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义和功用
随着科学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清醒地认识到,0-6岁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在年轻的父母中如今流行着教育学家巴甫洛夫的名言:如果你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才开始教育,那么你就已经晚了两天。”。早期教育的这个“早期”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呢?早教应从何时开始呢?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才是更好的呢?
1、如何认识早期教育?(先请家长谈一谈,再从国内外教育研究角度来阐述)
谁不知种庄稼要赶季节,错过农时和季节就会影响收获,甚至可以毫无收获。谁不知道种庄稼要育苗、培土、锄草、灭虫、浇水、打枝等。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必须去做,否则就会影响收获,甚至毫无收获。谁不知道播下种,不能任其生长和发展,不管不问。谁不知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可是,有谁知一人之计在于童呢?培养孩子像赶农时和季节一样,必须从细小时期尽早抓起,年龄越小,智力提高和发展的可能性越大。什么原因呢?脑生理专家研究证明婴儿出生时,脑的发育还未完善,脑的沟回不明显,大脑皮质神经细胞较小。在婴幼儿脑发育期,婴幼儿的脑容量增长得特别快,脑细胞分裂得也快。其表现为:脑细胞个子变大,脑沟回明显,脑细胞轴突变壮,树突增多,脑髓的重量也就增加了。这时要想让婴幼儿的大脑
发育的好,脑神经发育完善,它需要两方面的营养:一是食品的营养,二是精神营养(即教育)。这个时期除保证充足营养以外,如果成年人有意识地给婴幼儿的大脑以丰富的外界刺激(教育),就能促进婴幼儿大脑的健康发展。因为,刺激得越多,婴幼儿的脑神经元树突越发达,多大树的根,纵横交错,盘根错节:像脑的网络,交叉密布。这些“网络”越稠密,孩子越聪明。反之,刺激得越少,“网络”稀疏,孩子越愚顿。人在生长过程中,首先发育大脑,然后发育四肢。孩子个头长高到成人,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而幼儿的大脑,在五岁之前脑重量已达到1010克左右,(成年人脑重量为1400克左右)。相当于成年人的75%,脑重量已基本接近成年人。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个原因,抓住幼儿脑发育的关键期正确早期教育,就能促进幼儿大脑的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早慧儿童”。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婴儿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进行开发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3岁以前。
(表格:大脑重量发育)
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研究表明:0岁~3岁是人的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有资料显示,在两三岁时,幼儿就突破了语言和学习的关口,3岁以前脑神经已经完成了60%的配线工作,4岁孩子的智力已经相当于17岁时的50%。一旦错过这个脑力开发的敏感时,以后可能花几倍的努力都无法弥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的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进到学校里,教师需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经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
*国内外诸多研究的事实告诉我们,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不容忽视。因为在婴幼儿时期,在孩子生命的前3年,有两项看不见的生命力。第一是敏感期,也称关键期;第二是吸收性心智。
什么是孩子的敏感期呢?就是人类某种行为、技能技巧及认知能力的掌握,有一个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在这一个时期,幼儿对一定的物体或练习活动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反复的操作,满足自己的内心需要。他的内心有一种力量驱使他不停的操作,尝试,这种力量我们叫它敏感力,这一时期我们称之为敏感期。如果在这一时期给予关注和提供好的环境和刺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个时期很短暂,一但错过就不会再来。
举例说明:
1983年,我国辽宁省台安县发现了“猪孩儿”——王显凤。她出生在偏僻的山村,文化落后,家庭愚昧。生母患大脑炎,智力低下,继父不喜欢她也不管她。她家一间半土房四邻不靠,很少有人与他们来往,房前却有3个大猪圈。这种特殊的家庭使她常常什么是编程举个例子
被父母遗忘。于是,孩子从小经常爬进猪圈,饿了,跟小猪一起吃猪奶,跟猪一起玩,长大一点就在槽中抢食,学会啃草根,嚼树皮,用手刨土做窝,学猪的样子在大树上或墙上蹭痒,学猪哼哼。这种环境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和智力环境的被剥夺,使她智力低下,被发现时已经8岁半,说话不清,不辨颜,不知大小、多少、不分男女。但她与“狼孩儿”还不完
全相同,她生活在半人类,半猪的特殊环境这中,她还有一些人的习性:会穿衣,吃饭和简单交谈。当科学家对她进行研究和教养时,她“猪性”难改。看电视,一看到猪就异常兴奋,学猪叫。经常偷啃野草、青草,而且科研人员一不留意,她就跑到猪圈里去抱着老母猪。后来科研人员将她严格看管起来,控制她不良习惯的重复,谁知,她还是经常半夜起来一个人学猪的动作。据1984年9月28日夜统计,这天夜里,她80分钟内:在房间里来回爬动,并像猪那样哼哼114次,吧嗒嘴巴96次,像猪一样甩头7次,在墙上蹭痒5次,后腿弹踢3次。这些她早期接受“猪”的教育,在受到压抑后的顽强表现。专家给她测试智商,她智商为39,相当于3岁半的孩子,科研人员对她进行了耐心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给她配了专职教师。她在“学前班”学了一年多,算术课只会写一个“2”字,三年才会10以内的加减法,而且一阵糊涂起来,连2+3等于多少还是不知道。从整体上看她仍属于智力低下的儿童。这是一个失去早期教育,埋没人的潜能而发生的悲剧。
由此可见,儿童失去早期教育而造成的智力低下,尽管后天大力进行补偿教育,可以有所进步,但是无法彻底逆转。这说明了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极端重要性。所以,家长、社会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早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珍惜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创造各种条件,对孩子不失时机地进行科学的良好的早期智
力开发,假如对孩子放任自由,任其发展,错过了早期教育的“关键期”,哪怕父母智商再高,孩子遗传素质再好,其智力发展上所受到的损失也是无法挽回的。
再如:(与家长互动)宝宝11个月,大运动的敏感期,对自己走路非常感兴趣,不让大人抱。17-22个月,会走了,偏不走,张开小手喊:抱抱!抱抱!(大运动的敏感期过了,依恋、安全的敏感期到来)
那吸收性心智又怎样理解呢?说的直白一点,它现在就像照相机里的感光片一样,他会把在环境中听到的、看到的事物都无意识的吸收进来,也有人将这个时期的孩子比做一台计算机,随时将接触到的有用的,没有用的事物完全录入,获得各种各样的经验和知识,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和一定的行为模式。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像一岁半到二岁的小宝宝喜欢模仿成人说话对吧,有一天,他在很专注的看电视或玩玩具,您和您爱人正在说一些家里事情,忽然有一天,孩子把您和您爱人说的话说了出来,有这种情况吗?有吧!有很多妈妈感到奇怪,他不是在玩玩具吗?怎么会听见我说话?无论他在干什么,只要他能听到、看到的东西,他就会有意识的吸收进来,有的妈妈经常会跟我说:“老师,有的时候我教他认字、认颜,看一眼就他就跑了,可过几天,他竟然说了出来,为什么呀?是因为他正处于潜性
吸收性心智阶段,他都无意识的吸收了,所以只要给他营造环境。古人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环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都感到新奇、产生兴趣,越是感兴趣的事越要模仿。但是幼儿的辨别能力差,只要感兴趣的不分好坏都要学。因此对家长来说就要高度重视为孩子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进行有益的早期教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