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文件系统:用文件将数据长期保存在外存上,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联系,用操作系统中的存取方法对数据进行管理,实现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数据库系统:用数据库统一存储数据,程序和数据分离,用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实现以记录和字段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联系:均为数据组织的管理技术;均由数据管理软件管理数据,程序与数据之间用存取方法进行转换;数据库系统是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什么是数据库?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是按某种数据模型进行组织的、存放在外存储器上,且可被多个用户同时使用。因此,数据库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
3.什么是数据冗余?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相比怎样减少冗余?
    在文件管理系统中,数据被组织在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文件中,每个文件都有完整的体系结构,对数据的操作是按文件名访问的。数据文件之间没有联系,数据文件是面向应用程序的。
每个应用都拥有并使用自己的数据文件,各数据文件中难免有许多数据相互重复,数据的冗余度比较大。
    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的数据。数据库系统由许多单独文件组成,文件内部具有完整的结构,但它更注重文件之间的联系。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具有共享性。数据库系统是面向整个系统的数据共享而建立的,各个应用的数据集中存储,共同使用,数据库文件之间联系密切,因而尽可能地避免了数据的重复存储,减少和控制了数据的冗余。
4.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查询迅速、准确,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纸面文件;数据结构化,并由DBMS统一管理;数据冗余度小;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的共享性好;DBMS还提供了数据的控制功能。
5.什么是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表示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不存在依赖关系,包括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逻辑数据独立性是指局部逻辑数据结构(外视图即用户的逻辑文件)与全局逻辑数据结构(概念视图)之间的独立性。当数据库的全局逻辑数据结构(概念视图)发生变化(数据定
义的修改、数据之间联系的变更或增加新的数据类型等)时,它不影响某些局部的逻辑结构的性质,应用程序不必修改。
    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内视图)改变时,对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概念视图)和应用程序不必作修改的一种特性,也就是说,数据库数据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独立。
6.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是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一组软件,它是数据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数据库系统都配有各目的DBMS,而不同的DBMS各支持一种数据库模型,虽然它们的功能强弱不同,但大多数DBMS的构成相同,功能相似。
    一般说来,DBMS具有定义、建立、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功能,它通常由三部分构成:
    数据描述语言及其翻译程序、数据操纵语言及其处理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的例行程序。
    1)数据描述语言(DDL;2)数据操纵格言(DML;3)数据库管理的例行程序;
7.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哪些功能?
    DBMS是位于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的一个数据管理软件,它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定义功能 DBMS提供数据描述语言(DDL),用户可通过它来定义数据。
    数据操纵功能 DBMS还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DB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 这是DBMS运行时的核心部分,包括开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执行,DB的内容维护等。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它包括DB初始数据的输入及转换,DB的转储与恢复,DB的重组功能和性能的监视与分析功能等。
8DBA的职责是什么?
    决定DB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决定DB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
9.什么是数据字典?数据字典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数据字典是数据库系统中各种描述信息和控制信息的集合,它是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有力工具。基本内容有:数据项;组项;记录;文件;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映象;概念模式/内模式映象;用户管理信息;数据库控制信息。
10.叙述数据字典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数据字典的任务就是管理有关数据的信息,所以又称为数据库的数据库。它的任务主要有:
    1)描述数据库系统的所有对象,并确定其属性。2)描述数据库系统对象之间的各种交叉联系。3)登记所有对象的完整性及安全性限制等。4)对数据字典本身的维护、保护、查询与输出。
    数据字典的主要作用是:1)供数据库管理系统快速查有关对象的信息。2)供数据库管理员查询,以掌握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3)支持数据库设计与系统分析。
11.叙述模型、模式和具体值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数据模型是用来表示信息世界中的实体及其联系在数据世界中的抽象描述,它描述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模式的主体就是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模式都属于型的范畴。所谓型,是指只包含属性的名称,不包含属性的值,而所谓值,是型的具体实例值,即赋了值的型(在Visual Foxpro中,型就是数据库表的结构,而值就是数据库表中存储的记录。
12.什么是层次模型?
    在数据库中,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称为层次模型
    1)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双亲,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2)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13.什么是网状模型?
    在数据库中,把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结构的集合称为数据库系统包括db dbms dba网状模型
    1)允许一个以上结点无双亲;2)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
14.简要叙述关系数据库的优点?
    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基础上的,关系数据库的主要优点是概念简单清晰,用户不需了解复杂的存取路径,不需说明怎么干,只需说明干什么,易懂易学。
15.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三种基本数据模型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中各种实体之间存在着联系的客观反映,是用记录描述实体信息的基本结构,它要求实体和记录一对应;同一记录类型描述同一类实体且必须是同质的。目前应用在数据库技术中的模型有关系、网状和层次模型,它们是依据描述实体与实体之间联系的不同方式来划分的;用二维表格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叫做关系模型;用图结
构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叫做网状模型;用树结构来表示实体和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叫做层次模型。
16.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这三种基本数据模型各有哪些优缺点?
    层次模型的优点是:结构清晰,表示各结点之间的联系简单;容易表示如家族关系等现实世界的层次结构的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
    缺点是:不能表示两个以上实体型之间的复杂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
            严格的层次顺序使数据插入和删除操作变得复杂,如父结点的删除导致子结点的删除。
    网状模型的优点是:能够表示实体之间的多种复杂联系。
    缺点是:网状模型比较复杂,需要程序员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在重新组织数据库时容易失去数据独立性。
    关系模型的优点是:使用表的概念,简单直观;直接表示实体之间的多对多联系;具有更好的数据独立性;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缺点是:关系模型的联结等操作开销较大,需要较高性能计算机的支持。
17.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部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
    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参照完整性规则: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 的主码Ks相对应(基本关系R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外部属性可以为空,因为外部属性对其基本关系本身是非码,不是标识元组的属性值,故可以为空。当此属性值尚未确定时,此外部属性为空。
18.名词解释:
    最小关系系统:仅支持关系数据结构和三种关系操作的关系系统。
    关系上完备的系统:支持关系数据结构和所有的关系代数操作的关系系统。
    全关系型的关系系统:支持关系模型的所有特征的关系系统。
19.叙述数据库实现完整性检查的方法?
    要实现数据库完整性的检查,系统要提供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和提供检查是否违
背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方法。当DBMS发现用户的操作违背了完整性约束条件时,就采取一定的控制。具体的控制是随系统而定的。
20.什么是事务?
    事务是DBMS的基本工作单位。它是用户定义的一组逻辑一致的程序序列。它是一个不可分开的工作单位,其中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数据库是一个共享资源,它允许多个用户程序并发地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但是,如果系统对并发执行的操作不加以控制,就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就个采用封锁机制。封锁就是一个事务在对某个数据对象进行操作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
21.事务中的提交和回滚是什么意思?
    事务中的提交(COMMIT)是提交事务的所有操作。具体说就是将事务中所有对数据库的更新写回到磁盘上的物理数据库中去,事务正常结束。
    事务中的回滚(ROLLBACK)是数据库滚回到事务开始时的状态。具体地说就是,在事务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了某种故障,事务不能继续执行,系统将事务中对数据库的所有已完成的更新操作全部撤消,使数据库回滚到事务开始时的状态。
22.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有并发控制?
    数据库是一个共享资源,它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并行地存取数据。若系统对并行操作不加控制,就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完整性(或称为一致性)。并发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以正确的方式调度并发操作,避免造成各种不一致性,使一个事务的执行不受另一个事务的干扰。
23.并发操作会产生几种不一致情况?用什么方法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
    操作可能会产生丢失修改、不能重复读和读数据这三种不一致情况。采用封锁机制来进行并发控制,可避免各种不一致情况。
24.叙述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级别。
    在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中,数据一致性级别的概念有三个:丢失修改,不能重复读和读数据。
丢失修改是指T1T2先后读取了同一个数据,TI把数据修改了并写回库中,T2也将读取的数据修改了并写回库中。这样,T2提交的结果导致T1对数据库的修改丢失了。
    不能重复读是指U读取AB两个数据并进行了运算之后,T2读了其中的数据B,把它修改
后写回数据库,最后当T1为了对读取值进行校对而再重读B时,读的是T2修改后的值,而不是T1开始读的值。
    数据是指T1修改了某一数据,并将其写回库中,T2读了这修改后的数据,而事务T1由于某种原因撤消了,被它修改的数据恢复了原来的值,这时,T2读的数据就与库中的数据不一致了,即T2读了不正确的数据,也称为T2读了数据。
25.叙述封锁的概念。
    封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对其加锁,这样事务T就对这个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其他事务就不能更新此数据,直到事务T释放它的锁为止。
26.叙述数据库中死锁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死锁的方法。
    死锁产生的原因:封锁可以引起死锁。比如事务T1封锁了数据A,事务T2封锁了数据BT1又申请封锁数据B,但因BT2封锁,所以T1只能等待。T2又申请封锁数据A,但A己被T1封锁,所以也处于等待状态。这样,TIT2处于相互等待状态而均不能结束,这就形成了死锁。解决死锁的常用方法有如下三种:
    1)要求每个事务一次就要将它所需要的数据全部加锁。2)预先规定一个封锁顺序,所有的事务都要按这个顺序实行封锁。
    3)允许死锁发生,当死锁发生时,系统就选择一个处理死锁代价小的事务,将其撤消,释放此事务持有的所有的锁,使其他事务能继续运行下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