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风2021年3月
心理论研究
DOS:10.19392/jki.1671-7341.202108064
“1+X"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研究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李文娟焦安红屈青青
网课程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摘要:分析了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及物联网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1+X”证书制度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意义,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总结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法。
关键词:“1+X”证书制度;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融合
Abstrach: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lent demand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
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expounds the sivnificance of the intearation of the"1+X"certificate system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and take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h as an example,sum­marizes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 formul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1+X"certificate system.
Key words:"1+X"certificate system;Internet of things application technology;talent training proeram;integration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强调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这些改革措施对落实立德树人,进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意义非凡[1]。
一、数字时代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深入应用在各产业领域,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操作人员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调查显示,目前从事物联网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超过200万,预测未来五年物联网安装
调试员人才需求量近500万人。未来市场需要大量具备RFID、嵌入式、网络、传感技术知识,能够完成物联网产品的检查与维修、设备及附件的部署与组装调试、网络的检测与连接、配置数据参数、网络环境的运行维护、软硬件系统研发、项目规划实施、系统运维管理等工作的技术型和操作型人才。
二、物联网人才培养现状
(1)专业目标定位模糊,专业特不够突出。物联网专业是21世纪新兴专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涵盖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计算机应用等多个专业,专业课程覆盖了整个产业链的主要技术。由于技能要求宽泛,涉及的岗位多,因此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专业特不够突出。
(2)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实践匮乏。当前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多以理论为主,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性较差,知识点较为分散,导致学生无法融会贯通,教学质量不高,课程体系亟待优化。物联网的实践平台建设进程缓慢,实训室大量照搬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等专业,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相关项目实战操作,课程枯燥乏味。
(3)师资不足,综合能力欠缺。专业物联网教师匮乏,各高职院校大都从电子信息、计算机、通信等专业转入师资。这些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过物联网专业的相关知识,水平有限。师资来源较为单一,大多数是从普通高校毕业,缺乏行业、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与经验,对行业的前沿把握不准,项目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能力欠缺。
三、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合的意义
(1)“1+X”证书制度明晰人才培养目标。第三方评价组织往往是行业的龙头或者骨干企业,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后期证书推广能力。由第三方评价组织开发制定“1+X”证书制度,学校基于制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晰培养目标可以少走弯路,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人才。
(2)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基于“1+X”证书制度,分解技能、重构课程,编写任务驱动式教材,根据岗位技能来设计课程内容,利用场景式、信息化的手段训练技能。增加教师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物联网技术教师的综合能力,加大校企师资互聘互训的力度,制定校企共用的人才方案共同训练学生。同时,校企双方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对学校而言缓解学校的压力,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培养企业真正所需人才,节约企业 培训成本,一举两得。
(3)借助“1+X”证书,引领人才职业发展规划。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职业发展规划上有所欠缺,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一头雾水,在就业中非常迷茫,只顾眼前的得失,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业对口率低,频繁更换工作岗位。借助“1+ X”等级证书,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下去,在一个岗位中不断向深向精发展。学生真正掌握了岗位所需的技能,拓展了就业创业本领,企业招到了满意的员工,对
132
科技风2021年3月理论研究
学生和企业都是双赢。
四、基于“1+X”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学校可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及X证书的要求,动态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1+X”证书制度融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1)确立培养标准—
—“1+X”证书标准与教学标准并轨。以物联网应用专业为例,我们结合传感网应用开发等级证书,制定了我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物联网产业高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质,具备从事物联网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软件编程和测试等能力,掌握RFID、无线传感网络、自动检测与转换、JAVA程序设计、嵌入式应用开发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施工管理、物联网感知终端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设计专业课程一一“1+X”证书内容与学历教育课程融合。课程开设方面,与“1+X”证书有关的课程,其内容要与证书要求内容相互衔接,以免重复开设[2]。专业课程与证书衔接融通的方案有三种途径:
一是免修,二是强化,三是补修。免修是现有课程内容与要求能完全达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学时按现有课程对应内容的学时计。强化是现有课程内容与要求的调整与强化,不单独增加学时,能够达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学时按原课程对应内容的学时计。补修是现有课程内容与要求不能涵盖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需要单独补充学时。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目前以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证书作为试点,主要运用免修和强化的方式进行融合。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中模拟量传感数据、数字量传感数据、开关量传感数据采集部分共占用12学时,对应学历教育课程为物联网技术导论、自动检测技术与转换技术,融合关系为免修;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中RS485和CAN总线和搭建与通信部分共占用16学时,在学历教育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传感网应用开发综合实训中进行强化;短距离无线通信)ZigBee基础开发)占用课时36,对应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传感网应用开发综合实训三门课程,融合关系为强化;X证书内容低功耗窄带组网通信(NB-DT模块通信)占用课时8学时,与传感网应用开发综合实训课程以强化的方式进行融合。
(3)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
—“1+X”证书培训与专业教育有机衔接。证书的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必须做好学习时间分配、课程开设顺序等工作[3]。我校目前采用2+1年的教学模式,前2年在校,后1年外出实习,要完成大量专业课程,还要考取职业等级证书,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更好地实施“1+X”证书制度,在进行充分
评估的基础之上,我们调整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周课时量,每学期周课时在24—28之间,保证专业教育课程按时完成;调整了部分课程的前后关系,使学生在校有两次的考证机会,增加取证率。以我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我们对课程教学进程调整如下:
物联网技术导论课程课程可以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有一个深入了解,原开设在第1学期,周课时2,共30学时,我们对学期未做调整,只调整了周课时,每周4课时,15周,共60学时;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课程详细讲解了各类传感器及数据如何采集,计算机网络技术讲解各种协议,两门课原开设在第3学期,周课时4,我们调整到第2学期,周课时未做调整;在第3学期增设了以CC2530为基础的单片机课程,而CC2530单片机是TI公司出的一款支持ZigBee技术的芯片,通过分析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等级证书(初级)不难发现,50%以上的考核点与ZigBee开发有关,这样我们在考前对学生再进行集中培训,将欠缺知识合理补充,长训短育使部分学生可以多一次的考试机会,增加学生通过率;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从第2学期调整到第4学期,同时增设嵌入式开发(STM32)、物联网综合创新项目实训,其中无线传感网课程对考证内容是一种强化,嵌入式课程对学生考取中级打下基础,物联网综合创新项目实训和传感网应用开发等级证书可以学分互换,考过传感网等级证书的同学不用参加本门课的考试,成绩记为优秀以上。
五、结语
物联网行业高速发展,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复合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责任。在现有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模式下,我们不断地探索,产生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物联网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的就业竞争力。诚然,在融合中我们还有一些不足,例如:高职院校对应的职业等级标准定位为中级,但是我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现状和学生实际水平目前只试点运行了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标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取得了一些经验,更高一级的标准和专业方案深度融合还需要继续摸索、探讨、试点,这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天一,靳继红.基于“1+X”证书的物联网专业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3,16(7).
[2]李萍,蔡建军,刘法虎.走向融合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1+X制度改革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 (26).
[3]邵名果,李传伟.1+x证书制度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性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12,35(6).
[4]王鸿磊.产教融合背景下对接“1+X”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构研究—
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22(4).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陕西省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专项研究课题《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JX02006)
作者简介:李文娟(1983—),女,陕西蓝田人,助教,研究方向:物联网技术应用;焦安红(1969—),女,陕西西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管理、工装设计与工艺;屈青青(1984—),女,陕西眉县人,研究方向:物联网应用技术。
13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