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
UI 设计中的视觉设计风格发展思路探析
曹丹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凯里556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中的很多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逐渐成
为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载体,如电脑和掌上移动设备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如此人们就开始着重研究人与电脑之间的互动,UI 技术便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如今,UI 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相当普遍,并且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然而UI 设计工作是一种比较有难度的工作,所以UI 设计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帮助,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本文将从UI 设计的概述、视觉设计风格应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给UI 设计的发展带来方法和建议。关键词:UI 设计;视觉设计风格;发展;探析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4-019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概述
对于UI 设计来说,要想使人们更加青睐和喜欢,就需要采用更加亲民化、更加简约化的视觉设计风格。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开拓自己的眼界,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UI 设计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视觉传达,因此做好视觉传达工作对于提升用户满意度有着不可忽视的
作用。虽然UI 设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其专业化和规范化都有待完善,但是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有关的课程,并且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快速发展,UI 设计很快就成了较为热门的专业和工作。对于网站和手机界面等各种应用软件来说,设计界面直接关系到用户满意度、产品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发展状况。所以,不断地对UI 设计的视觉传达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对于提升UI 设计的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2UI 设计的基本内容
UI 设计的全称是User Interface ,中文名称是用户界面设
计。UI 设计主要是指人与电脑之间的交互,让用户可以更好地操作和使用各种计算机设备,并让用户可以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操作界面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UI 设计的视觉设计风格是指设计师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所应用的一种设计语言,主要是用图形来表示。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网站或软件的功能、操作流程等各种有关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归纳等操作来设计,然后再通过点、线、面等图形语言将图形设计出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搭配合适的彩,使设计出的界面更加整洁、更加美观、操作性更强、更加受大众的喜欢,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来使用该网站或者软件。当前UI 设计中的视觉设计语言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拟物化设计风格、扁平化设计风格、原质化设计风格。
3UI 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
一般来说,UI 设计的主要对象是用户,UI 设计中的所有内
容都是围绕用户展开的,UI 设计的工作核心就是用户需求。从UI 设计的工作流程和UI 设计的产品方面来看,用户的体验和需求都是UI 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视觉需求是用户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也应该成为UI 设计工作的主要关注点。在满足用户交互体验的视觉需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在交互体验中隐蔽的视觉感知部分。首先要将在交互体验中的隐蔽的视觉感知部分挖掘出来,然后将对用户的视觉需求和把握和理解融到UI 设计中去。将用户的视觉体验融到UI 设计中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用户操作的便利性,同时增加设计师对用户视觉思维和习惯的掌握度,对UI 设计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不断地消除用户的不适应感,避免出现功能与设计不符的情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UI 设计产品。因此,用户的视觉体验在UI 设计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对人机交互的实现和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UI 设计的功能主要是实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传递,并使人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计算机,所以UI 设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构建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息,并设计出人们可以接受和操作的信息,视觉传达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交流和联系的主要介质,因为大部分的UI 设计都需要借助屏幕来完成,计算机屏幕中所展示的效果是由设计师和程序员创造的,需要专业人士对信息进行构建和处理,通过提升视觉效果来实现对
信息的传递,并且可以通过视觉途径来进行信息的传播,由此可以看出,UI 设计与视觉传达设计是相关关联、不可分割的。
如下图所示的手机界面设计,每一个图标都十分简单、简约、简洁,但是却又明显地表示出每个软件的具体功能。并且在设计方面使用与实物相符的图标,通讯录的图标是传统的电话,信息的图标是漫画书中常用的对话框、相机的图标是摄影
收稿日期:2019-08-15作者简介:曹丹(1982—),女,贵州凯里人,贵州大学工学硕士,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199
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第15卷第34期(2019年12月)
机的镜头部分、音乐的图标是传统的音乐光盘、相册的图标是图片的形状、日历的图标是传统的日历图像、计算器的图标是由“+”“-”“x ”“/”等符号组成、邮箱的图标是传统的信件等等,这些与实物相符的图标
让用户可以更快地了解到每个软件的特殊作用。简单的界面、大胆的用、简洁的图标,使得用户更加容易接受和操作该系统,这样的系统更容易得到用户的喜欢
与青睐。
图1
4UI 设计与视觉设计风格发展现状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计算机并建立互联网的国家,
这些发明创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在20世纪的中期,美国的科学家发明了计算机并将其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去,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得到全面的普及,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人机交互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从而促进了UI 技术的发展。在UI 设计的视觉设计语言中,美国以及西欧的很多国家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设计语言,不仅符合大众的审美,而且巧妙地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使用户更加容易接受和操作。相比于国外的UI 设计,我国的UI 设计就比较落后,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5UI 设计的视觉设计风格应用
5.1拟物化设计风格
这种设计风格是借助生活中存在的实体进行设计,将实物真实的触感和质感真实地反映出来,然后在设计中加入一些更具情感化的元素,这种真实的实物感会带给用户更多的亲切感和依赖感,便于用户更快更好地掌握产品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感受,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去设计、去思考,并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自在和舒适,并使用户更快地接受并熟悉界面的操作。例如锤子科技公司手机系统的UI 设计就是采用的拟物化设计风格,他们
的设计系统中很多软件都是真实事物的呈现,例如手机中自带的计算器软件,计算器的图标是根据真实的计算机按钮模拟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彩感、真实感和立体感,
更有利于用户接受和使用。用户在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无论是从质感和立体感、屏幕显示、字体显示、彩显示、触觉感觉等方面,都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真实的计算器的感觉,只有这样的设计才可以带给用户更大的亲切感,获得用户更好的评价。5.2扁平化设计风格
扁平化的设计风格是指在设计过程中使用较为简单的特效,或者根本无须使用视觉特效,以简单的形体去完成整个设计。扁平化设计风格的主要特点是简单、简约与简洁,尽量将物体原有的状态展现出来。这种设计风格虽然简单,但是会给人一种轻便、整洁、亲切的感觉,并且可以更好地实现用户的需求,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进行修改,更加适合于移动界面的设计。例如,在2010年微软的windowsphone 操作系统中,在设计布局方面主要运用的明亮的彩,每个区域都有明显的划分并进行布局的规划,在图标设计方面也是采用的简单的线条和面元素设计,给人的感觉是简单大方、简约而不失美观。在之后的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的安卓系统中也采用了扁平化的设计风格。由此可见,扁平化的设计风格深得大众的喜爱与追捧,甚至很多大牌公司也逐渐意识到扁平化设计风格独特的优势与特点。目前,苹果和安卓在生态系统的图标和布局方面的设计都采用了扁平化的设计风格,而且国内外和软件厂商为了与大牌公司保持一致,也纷纷采用扁平化的设计风格。5.3原质化设计风格
原质化的设计风格是由谷歌公司研发出的一种新的设计
语言,同时这也是一种新的设计规范。这种设计风格着重强调结合实体物理属性和规律的、合理的动效以及高效的空间化利用。与物理世界相近的触感会让用户感到更大的亲切感,并增加用户对于网站或软件的理解与认知。该设计风格可以通过动画和图片来提高用户学习熟悉产品的体验,动画的过渡可以让用户更加容易接受产品,并且简化了产品的复杂感。大胆的颜、触摸博文等技术的应用增强了用户的自信心。这种设计风格的研究是基于纸质和墨水材料的,并且采用了传统的印刷设计、比例、排版、配等元素。原质化的设计风格具有与物理世界相近的触感,是指在扁平化的设计风格上加以真实的物理世界的触感,是介于拟物化设计与扁平化设计风格之间的一种设计风格。目前,原质化的设计风格还处于发展初期,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设计风格会成为一种热门的UI 设计视觉语言风格。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UI 设计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UI 设计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UI 设计不仅会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也会融入人们的工作中,将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发生着变化,UI 设计也从刚开始简单的文本界面逐步发展到如今精美的形体界面。因此,要想满足人们的个性化审美需求,UI 设计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从而创造出更加受人们喜欢的设计。总之,UI 设计的视觉设计风格风格也会遵循由简到繁的一个发展过程。
参考文献:
[1]许渤.UI 设计的交互性与界面视觉设计探究[J].包装世界,
2018,(7):17.(下转第203页)
200
view ui框架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本栏目责任编辑:唐一东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与技术
第15卷第34期(2019年12月)
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交往面广,交往对象来自各方面[14]。在以强关联(Strong Tie)为主的社交媒体好友关系中,也不可忽视仅通过弱关联(Weak Tie)维系的点头之交所带来的隐患。虽然可以用低成本的交流方式来扩展视野并经营社交关系网,但与弱关联好友交往中可能隐含着虚假的附和情感,也许是一位借助虚拟网络符号作为面具的“前台表演者”。注重提高自我思辨能力,对于添加好友进行设置,谨慎考量身份,对弱关系好友,尤其在社交媒体与线下的非熟人互动时,多一丝警觉其中的网络失范现象并保持可控距离,以理性、可调控的方式对待网络社交。
4.3回归现实:思维与行动的双重解绑
媒介素养尤为警惕宜人性、外向性体社交媒体的使用沉
溺问题。太多用户花费在线上的时间高于线下,将闲暇时间浸泡在精心修饰过的带有表演性的个体呈现中,虽然暂时弥补了心理空虚,久而久之会使得完整的注意力减弱、独立思考的能力退化,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造成与线下生活一定程度的脱节。被智能手机的网络社交,应当只是线下人际互动的线上补充,不能被工具捆绑而一味地追求过度景观化的呈现。直观打动人心,珍贵触手可及。自己是思维和行动的控制者,而非智能手机的更新提示。拼凑整合碎片化时间,提升深度阅读,培养自我完整的逻辑思维,注重发掘线下生活中的真善美,深入的面对面交流更能收获动人的眼神与真切的情感。4.4谨言慎行:信息交互内容甄别与隐私保护
字数、篇幅等限制因素,社交媒体信息发布时一定程度上缺乏语境线索铺垫,会产生马维克(Marwick)所提出的“语境坍塌”现象,应警惕别有用心者的观点截取传播产生非议。盲目并缺乏考量的发布信息与点赞评论,有可能助长了不实信息的传播,注意信息冗余、把关人缺失带来的信息真实识别问题。个人层面注重培养提高体媒介使用素养,加强对信息筛选、辨别能力的提升;平台层面应尽快完善技术因素并强化把关机制、制定隐私边界与保护条款;国家层面应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保护后台数据,以防自我呈现不当导致后台困境发生。
不同人格特质的体侧重用不同的自我呈现行为在社交媒体中建构相应的角,但在很多方面却缺失了
他们本应具有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产生本我丧失、后台困境、伪满足感等相关主体迷失现象。社交媒体既可以呈现理性、本原的自我,也可能会沉溺其中、被虚情假意蛊惑而迷失了自我,决定权在自己手中。在社交媒体“前台”与日常生活“后台”之间不断的角转换中,现实生活是前提和基础,媒介是人的延伸,而
非再生,切莫将手段作为目的。因此,在与社交网络的博弈中
要保持真我,应将其作为辅助工具理性使用并掌握主动权,不做技术的附庸。不同人格特质的体在塑造理性独立的社交网络主体精神时需要多方参与,针对不同的人格特点做相应的科学引导,合理、理性地呈现自我。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v/2019-08/30/c_1124939590.htm.
[2]褚当阳,姜大云.日常生活的主体迷失与重新占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1(12).[3]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1.
[4]褚当阳,姜大云.日常生活的主体迷失与重新占有——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探析[J].社会科学
战线,2011(12).[5]尼葛洛庞蒂.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92.[6]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12.
[7]Duane PSchultz,Sydney Ellen Schultz.人格心理学[M].张登浩,李森,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52.
[8]Henri Lefebvre.The Sociology of Marx[M].London:Allen lane,1968:10.
[9]朱绘霖,程乐华.补充、补偿—博主的两种自我表达方式及其呈现效果研究[C].天津: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8.
[10]翟思成,薛彦华,黄承芳.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社会化影响的差异性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
[11]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02.
[12]Bortree D S.Presentation of self on the web:an ethnographic study of teenage girls[J].Education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2005(1).
[13]刘庆奇,孙晓军,周宗奎,等.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6).
[14]Granovetter M S.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6).
【通联编辑:谢媛媛】
(上接第200页)
[2]耿甜.视觉设计在UI 上的研究与应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3):156.
[3]张艳.探究UI 设计的交互性与界面视觉设计[J].数字化用户,2018,24(17):99.
[4]蒋飞燕.UI 设计的交互性与界面视觉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
(上旬刊),2019,(5):87-89.
[5]顾荣斌.论UI 设计中实现良好用户体验之五大秘钥[J].中国传媒科技,2018,(1):114-115.
[6]李志安.UI 设计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J].青春岁月,2018,(8):87.
【通联编辑:唐一东】
20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