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作者:暂无
来源:《声屏世界》 2015年第13期
崔国海
广播电台作为传统媒体,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巨大的听众。但广播是单向传播的媒体,信息从广播电台单向传递给听众,却常常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听众的反馈信息,听众无法通过广播本身和节目主持人进行双向交流,节目互动性差。在移动互联网数据时代,拥有巨大的用户和影响力,具有随身携带、方便快捷和成本低廉的优势。如何利用平台的优势,弥补广播单向传播的不足,更好地了解听众的需求,为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语音功能的应用
语音发送是的重要功能,听众可以方便快捷地将语音消息发送到广播电台。对于广播电台来说,必须考虑语音内容的安全和音质的优劣,因此接收到的语音不能直接作为音频素材利用,需通过技术手段把语音提取、加工成可用的音频素材。
图1是安徽交通广播的语音应用方案。在新闻事件第一现场,记者或听众把使用手机录制完成的语音通过手机的方式发送到信息编辑室的客户端,编辑审听声音内容(交通路况经过交警部门核实事件真实),确认内容可以播出后,由调音台中转录入音频工作站系统待播出(使用调音台中转不仅是为了隔离内外网,确保音频工作站系统的安全,同时也能检查音频是否反相,确保语音信息安全优质播出)。
这种方式加强了广播节目的双向交流,增加了信息来源,使语音消息传输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使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更强,采编播效率更高,新闻更具现场感和真实感。
公众的应用
公众是开发者或商家在公众平台上申请的应用账号,该账号与QQ账号互通,通过公众,可在平台上实现和特定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形成了一种主流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方式。
一、广播频率公众。广播电台把新闻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的方式发送到公众提供给用户浏览阅读,扩大了广播电台的传播人范围。目前大多数广播频率都普及了公众业务,这里不做赘述。
二、制作与播出公众。广播电台利用公众,除了发布新闻和节目企划活动,还可以作为传播广播业务知识的平台。我台开发了具有自身特的“制作与播出”公众,提供给采编播人员和听众随时学习和查阅,避免了文字的枯燥和知识的说教,有利于学习和接受。
技术部门把广播节目制作播出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定期或不定期汇聚到公众。采编播人员通过关注、了解和学习,可以尽快地进入或转换工作角,提高音频制作播出的能力,避免劣质音频的生产和传播,有利于广播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通过开发公众,听众增加了对广播的了解,激发了收听的兴趣,体现了广播电台的亲和力与专业性。
广播电台开展业务的意义
一、广播电台通过业务与听众形成互动双向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听众的需求、意见与建议,提高对电台节目的满意度。
二、通过业务与广播电台主流业务的结合,真正让听众参与到节目和内容的建设中来。
三、通过业务获取听众数据,建立听众数据库,并对听众体进行细分,可以提高听众数据的实际参考价值。
四、通过业务加强广播电台内部采编播流程的培训,提高了安全优质播出水平,提升了广播电台的生产力。
五、业务能够强化广播电台形象,使广播电台品牌更加立体化,更具影响力。
目前广播电台开展业务存在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许多广播电台开展业务还有些不足之处。
一、有些人利用发布虚假信息。只反映了信息发布者的虚拟身份,这就给少数别有用心者提供了编造虚假信息的机会。
二、的信息要素不完整。对于非专业的新闻信息发布者来说,发布信息时想不到那么多,也不懂那么多,所以信息主要元素容易缺失。比如一条很好的新闻,缺少一个准确的地点或者某个主要事实缺失等。
三、有些的内容不严肃。比如有些信息发布者说话随意,甚至语言粗俗、观点偏颇等。
四、有些语音噪音较大,声音听不清楚,音质较差,不能加工成音频素材使用。
结语
引入业务到广播电台,延伸了广播服务功能,助推了广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传统的广播电台有着较强的内容制造力,有着广泛的受众体,广播电台开展业务,实现了电台与听众之间及时自由的沟通与交流,提高了听众收听、参与节目的热情,增强了节目的交互性、时效性、娱乐性,为广播电台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
svg互动是什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