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库带参考答案
1填空题
3.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和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三个阶段。
3.2. 收发,属于ISO/OSI RM中 ___ 应用 __层的功能。
3.3. 在TCP/IP层次模型中与OSI参考模型第四层相对应的主要协议有 TCP(传输控制协议) 和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其中后者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服。
3.4. 常见的实用网络协议有TCP/IP、IPX/SPX和NetBEUI。
3.5.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媒体是 同轴电缆. 双绞线 和 光纤。
3.6.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负责_信息传递__的通信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__资源__子网组成。
3.7. OSI模型有_物理层___._数据链路层___._网络层___. 运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3.8. 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__ LLC __与媒体无关,_ MAC ___则依赖于物理媒体和拓扑结构。
3.9. 国内最早的四大网络包括原邮电部的ChinaNet. 原电子部的ChinaGBN. 教育部的__ CERnet (或中国教育科研网)___和中科院的CSTnet。
3.10. 复盖一个国家,地区或几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 广域网,在同一建筑或复盖几公里内范围的网络称为 局域网 ,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城域网。
3.11. 现行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接入技术有 综合业务数字网 、 高速数字接入设备 、 同轴电缆宽调制解调器 、 局域网 、 无线接入 。
3.12. 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分别是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和物理层。
3.13.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 半双工 和 全双工 。
3.14. 在 TCP/IP 层次模型的第三层 ( 网络层 ) 中包括的协议主要有 IP 、 ICMP 、 ARP 及 RARP 。
3.15. 最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为 _频分多路复用 FDM _和 _时分多路复用 TDM _ ,其中,前者是同一时间同时传送多路信号,而后者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3.16.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___资源____子网组成。
3.17. 通信系统中,称调制前的电信号为____基带____信号,调制后的信号为调制信号。
3.18. ISP是掌握Internet____接口____的机构。
tcpip协议分为哪几层作用3.19. .数据传输有两种同步的方法: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其中异步传输采用的是_______同步技术。
3.20. 常用的IP地址有A、B、C三类,128.11.3.31是一个__ B __类IP地址,其网络标识netID.为__128.11___,主机标识hostID为___3.31___。
3.21. 有两种基本的差错控制编码,即检错码和____纠错码____,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检错码为___循环冗余码(或CRC码)____。
3.22. 按照IPV4标准,IP地址205.3.127.13属于___C____ 类地址。
3.23. IP地址 11011011,00001101,00000101,11101ll0用点分10进制表示可写为_219.13.5.238__ 。
3.24. 计算机网络是发展经历了(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系统)、(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3.25.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交换和通信)、(资源共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分布式网络处理和均衡负荷)。
3.26. 计算机网络在逻辑功能上可以划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份。
3.27. 资源子网主要包括(主机)、(终端控制器和终端)、(计算机外设)等。
3.28. 通信子网主要包括(网络结点)、(通信链路)、(信号变换设备)等。
3.2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要拓扑结构有:(星形)、(环形)、(树形)、(线形)、(网型)等。
3.30. 按照网络的分布地理范围,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种。
3.31. 计算机内传输的信号是(数字信号),而公用电话系统的传输系统只能传输(模拟信号)。
3.32. 在计算机通过线路控制器与远程终端直接相连的系统中,计算机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各终端间的通信),主计算机负荷加重,实际工作效率下降,而且分散的终端都要单独战用一条通信线路,通信线路利用率低,费用高。
3.33. 在系统的主计算机前增设前端处理机FEP或通信控制器CCP,这些设备用来专门负责(通信工作)。
3.34. 从本质上讲,在联机多用户系统中,不论主机上连接多少台计算机终端或计算机,主计算机与其连接的计算机或计算机之间之间都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3.35. 1993年底,我国提出建设网络“三金”工程分别是:(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
3.36.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信源和信宿是各种类型计算机和终,它被称为(数据终端设备)、简称(DTE)。一个DTE通常既是信源又是信宿。由于在数据通信系统中以DTE发出和接收的都是(数据),所以,把DTE之间的通信称为(数据电路)。
3.37. 数据从发出端出发到数据被接收端接收的整个过程称为(通信过程),通信过程中每次通信包含(传输数据)和(通信控制 )两个内容。
3.38. 通信系统中,称调制前的电信号为(基带信号),调制后的信号叫(调制信号)。
3.39. 模拟通信中通过信道的信号频谱通常比较(窄),因此信道的利用率(高),但干扰能力(差)。
3.40. 一般网络中的各个结点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点-点连接)、(分支式连接)、(集线式连接)。
3.41. 在数据通信中(串行通信),通信线路的通信方式有三种基本形式,即(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
3.42. 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传输速率)、(信道带宽)、(信道容量)、(出错率)、(延迟)以及(吞吐量)。
3.43. 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有三种方式,即(调幅)、(调频)、(调相)。
3.44. 宽带通常是指通过给定的通信线路发送的(数据量)。从技术的角度年,宽带是通信信道的宽度,即为传输信道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为赫兹(HZ)。
3.45. 二进制数据编码技术中的三种主要编码方案是:(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3.46. PCM编码过程为(采样)、(量化)和(编码)。
3.47. 觉的数据传输方式有(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两者都是为解决数据传输过程中同步问题的相关技术,其中(同步传输)方式的效率高,速度快。
3.48. 多路复用技术又分为(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两种。
3.49. 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其中(统
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的效率高。
3.50. 交换是网络实现(数据传输)的一种手段。实现数据交换的三种技术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3.51. 线路交换是一种直接交换方式,是多个输入线和多个输出线之间直接形成传输信息的(物理链路),线路交换分(建立线路)、(传输数据)和(拆除线路)三个阶段。
3.52. 报文交换方式中,(报文)是交换的单位,主要包括报文的正文信息,指明发和收节点的地址以及各种控制信息。由于报文一般者比较长,所以,该方式要求网络上每个结点包括转接中心者要有较大的(存储容量),以备暂存报文。报文传输要等目的线路有(空闲)时转发,所以,(延时性强)。
3.53. 报文分组交换方式是把长的报文分成若干个(较短)的报文组,(报文分组)是交换单位。它与报文交换方式不同的是,交换要包括(分组编号),各组报文可按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不各组报文都有到达目的节点后,目的节点按报文分组编号重组报文。
3.54. 分组交换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分组交换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
延时),由于分组数据中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一定的(额外开销),分组交换网的(管理)和(控制)比较复杂。
3.55. 分组交换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系统中分组数据的(存储)、(转发)、和(选择合适的分组传输路径)。
3.56. 在计算机网络中目前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导纤维电缆)、(无线电传输媒体)等。
3.57. 调制解调器是同时具有调制和解调两种功能的设备,它是一种(信号交换)设备。
3.58. 双绞线抗干扰作用(较短)。双绞线可以用于(模拟)或(数字)传输,传输信号时,双绞线可以在几公里之内不用对信号进行放大。
3.59. 基带同轴电缆是指(50)Ω的同轴电缆。它主要用于(数字)传输系统。基带同轴电缆的抗干扰性能优于(双绞线),它被广泛用于(局域网)。
3.60. 差错控制技术常采用冗余编码方案,常用的两种校验码是(奇偶校验)和(循环冗余码校验)。
3.61.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计算机网络通信,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对解决复杂问题十分有效的(分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62. 协议就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或(标准)。
3.63. 一般来说,协议由(语义)、语法和(交换规则)三部份组成。
3.64. 物理层并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而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的为上一层(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传输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
3.65. 物理层协议是为了把信号一方经过(物理媒体)传到另一方,物理层所关心的是把通信双方连接起来,为数据链路层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创造环境。物理层不负责(检错)和(纠错)服务。
3.66. ISO组织提出的物理层四个技术特性是(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3.67.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包括(链路的建立与释放)、(以帧为单位传送接收数据)、(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
3.68. 数据链路层向高层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三种(无应答无连接服务)、(有应答无连接服务)、(面向连接服务)。
3.69. 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异步终端协议)、(同步的面向字符协议)、(同步的面向位协议),现在最常用的是(同步的面向位协议)。
3.70. 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向(资源)子网提供服务。
3.71. 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包括(网络地址)、(网络连接)及其服务。
3.72. 网络层的功能包括(路由选择和中继功能),对数据传输过程实施(流量控制)、(差错控制)、(顺序控制)、(多路复用)以及对非正常发问的恢复处理。
3.73. 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是(网络层)向(传输层)提供的服务,其中虚电路又分为(永久虚电路)和(呼叫虚电路)两大类。
3.74. X.25协议是(CCITT)组织推出的一个协议建议,分为三个协议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和(分组层)。
3.75. 传输层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间的桥梁,其作用就是在网络层的基础上完成(端对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实现两个终端系统间传送的分组无差错、无丢失、无重复、分组顺序无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