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库(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简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2.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体现在: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3)数据独立性高(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4.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是人工管理阶段。
5.描述数据库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是数据库的模式(也称逻辑模式)。
6.当模式改变时,由数据库管理员对各个外模式/模式的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7.当数据库的储存结构改变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8.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模型中最著名的模型是实体-联系方法(E-R方法也称E-R模型)。
9.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10.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组为候选码。
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KS是基本关系S的主码。如果F与KS相对应,则称F是R的外码。
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或非码属性。
11.SQL语句的主要功能: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12.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
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
若R∈1NF,且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码,则R∈2NF。
关系模式R<U,F>中若不存在这样的码X,属性组Y及非主属性Z(Z⊈F)使得X→Y,Y→Z成立,Y不能→X,则称R<U,F>∈3NF。
13.常用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我们课上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
14.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运算等
15.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
视图的作用:(1)视图能够简化用户的操作(2)视图使用户能以多种角度看待同一数据(
3)视图对重构数据库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4)视图能够对机密数据提供安全保护(5)适当的利用视图可以更清晰的表达查询
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3)数据操纵功能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5)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及其它功能
试述数据库系统结构及其优点。
(1)模式(也称逻辑模式)
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数据库有多个模式。
(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
(1)数据定义功能
(2)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3)数据操纵功能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5)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及其它功能
试述数据库系统结构及其优点。
(1)模式(也称逻辑模式)
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数据库有多个模式。
(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
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4)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模式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5)数据库中模式/内模式映象是唯一的,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什么是数据库完整性?说明关系模型数据库的完整性规则。
数据库完整性就是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关系模型中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规则(Entity Integrity)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
(4)每一个外模式,数据库系统都有一个外模式/模式映象,定义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模式映象,使外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编写的,从而应用程序不必修改,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5)数据库中模式/内模式映象是唯一的,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了(例如选用了另一种存储结构),数据库管理员修改模式/内模式映象,使模式保持不变,应用程序不受影响。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什么是数据库完整性?说明关系模型数据库的完整性规则。
数据库完整性就是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关系模型中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规则(Entity Integrity)
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2)参照完整性:若属性(或属性组)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它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
对应(基本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则对于R中每个元组在F上的值必须为:
·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⒈需求分析阶段: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⒉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⒊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⒋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⒌数据库实施阶段: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⒍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 或者取空值(F的每个属性值均为空值)
· 或者等于S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是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
⒈需求分析阶段: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⒉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⒊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⒋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⒌数据库实施阶段: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⒍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