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的调查研究
摘要:陕西黄河干流区南北狭长,地形地貌呈现较大的异质性,南北气候、植被差 异较大,鸟类因南北迁徙导致其空间分布具有季节性变化,所以黄河干流区鸟类的时空分布具有自己特定的特点。本文首先对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接着对黄河流域陕西段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这方面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鸟类多样性;现状;分布格局
一、黄河干流流域自然与动物地理概况
陕西黄河干流区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沿岸的狭长地带,由北至南依次为榆林市的府谷县、神木市、佳县、吴堡县和绥德县;延安市的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和宜川县;渭南市的韩城市、合阳县、大荔县和潼关县。在地形地貌上陕西黄河干流区由北向南分别为风沙草滩区(神木市西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府谷县、吴堡县、绥德县、清涧县、延川县、延长县)、黄龙山区(宜川县、韩城市)、梁状低山丘陵区(合阳县、大荔县)、关中平原区(潼关县北部)和秦岭山地(潼关县南部)。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半干旱气候,南北差
异大,降水量由南向北依次递减。植被类型依次为温带草原、森林草原过渡区和落叶阔叶林。由于人为干扰活动强烈,天然植被荡然无存,仅在黄龙山(宜川、韩城和合阳北部)尚存较大面积的落叶林阔叶林。
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陕西黄河干流区属于古北界的蒙新区和华北区(张荣祖,2011)。其中府谷至韩城属于黄土高原亚区冀晋陕北部省,生态地理单元包括陕北黄土高原和陕北黄土切割塬;合阳以南至潼关隶属于渭河谷地和秦岭北坡两个生态地理单元。神木市属于古北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内蒙古东部省的鄂尔多斯高原和陕北高原(西北部)两个自然地理单元(解炎等,2002)。就候鸟迁徙而言,陕西黄河干流区地处全球候鸟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也是中国中部的候鸟迁徙路线,陕西北部神木县的红碱淖以及无定河流域是我国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驿站(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张国纲等,2018),韩城禹门口以南的黄河中游湿地也是候鸟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于晓平等,2003;雷颖虎等,2007;吴逸,2011;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时间。野外调查时间2021年1月—2022年9月。根据鸟类的生活史特征和年周活动规律,野外调查划分为3个时期—繁殖季节(2021年4-6月、2022年4-6月)、迁徙季节(2021年2-4月、9-10月;2022年2-4月)和越冬季节(2021年11月-2022年1月)。
(二)调查区域。根据陕西黄河干流各县的自然地理概况和鸟类分布特点将调查区域划分为重点调查县(市)和一般调查县(市)。其中重点调查县(市)及其特点如下:
神木市:位于榆林市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接壤。其境内以红碱淖为代表的淡水湖泊区是我国候鸟中部迁徙路线上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驿站,每年迁徙季节有众多迁徙水鸟途经此地。此外红碱淖还是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的主要繁殖地。
韩城市:位于渭南市东北部黄河沿岸,北部为黄龙山区,生活着以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褐马鸡为代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鸟类落。南部的黄河湿地地处我国候鸟中部迁徙路线之上,是众多迁徙水鸟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
合阳县和大荔县:位于渭南市东部韩城市以南的黄河西岸,也是众多迁徙候鸟的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
(三)调查方法
1.样线调查。 在重点调查县(市)各设置5条固定调查样线,一般调查县(市)设置2条调查样线。在预设的调查样区内设置矩形调查样线,长度3-5km, 根据地形、植被不同,样线宽度50-100m。以时速3km/小时步行统计视野内发现的鸟类物种及其数量,同时填写调查记录表。
2.样点调查。在调查样线上鸟类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如三角洲地带设置2-3个固定半径(50m)的圆形调查样点,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5~10min)统计观察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3.直接计数法。鸟类集中分布如越冬集水禽的数量调查采用直接计数法。调查时以步行为主,在比较开阔、生境均匀的大范围区域可借助汽车、船只进行调查。用Nikon×30、Nikon 8×30望远镜辨认、计数观察到的水禽种类和数量总体。如果体数量较大,或体处于飞行、觅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5、10、20、50、100等为计数单元类估计体的数量。
4.文献查阅和访问调查。受调查时间限制,本调查结果查阅并参考了以往发表的所有关于黄河干流流域鸟类区系分析、落组成、迁徙规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个别物种的调查采用访问调查的方法以获得物种分布的线索和历史资料。
三、调查结果
(一)鸟类多样性组成
据统计,陕西黄河干流区13县拥有鸟类21目61科306种,占中国鸟类总种类数(1,445种)(郑光美,2017)的21.2%。占陕西鸟类种类数(568种)(于晓平,未发表资料)的53.9%。黄河干流县地地处陕西东北部黄河西岸的狭长地带,主要地形以荒漠、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和黄河中游湿地滩涂为主,森林植被包括温带草原、灌丛草原和落叶阔叶林,天然植被相对稀少。因此区内鸟类组成以非雀形目鸟类为主,共计20目31科178种,占58.2%。雀形目鸟类30科128种,占41.8%。从鸟类的居留型来看,在陕西黄河干流各县的306种鸟类中,留鸟80种,夏候鸟65种,旅鸟121种,冬候鸟31种,迷鸟9种,分别占区内鸟类总数的26.1%、21.2%、39.5%、10.1%和3.1%。从黄河干流各县鸟类组成的生态类考虑,本区鸟类包括全部六大生态类,以游禽、涉禽和鸣禽为优势类。从本区鸟类的濒危级别看,在所有的306种鸟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8种,占区内鸟类种类的5.9%,它们分别是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青头潜鸭(Aythya baeri)、白头硬尾鸭(Oxyura leucocephala)、大鸨(Otis tard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白枕鹤(G. vipio)、遗鸥(Ichthyaetus relictu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 nigra)、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秃鹫(Aegypius monachus)、白肩雕(Aquila heliaca)、金雕(A. chrysaetos)、玉带海雕(Haliaeetus l
eucoryphus)、白尾海雕(H. albicilla)、猎隼(Falco cherrug)和黄胸鹀(E. aureola),其中白头硬尾鸭、白枕鹤、彩鹮和黄胸鹀均为近年来发现的陕西省鸟类新纪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占区内鸟类种类的17.0%。陕西黄河干流区虽然具有比较显著的景观异质性,但南北缺少有效的地理屏障,因此中国鸟类特有种很少,仅有黄龙山区的褐马鸡、秦岭北坡(潼关县)的红腹锦鸡和黄土高原的贺兰山红尾鸲3种。在本区分布的306种鸟类中,列入IUCN物种红名录(IUCN,2019)极危(CR)物种的仅有青头潜鸭和黄胸鹀2种;濒危(EN)物种有白头硬尾鸭、丹顶鹤、大杓鹬、东方白鹳、玉带海雕和猎隼6种;易危(VU)物种7种;近危(NT)物种18种;其余种均为低危(LC)物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的鸟类包括褐马鸡、丹顶鹤、白枕鹤、遗鸥、东方白鹳、卷羽鹈鹕、白肩雕、白尾海雕和游隼9种,列入CITES附录II的物种38种。
(二)空间时间分布特点
陕西黄河干流区南北狭长,地形地貌呈现较大的异质性,南北气候、植被差异较大,加之鸟类因南北迁徙导致其空间分布具有季节性变化,所以黄河干流区鸟类的时空分布具有如下特点。
1.不同地点鸟类种类组成不同。虽然陕西黄河干流区南北缺乏有效的地理屏障,但气候、植被的不同仍然造就了不同地区鸟类组成的特异性。北部鄂尔多斯风沙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生活着荒漠草原鸟类,如斑翅山鹑、灰斑鸠、毛腿沙鸡、等。以红碱淖为代表的鄂尔多斯风沙区的淡水湖泊区栖息着遗鸥的鄂尔多斯种,也是世界最大的遗鸥繁殖体(肖红等,2008)。在此处繁殖的鸟类还有棕头鸥、鸥嘴噪鸥、普通燕鸥、凤头麦鸡、黑翅长脚鹬等涉禽(王中强,2006;汪青雄等,2011,2012);黄土高原南部的黄龙山林区是本区天然植被最完整的地区,拥有以褐马鸡和黑鹳为代表的139种鸟类,其中森林鸟类落(雀形目)略占优势(李宏等,2009);韩城禹门口以南的韩城、合阳、大荔是我省面积最大的黄河中游湿地—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域是丹顶鹤、白枕鹤、灰鹤、蓑羽鹤、大鸨、黑鹳、彩鹮、大天鹅、小天鹅、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也是众多雁鸭类、鸻鹬类、鹭类等水鸟的越冬地和停歇地,总数量可达数十万只(于晓平等,2006;时良等,2009;吴逸,2011);黄河干流区最南端的潼关县地处渭河谷地最东段和秦岭东段北坡,秦岭山地的森林鸟类和湿地水鸟均在此出现。
2.不同季节鸟类种类组成不同。每年春季(3-4月)和秋季(9-10月),大量水鸟迁徙途经陕西北部神木县的红碱淖湿地、附近的淡水湖泊区以及无定河流域,这个季节也是该地区鸟类
种类最多的季节,寒冷的冬季仅剩较少种类的留鸟;黄河中游湿地每年的春秋迁徙季节和冬季,大量迁徙候鸟途经此地或在此越冬,也是鸟类种类最多的季节。
3.不同时间地点鸟类均匀度不同。无论繁殖还是迁徙季节,红碱淖湿地和黄河中游湿地都是鸟类集之地,种较大;黄龙山区夏季栖息着较多的夏候鸟,其他地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