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B程序设计——分支结构 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教学,深入了解IF分支语句的含义,掌握流程图的形象直观的描述特点,做到码(代码)图(流程图)结合,图在码先。培养学生使用流程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支结构的流程图,分支概念,IF语句的格式要求
教学难点:分支结构的流程图表示和(行)IF语句的格式语法
教学方法:演示——引导——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前面四节的学习,大家已经了解了什么是VB,以及如何使用VB编制一些小程序。
那么谁能告诉我,我们在第一节里主要学习了那两个主要内容,可以看书?
学生: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描述。
教师: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那么最常用的描述算法的方法有那几种?
学生:自然语言,流程图,伪码等。
教师:各种描述方法,各有优点,那么流程图有什么优点:
学生:清晰,简洁。
教师:由于流程图具有清晰简洁的特点,因而在我们描述算法的程序设计中成为最主要的描述方法,在程序设计中大家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有课本161页上的三个结构进行划归解决,他们从左到右分别叫做: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大家可以记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以后遇到问题后大家可以将每一步进行划归到相应的结构中,在总结中不断加深对这三种结构的理解。
下面看一个例子。(展示投影第一张)
教师:大家看求两个数的和,大家都能够有简短的自然语言进行描述,那么它的流程图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展示投影第二张)
教师:是这样一个过程(讲解步骤),大家看箭头的方向,他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得出从上而下,顺序执行。
教师:他是我们刚讲过的那种结构?
学生:顺序结构。
 
教师:那么我把问题稍微改动一下,看投影(展示投影第三张),那么这个问题,根据他的结果,大家认为他还是顺序结构吗?
学生:不是。
教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得出结果有两种可能。
教师:那么他应该是那种结构?参考161页的三个流程图。
学生:初步得出是分支结构。
 
教师:那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介绍给大家的内容:分支结构。看投影(展示投影第四张)
 
新课导读:
课本187页,分支结构。我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187-188的内容,回答投影上的三个问题。
学生:阅读,出答案。
 
(一) IF 语句的定义:
教师:时间到,那么请一位同学回答VB中分支结构用什么语句实现?
学生甲:分支结构有 IF 语句实现。
教师:很好,请坐。请下一位同学回答第二个问题。
学生乙:行 IF 语句最重要的特点是在一行中完成。
教师:那么,你能告诉大家书上对行 IF 语句的两种格式都是怎样描述的?
学生乙:格式一: IF 条件 THEN 语句;格式二:  IF 条件1 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教师:好,回答的很好。注意,这些格式转换成VB 程序时一定要在同一行中完成,这是行IF 语句最根本,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 流程图描述:
教师:好,关于行IF语句大家发现书上是使用什么方法描述的?
学生:自然语言。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使用流程图如何描述,是否简洁清晰。(展示投影第五张)
教师:一旦遇到分支,就要进行相关路径的判断,我们使用菱形表示判断框,框内表示判断的条件。
教师:看格式一,判断(菱形),IF条件,成立;就是YYES;那么,THEN,语句;注意箭头方向。注意,既然是分支,那他还有别的执行路径,看,如果条件不成立怎么办?沿那条路径?
学生:NNO 路径。
教师:他有没有执行别的操作呀?
学生:没有。
教师:这时,如果条件不成立,IF 语句就执行他后续语句,在判断不成立时什么也没做。
教师:好,下面我们个同学来讲解一下格式二的流程图的执行原理。
学生丙:如果条件成立,就执行语句1,不成立,就执行语句2
教师:好,大家对流程图理解的很好,而且,流程图是不是很简洁清晰呀?
学生:是。
 
(三) 中心例题:
⒈展示实例:vb程序设计简单吗
教师:好,大家看我这样一个VB程序,观察他的功能(展示投影VB程序1)。
(教师操作,输入35305
教师:他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求最小数。
教师:那么,刚才提出的求两个数的最小值的问题,我已经用行IF 语句制作好了这样一个程序,他的流程图我已经给大家了。注意观察我们要求a,b中的最小数,那个min是作为什么出现的?请大家思考两分钟,我请同学完成流程图。(展示投影第六张)
⒉分析流程图:
教师:好,大家都有了初步的想法,那么大家一起来看看应该怎样填写。引导学生完成流程图:IF 那里——菱形,放什么——条件,我假设a<b,如果条件成立选那条路径——YES,执行什么操作,min取谁的值——aa<b不成立,选那条路径——NOmin取谁的值——b的值。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把这个过程叙述一下。
学生丁:复述上述过程,如果a<bmin就去a的值,a<b不成立,就去b的值。
教师:好,我接着问一个问题,你注意观察一下,作为分支结构的IF 语句有几个分支?
学生丁:两个。
教师:有没有一个的?格式一是几个?
学生丁:没有一个的,格式一也是两个。
教师:有没有三个,或更多的呢?根据行IF的格式回答。
学生丁:没有,因为只有YES NO两条路径选择。
⒊分析窗体表单:
教师:好,回答的很好,大家已经掌握了分支结构IF语句的精华了。那么,大家是不是手痒了,先不要着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刚才那个例子都用到了那些控件。(展示投影VB程序1
学生观察讨论,2个文本框,4个标签,1个按钮。
教师:文本框当然是用来接受输入的数据的,按钮是用来触发整个事件的,标签完成相关的文字提示和结果的显示。
⒋实例演练:
教师:好,下面同学们就按照我们刚才的分析,启动VB,制作求两个数的最小值的程序,我已经把大家可能用到的关键语句都投影到了屏幕上(展示投影第七张),10分钟完成。同时,我请一位同学A到老师的计算机上完成程序。
学生分别制作程序,老师课堂辅导,讲解关键语句。
 
教师:好,时间到,大家基本上都完成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值VB程序的制作,并通过了运行调试,修正了一些不足。那么我们请学生A讲解一下他的程序的执行过程。
⒌学生讲解:
学生A 程序编制在 COMMAND1CLICK事件中。定义变量a,b,mina,b赋值。 IF 语句,实现最小值min的判断。 结果在LABEL4标签的CAPTION属性中显示。
⒍教师点评:
教师:分支语句在那里实现?
学生A :在 IF 语句。
教师:对a,b赋值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A:利用转换函数VAL(),对文本框的内容进行数值转换。
 
教师:好,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再调试修改一下自己的程序,我们马上就要变题了。
⒎例题引申:
教师:好,大家利用IF 函数的格式一很容易的就实现了两个数中最小值的输出,最大值类似,我就不再留时间了。下面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要是三个数取最小值怎么办?(展示投影第八张)。看一下实例(展示程序2),我给大家一点提示,IF 语句一次只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注意观察他的输出是几个。好,大家开始在两个数的基础上完成三个数中最小值的输出,3分钟。同时请同学B上台在同学A的基础上完成。
 
教师:好,大家基本上都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请同学B讲一下他的思路。
学生B:在两数XY最小值min的基础上,再用一次IF 语句比较minZ的大小,
IF Z MIN  THEN  MIN=Z  ELSE  MIN=MIN 实现最小值的输出。
教师:好,那么大家分析讨论一下 ELSE后的语句有没有必要,还有没有别的处理方法?
学生:讨论,提出格式一的使用。
教师:好,大家看到,有时格式一还是很简洁的,同时要注意他的特点,是什么时候才执行IF语句?
学生:条件成立时。
教师:否则呢?
学生:就什么也不执行。
 
教师:好,大家现在来看一下流程图(展示投影第九张),看一下两个数中最小值的输出过程,再比较一下三个数最小值的输出过程。上下分别对应了行IF 语句的格式几?
学生:集体回答格式二和格式一。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好,大家现在已经了解了分支结构的一般流程和执行原理,掌握了行IF语句的用法,其实他包含两种格式(展示投影第十张)。下面,我们布置两道思考题,课后讨论,也是下节课要解决的练习。(展示投影第十一张和选择题程序+猜猜看程序)。注意要选用那种格式。
教师:好,今天分支结构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分支结构  开课体会
作为徐州市春季大型示范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代表信息组承担了2005年徐州市第一中学对外公开课的开课任务。我们充分利用了集体备课的优势,试讲过程中老教师亲自把关,大家反复推敲,不断调整思路,以充分体现高效互动的课程特点为出发点,对教材教参反复梳理,力求简短精巧。
 
这是一节新授课,而且其作为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最抽象的程序设计的一部分,原本就有很大的难度。根据以往学生普遍反映的,程序设计抽象难懂,到后面就更难懂的现实,我们从程序设计教材自身的特点,出其连贯性。指出分支结构是大家学习程序设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简单的顺序结构发展到分支结构,不仅是程序处理能力的增强,也是算法实现的必然要求。从简单的例题着眼,充分调动学生的探求意识,把单纯的程序语句变为活生生的流程图,新课从回顾第一节算法和流程图入手,使学生有亲切感和层次感,产生一种整体感。
 
现代课堂,讲求高效互动。为使学生真正能够动起来,包括动手动脑,我在课堂上采用了提问——讨论——回答——探究的模式。从一开始的引题,就牢牢抓住学生,使学生立足课本,重视已有知识的复习,包括算法的概念和流程图的特点,由此得出的程序设计中常见的三大结构的新知识,从而为新课的引入提供了很好的伏笔,也使学生的新旧知识网络化。
 
新课的学习,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师上面演示学生下面练习的简单打字练习。将新知识提供一个学习背景,将课本上的文字内容叫给学生去阅读,回答问题,利用这种简化了的任务驱动模式,快速地使学生从被动阅读变为主动阅读,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通过学生自己的归纳总结,主动分析课本例题,再经过适当的强调和引申,为学生将知识梳理清楚,使知识系统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