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古】The Archaic to Now
郎乾雯
(贵阳学院电信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摘 要:文章考察西汉时期墓葬壁画的宇宙象征图式中的时间性,通过分析彝汉文化的同源以及彝族那史图式和“向星葬”仪式,对一组汉代壁画的宇宙提出新的诠释。为此,文章简单概述汉代墓葬壁画宇宙出现的动机,并论述彝族文化对汉代天人相应、阴阳五行思想的回应以及宇宙观中的时间观念,进而分析彝族那史中的时间观念和“向星葬”背后的文化思想,尝试提供对西汉墓葬壁画宇宙图像模式的另一种观看的目光。
关键词:墓葬壁画;宇宙图式;时间观念;彝族古宇宙观
一座古代墓葬往往由墓室结构、葬品、壁画等多种元素构成。关系着只能通过想象预设的死后世界与命运,墓室中出现的物品都有其特定的功用。随着墓室壁画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以感官体验的概念和想象,通过壁画这个载体实现了诗化的转变。河南永城柿园墓是迄今为止年代最早的一座壁画墓。作为墓葬仪式的一种,墓葬壁画影响后世墓葬制度上千年。壁画的母题随着时代的迁移有所改变,有许多学者研究了不同壁画母题在转化生死之旅中的功能。西汉中期以后的许多墓葬中,在墓室的穹顶描绘天象是常见的形式。
墓室作为一个统一的三维空间,其中建筑与物品的关系、壁画在墓葬中的位置、建筑的空间图都需要结合起来考量,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当时设计者与墓主人在设计这一死后家园的真正用意。墓葬结构与壁画之间常常相互依赖,一个例子是在公元1世纪后,墓室不再是长方形的形状,改而采用方形的前室和独立的后室。其中前室的顶部改变最大,简单券顶与筑构竖立屋形顶的形式逐渐被由小砖建造的穹顶取代。有学者分析了墓葬结构与壁画之间相互依赖,认为墓葬建筑巨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壁画出现了新的象征意义。也即是,新式墓室前室的方形平面对应了“地方”,而圆形的穹窿顶象征了“天圆”,墓室成为整个宇宙的模型。同时,整个墓室结构的改变,主要是为了在技术上能够应对表现宇宙象征的壁画。
1987年4月发掘的西安交通大学附小壁画墓是这种新象征意义的典型例子。在这个墓室中,壁画的面积相对于整个墓室的面积来说,显得异乎寻常的大。券顶上绘有两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正顶中线南北分别绘日、月,朱红的太阳中间有一只黑鸟,白的月中有一只蟾蜍和一只奔跑的兔子。日月之间充盈着彩云朵,中间有仙鹤在飞翔。两个同心圆之间的环带是壁画最重要的内容,以青龙、白虎、朱雀、蛇四方神定位,绘出各种星宿,表现二十八宿天象图。作为目前保留的汉代天文星象图中内容最为丰富完整的壁画之一,许多学者对这幅壁画进行了研究,但大多是与《史记·天官学》中的“盖天说”进行对比,并对二十八星宿进行考释。只有巫鸿先生在《黄泉下的美术》中提道,这幅壁画所表现的并非一个静止的天空图像,它传达出了强烈的运动感,是在图绘宇宙时间上的一个重要进步。
关于宇宙图式出现的动机,一般认为主要来自阴阳五行与天人相应的思想。在墓室穹顶绘画代表永恒的
恒常天体,将星辰揽于怀抱的墓主人,也获得了与天地一般久远的不朽灵魂。通过日月星云的图像系统和圆形穹顶的墓室结构,宇宙图式具有的象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这样的动机解释中,往往忽略了宇宙图式的时间感。
现在来看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的蚌塑龙虎图。墓中成形的图案有三处,东为龙,西为虎,北为配有两根人胫骨的蚌塑三角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三辰图,用人的两根胫骨来表示北斗斗杓。
冯时先生在《中国天文考古学》中解释,原始的表叫作“髀”,中国的古文献中“髀”的本意既是人的腿骨,也是测量日影的表。三辰图的北斗斗杓完美地体现了古代先民将对于时间的把握诉诸对日光下自己身影的测度,不假外求内化于自身。archaic
依然在《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冯时先生还对河图洛书的原意与彝族古文献之间的关系做了考证。存世的古彝文文献中保留了大量的太极图,这些图像在古彝文中写作“宇宙”。冯时先生认为,太极图的真义可以从古彝文文献中到:实际是一个象征天盖的圆形图案上描绘出苍龙星象回天运行的星象图。在安徽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龟,在腹甲和背甲之间夹有一块玉版,对应了汉代
【作者简介】郎乾雯(1984—),女,彝族,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
西汉墓葬壁画宇宙图式与古彝族时间观念研究068Vol.166
纬书中流行“大龟负图”“元龟负书出”的说法。这块玉板上雕刻了特殊的八角图案,被看作洛书的图形。巧合的是,这个图案也能在彝族的日常器物上发现: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地区发现的南诏时大型岩画中,有一尊神像胸前就捧着这种神器;彝族火葬罐上有这种图形;彝族妇女的头巾和背带上,也往往饰以这种八角图形。
彝族的古籍主要有《宇宙人文论》《宇宙源流》《西南彝志》《土鲁窦吉》(宇宙生化)等典籍,记载了彝族先贤对宇宙起源、天地万物生成变化、宇宙结构等宇宙图景的理论观察或自然哲学的观念论述。这些哲学观念显现出与中原文化具有十分密切的交流融合关系。以元气、阴阳(哎哺)、五行、八卦、干支等观念所构成的思想体
系,与先秦至两汉间中原儒学有某种程度的契合与互应。例如:
清气上凝就成天,浊气下结便成地·苍天产生,赤地出现。天未定界,天是无边无际的;地未分界,地是没有极的。日月运行错乱,星云出没无常,年月时刻不准。(《西南彝志》第四卷)
在东天和西天之间,太阳和月亮各按其轨道不停地转动。(《宇宙人文论》第115页)
清气和浊气结合,青气与红气交错,产生了宇宙八方,产生了春冬四季,定了年月八节。(《西南彝志》第五卷)
清浊二气运行的结果,从宇宙四方识别春夏秋冬四季,又从宇宙八角识别年月八节。
万物生长了,春天发生,夏天成长,秋天结实,冬天贮藏。(《宇宙人文论》第72页)
天数地数发展,各类事物都按规律变化,就像河流一样运行不息啊。(《宇宙人文论》第60页)
从这些朴素的语句中可以看出古彝人在对于宇宙生成的思考中包含了强烈的时间观念。
重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关系的古彝人,在丧葬仪式中请祭司为死者超度亡灵时,要请画师画神案,彝语称作“那史”。内容除了花草禽兽、神灵故事、日月星辰之外,有大量表现宇宙时间的图像(图1~图3)。
除了那史以外,彝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丧葬仪式还表现在向星葬。向星葬的出现和形成源于彝族发达的古代天文学。在二十八颗星中,根据各自所属的星,结合下葬季节星斗的运行离线来选择墓地的方位、地点,下葬时,墓穴中心对准所属的星斗,使灵魂能够回归星辰。很明显,在向星葬中体现了强烈的星辰运转时间观念。
现在回过头再来看西汉这幅壁画,时间的信息因运动感而潜入壁画中。儒道对于时空关系的体认中,始终认为时间统领空间。古人将时间内化于自身,以骨骼来度量时间,从观看的角度,中国绘画时空图式中也表现出来了“时空合一”的内在性。
彝族的古宇宙论中的思想,比如阴阳五行、八卦、天体运转和太阳历,都与时间和运动分不开,宇宙时间观念的重要性被表现得非常强烈,这一点在丧葬仪式中的那史和向星葬中也有明显体现。本文在冯时先生对彝汉古代文明交融的研究基础上,试图提出一种可能性,即汉代墓葬壁画的宇宙图示的出现,不仅是源于五行阴阳的观念,其中也包含了墓主人或设计者对时间的思考。
地球上的一切的元素,都产生于早已灭绝的天体的遗骸,产生于恒星内部氢原子与氦原子的核聚变。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将人类看作是恒星的放射性尘埃。我们与曾生存过的人类一起仰望星空,而最终我们都会变成星尘。时间像河流,在白日,在墓室,在星辰中流逝。也许彝族古代先民和汉代墓室壁画设计者分享了同一个时间观,即一切事物生长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源头,这个源头超越时间,既不在时间之前,也不在时间之后,它在时间
之外。■
图1图3
图2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69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10(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