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胶原蛋白经皮渗透、紧致、修复的
体外研究
冯丽萍 范婷
(江苏江山聚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14500)
胶原蛋白来源方式中,合成生物学与传统动物中提取方式相比,独特优势在于避开病毒携带隐患、批次重现性差、目标蛋白难分离的问题,而且合成生物学的生产效率比较高。重组胶原蛋白是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产物之一,是将胶原蛋白的DNA序列体外合成后导入不同宿主(微生物、动物、植物)通过发酵、分离纯化获得重组胶原蛋白[1]。
药物经皮给药目的是利用皮肤给药全身性疾病,药物经历三个阶段:一是经皮渗透,即透过表皮进入真皮。二是皮肤吸收,即在真皮通过毛细血管作用进入体循环。三是在作用部位聚集,即化妆品功能性成分作用于皮肤表面或进入表皮或真皮,并在该部位积聚和发挥作用。例如,美白产品中的美白剂常作用于表皮中的基底层,阻断黑素的产生;而抗衰老产品的功效成分则常作用于真皮层的成纤维细胞,使皮肤富有弹性[2]。
《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 年版)》指出,当分子量大于1000道尔顿时,可以不考虑透皮
吸收。但本文通过离体皮肤实验证明了,55000道尔顿的重组胶原蛋白仍然能经皮渗透。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剂与材料
测试模型:选离体皮肤作为测试模型(广东博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试剂:PBS缓冲溶液(索莱宝)、4%多聚甲醛组织固定液(Biosharp)、Hoechst(碧云天,C1022)、Phalloidin(碧云天,C2203S)、离体皮肤组织培养液(FSK4,广东博溪生物)、维生素C (Sigma)、维生素E(Sigma)、多聚甲醛(国药)、PBS(索莱宝)。
设备:CO2培养箱(Thermo,1501)、超净工作台(苏净安泰,SW-CJ-1F)、莱卡生物显微镜(DM2500LED)、正置显微镜(Olympus,BX53)。
样品:重组胶原蛋白(PA2190S001 江苏江山
摘要:采用荧光标记重组胶原蛋白,涂抹于体外培养的离体皮肤,经过荧光显微观察,离体皮肤基底层下方(真皮层)可观察到荧光信号,说明重组胶原蛋白经皮渗透深度可达到真皮层。从荧光强度数据对比发现,8h内随着时间加长,荧光强度值增加,说明到达真皮层重组胶原量在增加。为了探究渗透后重
组胶原蛋白的作用机理,对离体皮肤进行紫外处理后涂抹样品,检测皮肤组织的组织形态、胶原纤维、弹性纤维、Collagen IV蛋白含量的变化,发现重组胶原蛋白具有紧致、修复功效。
关键词:重组胶原蛋白;经皮渗透;紧致;修复
130
聚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白固体可水溶的样品。(二)组织处理方法
首先进行组织处理,即将新鲜获得的皮肤组织浸入75%酒精中,清洗30s,再使用无菌的PBS缓冲液清洗3次;结束后,用一次性无菌皮肤取样器将皮肤组织切成直径为0.8cm的小圆片,表皮面向上,真皮面向下,放入培养模具中,然后将培养模具转入6孔板中,每孔加入3.7mL培养液,在37℃
的5%CO2孵箱中培养。然后,再进行测试。(三)测试步骤
1.经皮渗透测试。(1)测试方案。将FITC标记后的重组胶原蛋白配置成0.06%的给药浓度,涂抹于离体皮肤,分别于0h、4h、8h取组织样本,切片、染、荧光显微镜观察。(2)渗透能力测试。离体皮肤组织培养1天后,将装有离体皮肤组织的小室移入新的6孔板中,给每孔中加入0.9mLPBS。(3)给药。每个样品的每个时间点设置3重复。用移液吸取10μL配制好的0.06%FITC 标记样品,涂抹至离体皮肤组织表面,分别于0h、4h、8h时间点采集离体皮肤组织样本,浸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固定时间≥
24h)。冷冻切片,待用。(4)细胞骨架及细胞核染。细胞骨架染,将Phalloidin 按照1∶100的比例稀释使用,每张切片上滴加Phalloidin工作液200μL,避光孵育60min,用含0.1%TritonX-100的PBS洗涤3次,每次5min。细胞核染,取2μL的Hoechst原液加入1mLPBS 中,配制成Hoechst工作液。每张切片上滴加Hoechst工作液100μL,避光孵育10min,PBS清洗3次,每次5min,封片待用。(5)结果分析。应用GraphPad Prism做图,结果表示为Mean±SD,各组间比较采用t-test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具有极显著差异。
2.紧致、修护体外测试。(1)测试方案。4个样品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BC)、阴性对照组(NC)、样品组重组胶原蛋白0.05%、样品组重组胶原蛋白0.2%,将样品作用于离体皮肤组织表面,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阴性对照组和样品组用30 J/cm2 UVA+50mJ/cm2 UVB紫外诱导后,观察离体皮肤的组织形态、胶原纤维、弹性纤维、Collagen IV的变化。(2)给药及刺激。离体皮肤组织培养2天后,按照测试方案进行试验分组及相应处理条件,开始进行UV辐照和给药;UV照射剂量为UVA(30J/cm²)和UVB(50mJ/cm²),连续辐照4天,每次辐照完后更换新鲜培养液,并进行给药处理,样品采用表面给药(2pL)的方式进行。连续辐照4天后,将离体皮肤组织继续培养3天,在此期间不进行UV刺激,只进行样品给药。(3)组织形态测试。给药结束后的皮肤组织采用4%多聚甲醛固定模型,组织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回收切片结果,使用显微镜拍照,使用Image-Pro8 Plus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4)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测试。给药结束后的皮肤组织采用4%多聚甲醛固定模型,组织包埋,切片后分别进
行Masson染和维多利亚蓝染,回收切片结果,使用显微镜拍照,使用Image-Pro8 plus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5)Collagen IV含量测试。给药结束后的皮肤组织采用4%多聚甲醛固定模型,组织包埋,切片后根据免疫组化检测步骤,开展免疫组化染,使用Image-Pro8Plus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6)数据处理分析。采用经皮渗透测试结果分析的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经皮渗透测试
1.荧光显微观察结果。重组胶原蛋白的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见表1。图中蓝是被Hoechst染的细胞核,蓝下边缘是基底层。红是被Phalloidin 染成的细胞骨架,主要位于是皮肤角质层和表皮层,少量位于真皮层。绿是FITC荧光,显示重组胶原蛋白渗透结果。渗透4h后,绿荧光在真皮层可被观察到,说明重组胶原蛋白渗透到真皮层;渗透8h 后,真皮层荧光强度显著性增加。
132
2.荧光强度数值汇总结果。重组胶原蛋白的真皮层荧光强度数值见表2,表皮层荧光强度数值见表3。通过对表2、表3中的数据分析可知,8h 内,随
表1 重组胶原蛋白不同染料染荧光显微观察结果
着时间的延长,表皮层和真皮层的荧光强度值都在增加。这说明,8h 内渗透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在不断增加。
表2 真皮层荧光强度数值汇总
表3 表皮层荧光强度数值汇总
测试分组
时间点
光密度值
Mean
SD
Pvalue
(vs 上一时间点)
Repl
Rep2Rep3Oh
4309.23837.25300.34482.2746.8/1#
重组胶原蛋白
4h 50219.332267.040867.641118.08978.70.002**8h
130833.5
120467.7
105380.1
118893.7
12799.5
0.001**
测试分组
时间点
光密度值
Mean
SD
Pvalue
(vs 上一时间点)
Repl
Rep2Rep30h
3680.03273.03183.03378.7264.8/1#
重组胶原蛋白
4h 25400.123343.027726.125489.72192.90.000***8h
48626.5
40772.8
41453.7
43617.7
4351.1
0.003**
备注:组间比较采用t-test 统计分析,所有统计分析均为双尾。P<0.05被认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 值越小,差异越显著。*表示每个样品后一个时间点与前一时间点的显著性,**表示P<0.01,***表示
image pro plus
P<0.001)
(二)紧致、修护体外测试
对照组、样品组处理离体组织,然后经过紫外
诱导后,观察离体皮肤的组织形态、胶原纤维、弹
性纤维、Collagen IV的变化,评估样品的紧致、
修复效果。
1.组织形态测试结果。培养结束后对组织模型
2.胶原纤维测试结果。培养结束后对皮肤组织
进行胶原纤维测试,具体结果汇总见表5、表6。与
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的胶原纤维含量显著
下降,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阴性对照组
相比,样品重组胶原蛋白 0.05%、重组胶原蛋白0.2%
表4 组织形态结果汇总
表5 皮肤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情况
进行H&E染,结果汇总见表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阴性对照组表皮活细胞层变薄,真皮层成纤维细胞
密度减少,且空泡增多,说明UVR刺激条件有效。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给药组表皮活细胞层明显增厚,
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密度增加,说明重组胶原蛋白在
0.05%、0.2%时可使组织形态发生明显改善。
组的胶原纤维含量显著上升,而且给药浓度越高,
胶原纤维相对面积值越高(P<0.01),说明重组
胶原蛋白在0.05%、0.2%时对紫外损伤后的胶原纤
维重建有明显的改善,而且0.2%以内浓度越高,效
果越好。
表6 胶原纤维相对面积汇总表
试验分组相对面积平均值SD P-value
空白对照  1.000.05/
阴性对照0.570.010.000##重组胶原蛋白0.05%0.650.020.001**
重组胶原蛋白0.2%0.780.010.000**备注:用t-test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时,NC组与BC组相比,显著性以#表示,P-value<0.05表示为#,P-value<0.01表示为##;样品组与NC组相比,显著性以*表示,P-value<0.05表示为*,P-value<0.01表示为**。
134
4.Collagen IV 测试结果。培养结束后对皮肤组织进行Collagen IV 蛋白含量测试,具体结果汇总见表9、
表1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的Collagen IV 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样品重组胶原蛋白
3.弹性纤维测试结果。培养结束后对皮肤组织进行弹性纤维测试,具体结果汇总见表7、表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的弹性纤维含量显著下降,说明本次测试刺激条件有效。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样品重组胶原蛋白0.05%、重组胶原蛋白0.2%
表7 皮肤组织弹性纤维含量的变化情况
表9 皮肤组织CollagenIV 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
表8 弹性纤维相对面积汇总表
试验分组相对面积平均值
SD P-value
空白对照  1.000.10/阴性对照0.650.080.009#重组胶原蛋白0.05%  1.180.050.001**重组胶原蛋白0.2%
1.29
0.04
0.000**
备注:用t-test 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时,NC 组与BC 组相比,显著性以#表示,P-value<0.05表示为#,P-value<0.01表示为##;样品组与NC 组相比,显著性以*表示,P-value<0.05表示为*,P-value<0.01表示为**。
的弹性纤维含量显著上升。给药浓度越高,弹性纤维相对面积值越高(P <0.01),说明重组胶原蛋白在0.05%、0.2%时对紫外损伤后的弹性纤维的重建有明显的改善,而且0.2%
以内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0.05%、重组胶原蛋白0.2%的Collagen IV 蛋白含量显著上升,而且给药浓度越高,Collagen IV 蛋白含量值越高(P <0.01),说明重组胶原蛋白在0.05%、0.2%时对紫外损伤后的Collagen IV 蛋白合成有明显的改善,而且0.2%以内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