探索新型营收模式,
实现类投资式利益分享,以获取更高的“客单价”。CRO领域传统的营收模式包括全职人力工时(Full-Time Equivalent,FTE)和按服务收费(Fee For Service,FFS),在这两种模式下,CRO企业获得相对稳定的营业收入,不承担药品上市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药明康德则积极探索传统模式之外的新型营收模式:2016年9月,药明康德测试事业部与美国临床诊断仪器和试剂公司AutoGenomics达成合作,共同生产、注册和销售先进临床诊断产品,分享产品销售的收益;在销售分成模式下,药明康德将与客户的“货币-商品(服务)”交易关系转变为风险与收益共担的合伙关系,客户销售业绩对药明康德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
2. 资本赋能助外延式扩张
在通过平台业务赋能促进新药研发业务内涵式增长的同时,药明康德也在谋求通过平台的资本赋能助力外延式扩张。
一是通过并购填补产业链缺口,优化业务链布局。面对昆泰、科文斯等国际巨头的竞争压力,药明康德迟迟未布局临床CRO环节,直到2011年才通过收购津石杰诚公司,首度涉足临床CRO领域。2014年以来,药明康德通过一系列并购,加快平台化建设进度。一方面,纵向打通产业链:收购XenoBiotic Laboratories、辉源生物等,加强临床前CRO能力;收购Re
searchPoint Global、Pharmapace等,加速发展临床CRO业务。另一方面,积极横向拓展,进军生物药领域:2015年,药明康德联合复星医药、厚朴投资、光大控股收购Ambrx,以增强生物偶联物研发能力;2016年收购Crelux,进一步拓展生物药领域的经营范围,逐步形成全品类药品研发服务体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