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设计-- 交换网络三级结构的构建

枣 庄 学 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交换网络三级结构的构建     
学    生:          武 艳 飞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    程:        网络工程师认证     
指导教师:  李旭宏    职 称:  讲 师 
完成时间: 2013年 5月----2013 年 6月
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具体要求
网课程任务:构建交换网络的三级结构
具体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网络工程师认证》课程的基本知识
2.综合运用《网络工程师认证》课程理论及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行的相关训练。
3.学习网络设备互连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用户模式(Red-Giant>)、特权模式(Red#)、全局模式(Red-Giant(config)#)、端口模式下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能够熟练的运用各项命令,熟练完成配置工作
4.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来构建交换网络的三级结构,从而实现相关的功能
5.课程设计要思想清晰、明确,排版整齐,严格按照模板要求进行组织撰写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课程设计所需软件、硬件等
软件:Windows2000/XP、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Cisco Packet Tracer
硬件:二层交换机2台, 三层交换机2台
      路由器2台, 计算机1台
课程设计进度计划
起至日期
工作内容
备注
2013.5.3-2013.5.20
2013.5.21-2013.6.10
2013.6.11-2013.6.30
分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并合理安排工作
进行设备配置及测设验证
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排版
参考文献、资料索引
序号
文献、资料名称
编著者
出版单位
[1]高峡等,网络设备互连—实验指南  科学出版社, 2009.86-132
[2]王隆杰等,Windows Sever 2003网络管理实训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06-158
[3]张浩军等,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1 概 论
1.1 背景描述
作为某系统集成公司的技术工程师,公司现在承接一个企业网的搭建项目,经过现场勘测及充分与客户沟通,建议该网络采用经典的三级网络构架,现项目方案已经得到客户的认可,并且该技术工程师负责整个网络的实施。
1.2 课题目的及意义
该课题目的在于构建交换网络的三级结构。强化所学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相关能力,开拓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团队协作意识,理解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主要流程,学会网络构建、日常维护及管理的方法。
2 需求分析
2.1 客户需求
整个网络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级结构,通过出口路由器做NAT供内网用户访问外网,同时需求vlan10内网用户不能访问vlan30的FTP服务,vlan20不作限制。接入层交换机要实现防冲击波的功能。
2.2 功能需求
通过合理的三层网络架构,实现用户接入网络的安全、快捷,不允许VLAN10的用户去访问VLAN30的FTP服务,VLAN20不受限制;VLAN10的用户接口需要配置端口安全,设置最大连接数为3,如果违反规则采取shutdown措施,VLAN20的用户接口需要配置端口安全,设置最大连接数为2,如果违反规则采取shutdown措施;配置静态路由使用全网互通;配置NAT功能,使用内网用户使用200.1.1.3-200.1.1.6这段地址去访问互联网;将内网的FTP服务发布到互联网上,使用内网地址为192.168.13.254,公网地址为200.1.1.7,并要求可以通过内网地址访问FTP服务器;使用ACL防止冲击波病毒。
3 概要设计
3.1 实验拓扑
3.1.1 实验拓扑图
实验拓扑图,如下图3-1所示。
图3-1 实验拓扑图
3.1.2 实验拓扑说明
整个实验用S1模拟VLAN1用户接入交换机,S2模拟VLAN2用户接入交换机,VLAN10与VLAN20的用户通过MS1实现VLAN间路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