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与算法
第一章绪论
1、算法的五个重要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输入、输出)
2、算法设计的要求(正确性、可读性、健壮性、效率与低存储量需求)
3、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1)一个程序不一定满足有穷性。例操作系统,只要整个系统不遭破坏,它将永远不会停止,即使没有作业需要处理,它仍处于动态等待中。因此,操作系统不是一个算法。
(2)程序中的指令必须是机器可执行的,而算法中的指令则无此限制。算法代表了对问题的解,而程序则是算法在计算机上的特定的实现。
(3)一个算法若用程序设计语言来描述,则它就是一个程序。
4、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表示与计算(这个比较复杂,具体看算法本身,一般关心其循环的次数与N的关系、函数递归的计算)
第二章线性表
1、线性表的特点:
(1)存在唯一的第一个元素;(这一点决定了图不是线性表)
(2)存在唯一的最后一个元素;
(3)除第一个元素外,其它均只有一个前驱(这一点决定了树不是线性表)
(4)除最后一个元素外,其它均只有一个后继。
2、线性表有两种表示:顺序表示(数组)、链式表示(链表),栈、队列都是线性表,他们都可以用数组、链表来实现。
3、顺序表示的线性表(数组)地址计算方法:
(1)一维数组,设DataType  a[N]的首地址为A0,每一个数据(DataType类型)占m个字节,则a[k]的地址为:A a[k]=A0+m*k(其直接意义就是求在数据a[k]的前面有多少个元素,每个元素占m个字节)
(2)多维数组,以三维数组为例,设DataType a[M][N][P]的首地址为A000,每一个数据(DataType类
型)占m个字节,则在元素a[i][j][k]的前面共有元素个数为:M*N*i+N*j+k,其其地址为:
A a[i][j][k]=A000+m*(M*N*i+N*j+k);
4、线性表的归并排序:
设两个线性表均已经按非递减顺序排好序,现要将两者合并为一个线性表,并仍然接非递减顺序。可见算法2.2
5、掌握线性表的顺序表示法定义代码,各元素的含义;
6、顺序线性表的初始化过程,可见算法2.3
7、顺序线性表的元素的查。
8、顺序线性表的元素的插入算法,注意其对于当原来的存储空间满了后,追加存储空间(就是每次增加若干个空间,一般为10个)的处理过程,可见算法2.4
9、顺序线性表的删除元素过程,可见算法2.5
10、顺序线性表的归并算法,可见算法2.7
11、链表的定义代码,各元素的含义,并能用图形象地表示出来,以利分析;
12、链表中元素的查
13、链表的元素插入,算法与图解,可见算法2.9
14、链表的元素的删除,算法与图解,可见算法2.10
15、链表的创建过程,算法与图解,注意,链表有两种(向表头生长、向表尾生长,分别用在栈、队列中),但他们的区别就是在创建时就产生了,可见算法2.11
16、链表的归并算法,可见算法2.12
17、建议了解所谓的静态单链表(即用数组的形式来实现链表的操作),可见算法2.13
18、循环链表的定义,意义
19、循环链表的构造算法(其与单链表的区别是在创建时确定的)、图解
20、循环链表的插入、删除算法、图解
21、双向链表的定义,意义
22、双向链表的构造算法(其与单链表的区别是在创建时确定的)、图解
23、双向链表的插入、删除算法、图解,可见算法2.18、2.19
24、补充:在循环链表中,只设立一个表尾指针比只设立一个表头指针更方便些,为什么?
第三章栈和队列
1、栈的顺序表示与实现
2、栈的链表表示与实现
3、栈的入栈、出栈操作算法
4、栈的几个经典应用(迷宫、表达式求值)
5、栈与递归的实现,如Hanoi塔问题
6、队列链式表示与实现
7、链式队列的入队、出队操作算法
8、循环队列的表示(顺序表示)和实现,特别注意其判满、判空方法、入队操作、出队操作的实现(特别重要,考得频率很大)
9、补充:共享栈的方法与实现(即两个栈共享一个空间,他们采用栈顶相向,迎面增长的存储方式)
10、补充:用两个栈来模拟一个队列的思路、算法
11、补充:表达式(前缀、后缀、中缀)的表达互换,这个操作要求对栈在表达式求值中的应用相当熟练,并要求对后面的二叉树相当熟练
12、补充:了解双端队列(只需了解)
13、补充:链栈比顺序栈的优点与缺点
14、补充:一系列元素依次入栈再出栈的顺序,经典题目为:有5个元素,其入栈次序为A、B、C、D、E,以下哪种出栈的顺序是不可能的?
15、补充:了解用循环链表实现队列,注意在该循环链表中只有一个头指针或一个表尾指针(只需了解)
16、补充:根据给出的数学公式,写出对应的递归算法,最经典的就是用递归求阶乘。
第六章树和二叉树
1、几个重要的概念:树、森林、子树、根、终端结点(叶子)、非终端结点、双亲、孩子、兄弟、堂兄弟、度、深度、有序树、无序树、二叉树、k叉树、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线索二叉树;
2、二叉树的5种基本形态;
数组和链表3、二叉树的5个重要性质:
(1)在二叉树的第i 层上至多有2i -1个结点(i ≥1);
(2)深度为k 的二叉树至多有2k -1个结点,(k ≥1)
(3)对任何一棵二叉树T ,如果其终端结点(叶子)数为n 0,度为2的结点数
为n 2,则n 0=n 2+1;
(4)具有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为;
⎣⎦1log 2+n (5)如果对一棵有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其深度为)的结点按性
⎣⎦1log 2+n 层序编号(从第1层到第层,每层从左到右),则对任一结点i (1≤i ≤n ),有:
⎣⎦1log 2+n (i )如果i =1,则结点i 是二叉树的根,无双亲;如果i >1,则其双亲Parent (i )是结点⎣⎦
2i (ii )如果2i >n ,则结点i 无左孩子(结点i 为叶子结点);否则其左孩子LChild (i )
是结点2i ;
(iii )如果2i +1>n ,则结点i 无右孩子;否则其右孩子RChild (i )是结点2i +1
利用完全二叉树的上述性质,能处理大多数完全二叉树的计算题;
4、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1)了解顺序存储结构,只做了解;
(2)链式存储结构,重要,需要掌握,后面的算法都是基于此结构;
5、二叉树的遍历:
(1)能对任意一棵二叉树进行手动前序、中序、后序遍历;
(2)能将由前序+中序、后序+中序给出的序列还原成一棵二叉树;
(3)能将一个数学表达式用中序方法将其用二叉树画出来,并能写出其前缀(波兰
式)、中缀、后缀(逆波兰式)表达出来;
6、二叉树的遍历递归算法(注意前、中、后序三个算法只有细微的差别),可见算法6.1,而他们的非递归算法不作要求;
7、建立二叉树链表的递归算法,可见算法6.4;
8、线索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图;
9、能用手画出任意二叉树对应的线索二叉树(中序、后序线索);
10、线索二叉树的非递归遍历算法,可见算法6.5;
11、理解线索二叉树的中序线索化过程算法,可见算法6.6;
12、手动写出任意森林、树的深度优先、广度优先遍历顺序;
13、森林、二叉树的转换过程,能用手画出即可;
14、哈夫曼树的相关概念:路径长度、带权路径长度WPL 、权值;
15、二叉哈夫曼树的构造过程,能用手动构造,并能将构造好的树用编码表示出来;
16、了解哈夫曼树的构造算法,可见算法6.12,只需要了解,无需掌握;
17、记住树的记数公式:对一棵有n 个结点的有棵不同的二叉树n n C n 21
1+18、补充:二叉排序树、插入、删除结点的操作(在查一章中有详述);
19、补充: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用数组存储方式,其元素、结点对应关系;
20、补充:求二叉树的高度(深度)算法;
21、补充:将二叉树中左、右孩子交换的算法;
22、补充:将用数组存储的完全二叉树转换成链式结构的算法;
23、补充:对用数组存储的完全二叉树进行非递归的前序、中序、后序遍历算法;
24、补充:求二叉树中叶子数、度为1的、度为2的结点数算法;
25、补充:对于K叉树,其结点总数为N,求出该树的最大高度、高小高度;
26、补充:构造结点数为n的k叉哈夫曼树(其所有的结点要么度为0,要么度为k),注意一般都需要增加m个权为0的结点(称为虚结点),其中如果叶子结点数目不足以构成正则的k叉树(树中只有度为k或0的结点),即不满足(n-1)MOD(k-1)=0(其中MOD 是取余运算),需要添加权为0的结点,添加的个数为m=k-(n-1)MOD(k-1)-1。添加的
(其字母可以为空)。
则需要添加1个权为0的虚结点
k=3,
位置应该是距离根结点的最远处。假设n=10,
第七章图
1、图的几个重要概念:顶点、弧、弧尾、弧头、边、有向图、无向图、完全图、邻接点、入度、出度、度、路径、回路(环)、连通图、连通分量、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生成森林、关节点、重连通图、AOV-网、AOE-网;
2、图的几种存储、表示方法:数组表示法(重要)、邻接表(最重要,应用最广)、逆邻接表(掌握)、十字链表(理解)、邻接多重表(了解),并能大致掌握他们各种方法表示的优缺点;
3、图的两种遍历顺序:深度、广度优先,建议同时掌握其算法;
4、图的生成树和生成森林(只需掌握手画方法);
5、图的最小生成树的两种算法:普里姆(Prim)算法(实质是顶点优先)、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实质是边优先),掌握他们的手动构造过程,了解算法;
6、理解求关节点算法,可见算法7.10、7.11;
7、了解拓扑排序;
8、掌握由AOE-网得到关键路径的方法(手动),了解算法(7.13、7.14);
9、掌握最短路径的手动求解过程、方法(两种:迪杰斯特拉Dijkstra、弗洛伊德Floyd),了解算法;
10、补充:Prim算法、Kruskal算法、Dijkstra算法、Floyd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11、补充:了解拓扑排序算法;
A={<v1,
v4},
v2>,
<v1,
v3>,<v3,v4>,<v4,v1>}
v3,
如有向图G=
补充:能将图的抽象定义,
v2,
(V,
12、
{A}),
V={v1,
画成图,也能将图用抽象定义写出;
13、补充:能根据图的邻接表、逆邻接表、数组表示法表示出来的图画出,亦能根据图写出其邻接表、逆邻接表、数组表示法;
14、补充:了解四定理(Four color theorem):最先是由一位叫古德里(Francis Guthrie)的英国大学生提出来的。德·摩尔根(Augustus De Morgan,1806~1871)1852年10月23日致哈密顿的一封信提供了有关四定理来源的最原始的记载。他在信中简述了自己证明四定理的设想与感受。四问题的内容是:“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就能使具有共同边界的国家染上不同的颜。”用数学语言表示,即“将平面任意地细分为不相重叠的区域,每一个区域总可以用1,2,3,4这四个数字之一来标记,而不会使相邻的两个区域得到相同的数字。”
15、补充:了解离散数学中的欧拉图、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16、补充:了解汉密尔顿图;
第九章查
1、掌握几个重要的概念:静态查表、动态查表、平均查长度、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平衡因子、B-树、B+树、哈希表;
2、顺序表的查算法(9.1)及其时间复杂度的性能分析;
3、折半查(二分查)算法(9.2)及其性能分析;
4、能画出任意个数元素的二分查过程形成的判定树;
5、掌握次优二叉查树的构造过程,能用手画出,其算法只做了解要求;
6、掌握索引顺序表的查(又称分块查)基本原理,并能分析其性能;
7、能手动根据元素的顺序,构造出一棵二叉排序树;
8、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几种算法:查算法(9.5a、9.5b)、二叉排序树的插入算法(9.6),而插入过程就是构造二叉排序树的过程;
9、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删除结点的手动过程及算法(9.7、9.8);
10、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查性能分析过程;
11、平衡二叉树的构造过程,重点在于平衡被破坏后的调整,LL型、LR型、RR型、RL 型的平衡旋转处理;
12、平衡树查的性能分析;
13、B-树的查操作,了解其算法;
14、B-树的查性能分析;
15、B+树的查操作;
16、引入哈希表的目的、优点、基本原理;
17、了解几种常用的哈希函数:直接定址法、数字分析法、平方取中法、折叠法、除留余数法、随机数法;
18、掌握几种常用的处理冲突的方法:开放定址法(线性探测法、伪随机数序列法)、再哈希法、链地址法、公共溢出区法;
19、哈希表的查性能分析;
第十章内部排序
1、掌握几个重要的概念:排序、排序方法的稳定性(即关键字相同的经排序后原顺序会不会变化)、
排序算法效率的稳定性(即排序算法效率会不会受待排序数据序列的影响而出现较大的变化)、内部排序、外部排序、堆
2、直接插入排序的过程(手动分析一趟排序的过程、结果)、算法(10.1);
3、掌握折半插入排序算法(10.2)、理解2-路插入排序、了解表插入排序;
4、希尔排序过程(手动分析一趟排序的过程、结果)、算法(10.4、10.5);
5、冒泡排序过程(手动分析一趟排序的过程、结果)、算法;
6、快速排序过程(手动分析一趟排序的过程、结果)、原理、算法(10.6-8)
7、快速排序性能分析;
8、简单选择排序过程(手动分析一趟排序的过程、结果)、算法(10.9);
9、堆排序过程(手动分析建初始堆过程、一趟排序的过程、结果)、原理、算法(10.10-11),堆排序原理、过程、算法非常重要,是常考点;
10、2-路归并排序过程(手动分析一趟排序的过程、结果)、算法(10.2-4);
11、理解基数排序的原理、过程;
12、掌握各种内部排序方法的比较;
13、补充:各种内部排序的应用场合(这个比较难做,需要对各种排序算法非常清楚才能做到);
14、补充:冒泡排序的改进——鲨鱼排序过程、原理、算法;
15、补充:插入、选择、冒泡、快速、堆排序的算法效率稳定性分析,能判断哪种算法不受初始数据的影响;
16、补充:用链表实现插入排序的过程、算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