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考核形式: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课程与教学论网络考核方案(2016)
 
一、课程说明
本课程作为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教育管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程,于2003年春季学期首次开出,目前在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两个本科课程体系中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设。课程主学文字教材,经修订2005年第二版而形成的第三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三版)内容结构已有较大调整。
新版课程的基本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一般理论基础(第一章);以课程开发为导向的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课程与教学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第二至六章);以教学管理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与教学评价等(第七至十章)。
本课程现有文字教材1种,原有基于文字教材的网络课程已于2007年启用,学习者可以参考学习。新版网络课程将同步本网络考核方案的实施试行,原有录像教材一套10学时;IP课件5学时;直播课堂1学时,网络教学辅导资料若干仍可作为学习的参考资料。
本课程的特是它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学科特点是综合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教学论”与“课程论”的一般原理,因而可作为师范类专业的综合必修课程,为教师教育专业所共用。该课程文字教材由国家课程改革实验主持专家担任主编,注意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综合、简明、实用的特点。
 
二、网络考核说明
(一)网络考核方式网课程
本课程采用100%形成性考核方式,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形成性考核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即可获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
网络考核成绩的评定原则上由教学班课任老师负责。国家开放大学有关方面为保证质量可以通过网络抽查监督评阅情况。国家开放大学本课程主持教师负责与教学单位有关人员联系、沟通和解决有关考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网络考核的管理细则按照国家开放大学考试中心的统一规定执行。
(二)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
形成性考核(网络)任务共计为4次。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学生通过网络提交。每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成绩以百分计,按实施方案的规定分配每次考核的分值,其中第1、2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3、4次形考任务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30%。学生每次考核成绩按上述权重折算后相加,即为该生本课程学习总成绩(百分制,60分为及格)。
形成性考核重点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定时发布的考核题目要突出教学要求的重点,帮助学生自觉运用网络学习条件来主动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同时,各级教学部门要重视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来加强对一线教学过程的督导、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三、网络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一)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预习完成本课程文字教材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六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提交自主学习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学习计划中学到什么?
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学习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
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考核学习计划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30分)
2.学习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学习本课程的条件分析。((30分)
3.学习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学习计划的意见和本阶段学习小结。(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上传的学习计划初稿和修改意见、本阶段学习小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发现自己学习本课程的优势条件,并能够与同学讨论交流学习的任务与条件,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坚定信心。
 
(二)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绪论和第二至第六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二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网络小组讨论(自学过程中组成网络学习小组,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提出一项工作实践中的课程目标方案,讨论其中涉及的与本课程相关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讨论提纲,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提纲应包括:
1.自己曾经接触到该课程目标编制的相关实例。(30分)
2.个人对此课程目标方案设计的认识,提出可以提交小组进行讨论的要点。(3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总结,包括说明讨论的情况,自己吸收到的观点,自己对讨论中焦点问题的认识等。(40分)
 
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要求能够全面准确地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分析实例,吸收同学的认识,总结说明基本的
理论观点。
 
(三)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第七至第十章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三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七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一份课程教学改革的工作报告(字数在1000-1500字),并通过小组讨论征集修改意见。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自己的工作报告,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自己较熟悉并有兴趣作为教学过程改革尝试的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30分)
2.个人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的情况,并注明一些重要资料的来源。(30分)
3.综合运用相关理论、方法、知识,形成自己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归纳小组讨论形成的意见,并提出可以进一步讨论的要点。(40分)
同时,学习者还须提交经小组讨论后自己形成的修改意见。
 
评分:教师重点考查学习者的工作过程,判断其选题是否可行并具有实用价值,考查所使用资料是否详实、科学和来源清楚,分析学习者在实践问题中的合作学习的能力。注意:防止出现抄袭,凡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四)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考核发布时间:学生学习完教材全部内容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的第十五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十八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总结课程学习体会,从基层一线教师的认识角度,举例说明自己对“教学过程的矛盾与动力”及其表现的认识。
考核要求:学习者须提交有独立思考分析的实例报告(约1000字),将其上传到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主要内容应包括:
    1.概述教学过程的矛盾一般情形及其动力特征表现(30分)
  2.从基层教学工作中,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意义。(10分)
  3.学习本课程过程中,结合现实工作体会,专门撰写的教学经验短文(500字左右),提出自己亲历或身边真实发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事件,概括自己对于其中所体现的“教学过程中的矛盾与动力”的状况分析(有实际进程为证),并分析此经验如何帮助自己提升了教学工作的能力。(60分)
 
 
以上考核方案,自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执行。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